苏琳
2013年12月21日晚19:30西安音乐厅,笔者有幸再次近距离聆听到当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傅聪先生的现场演奏。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傅聪先生,精神矍铄依然,步履轻盈依旧,一如以往的中式长衫显得悠然而气度非凡。音乐从黑白键缓缓流淌,如歌如诉,如醉如痴,令人心潮澎湃,难以释怀。感于怀撼于情,特执笔再述傅聪先生一代钢琴大师自然而就的音乐修养和忠于原作的至高境界。
音乐会曲目包括不同时期四位作曲家的四首作品。首先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海顿F大调奏鸣曲Hob XVI/29,作品是一部深具魅力富于个性的作品,傅聪先生准确把握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演奏风格,严谨而不失趣味,严肃而不减幽默。在中板、柔板和小步舞曲速度三个乐章的弹奏中表现出不同强度的情感起伏变化,丰富的色彩效果以及极为敏锐的歌唱性和流畅圆润的触键技巧,具有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演奏特点。在整首作品的弹奏中体现出优雅的音乐气质、分寸的精准把握、均匀流畅的旋律线条和晶莹透亮的颗粒性音色。节奏活泼而有律动,气息悠扬而流动,呈现出高贵和典雅的音乐风格。
第二首作品是古典音乐家莫扎特降B大调奏鸣曲K570,这是莫扎特晚期的一首奏鸣曲。作品有较强烈的情感表现,作曲家运用复调与主调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乐曲以乐观的情绪为基调,充满了坚定、自信和力量,作品极具高度的艺术性。傅聪先生在诠释此作品时不仅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敏感、深刻、丰富、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质美感,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得到了充分地倾诉和流露,达到完全与歌剧媲美的艺术高度。记得傅聪先生曾经称之为莫扎特式的,就是最朴素、最天真、最富有想象力、最富有诗意的。他的演奏带给我们无限的信心和勇气,作品反映的不是作曲家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一个自己得不到抚慰而去抚慰别人并且创造乐观精神的莫扎特。在聆听这首作品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乐观和天使般的温柔,感受到心灵的明智、高贵和纯洁……
第三首作品是德意志作曲家贝多芬的六首巴加泰勒Op.126,这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乐圣继承了德奥作曲家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精髓,将古典主义音乐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极限。Op.126是贝多芬最后一套钢琴小品。作曲家在这里应用了全新的材料,六首作品浑然成为一体。其中的第四首b小调小品,强健有力,中段的B大调奇峰突出,并在结尾处再次出现,让人难忘。贝多芬晚期的作品对演奏者在艺术修养钢琴演奏技巧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傅聪先生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表现出极强的声音控制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及丰厚的音乐艺术积淀与舞台实践经验,达到高质量地演绎。我们从傅聪先生所弹奏的贝多芬音乐中能够听到自己的内心意志、激情和不断追求的有力搏动,也是一种民族和世界意志的普遍映照与直接反映。从他的弹奏中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冲动,一种热力和生命自强不息的搏动,对真善美的又一次重新发现,从而映照出潜意识层中的自我。这种自我发现应该就是贝多芬音乐魅力之所在,也是钢琴家内心想要表达的贝多芬之魂。
最后一首是奥地利作曲家、跨越古典主义后期和浪漫主义早期的音乐巨匠舒伯特的作品:《G大调奏鸣曲》(D894),亦被后人称之为“幻想奏鸣曲”。傅聪先生之前谈到舒伯特音乐精神的时候认为人生是要经过很多事,很多世态炎凉,受过很多苦,经受过很多大波大浪,才能达到一个真正地“陶渊明的境界”——“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只有真正体会到这种意境,才可以自由驰骋于原作之中,也只有真正掌握原作的精神,才可能即兴。在聆听傅聪先生演奏这首乐曲过程中,我仿佛进入了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故事伴随着诗意,潇洒、飘逸的感觉娓娓道来,回味无穷。这就是演奏家意识的升华,也表现出对作品理性而透彻的理解与感性表达的完美结合。
整场音乐会座无虚席,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高潮迭起。傅聪先生谦逊有礼地走上舞台演奏了两首返场曲目,两首轻盈而灵动的快速练习曲,全场听众起立以示感谢与敬意。这是一场音乐殿堂的盛宴,一次音乐灵魂的洗涤,更是一种音乐精神的震撼。如此美好的音乐享受,无不彰显大师高深的音乐修养和艺术造诣。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大师对四首不同风格特点曲目的演绎都归结于自然、忠实,毫不做作自然天成的艺术表达和情感流露,返璞归真的艺术修养;傅聪先生谙熟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特点,百转千回一次次把我们带到那个世纪那个时代那样的生活和社会,让人深刻领会到作曲家的爱恨和交集,这种忠于原作的至高境界堪称楷模。
深深地感谢傅聪先生带给我们如此美好的音乐享受,文字尚显苍白悟性还太浅薄,如此著文已感动了自己还需看官为之侧目为之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