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瑶族“舞火狗”仪式性和审美意趣的认识

2015-04-29 00:44佟欣婷
北方音乐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俗传承仪式

佟欣婷

[摘要]各个民族的民间舞蹈都体现了各自发展与艺术创造的特点和成果,也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龙门地区蓝田瑶族的“舞火狗”是瑶族少女的成年礼,也是一种舞蹈。研究它是对岭南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2006年舞火狗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块活化石,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在正确政策的指引下,主动开展研究传承舞火狗,了解舞火狗的仪式性和审美意趣,有助于让我们更加准确地科学的保护它、传承它。本文对舞火狗进行概述的同时,着重谈谈在仪式中的舞蹈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对它的艺术形态进行分析,浅析它的审美意趣。

[关键词]民俗;仪式;审美意趣;传承

一、仪式中的舞蹈

(一)概说仪式中的舞蹈“舞火狗”

广东省龙门县居住着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民族——瑶族。我国目前有瑶族230多万人,瑶族舞蹈源远流长,“瑶族舞蹈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神话、故事传说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是瑶族人民在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中创作并流传的民族民间艺术,和很多民间艺术一样,它不仅只反映出瑶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民族传统、思想感情,同时也反映出瑶族人民自古以来勤劳勇敢,有着恒久的民族凝聚力,保持着自己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传统。这其中,流传在广东龙门县蓝田瑶族的“舞火狗”作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这些优秀民族舞蹈中的一枝独秀。相传蓝田瑶族人祖先早年居住在深山密林中,过着游猎生活,狗是狩猎的得力助手,生活中的伴侣。远古年代,蓝田瑶族峒主“谭仙公”幼年丧母,父亲靠挤狗奶把他喂养,长大成年的峒主不忘记养育之恩,视狗为“再生之母”,规定族人不准打狗、骂狗、卖狗,更不能吃狗肉。狗死之后,要将其埋在自己家里后门的菜园内,还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蓝田瑶乡以村寨为单位,举行隆重的“舞火狗”纪念活动。此外,“舞火狗”还含有驱邪除魔、驱瘟逐的意义。据说他们的祖辈自明代由粤北韶州的瑶山地区搬迁到蓝田后,“舞火狗”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至今最少已有近四百年历史。

舞火狗过程简单地说是这样的:围长先到祠堂上供品拜祭先祖,姑娘们由高至矮排列成队,在祠堂叩拜本姓氏族祖后,即由领头的姑娘率领,从祠堂走到地塘,边走边反复唱着古老、单调的民歌。围着地塘舞数圈,然后姑娘们唱着歌,穿街过巷到每家的厨房灶塘舞拜,拜完灶塘,火狗队由领头地带着到各家的菜园舞拜,以求蔬菜长得茂盛。最后,邻近各村的火狗队汇集一起,似一条长龙,蜿蜒游舞到村外的河边。这时,姑娘们将身上捆扎的黄姜叶、竹笠和香火统统扔到河里,再用河水濯洗手脚,象征沐浴全身,祛除邪气,并互相泼水嬉戏。在舞火狗的整个活动中,男青年一直在旁燃放鞭炮助威,行至河边后,守候在两岸,等待舞火狗的姑娘洗罢手脚上岸后,就选择意中人与之对歌,直到天亮。

(二)以舞的形式强化仪式是“舞火狗”的独特之处

“舞火狗”是贯穿在整个仪式全过程中的,那么“舞火狗”到底是舞蹈还是仪式呢?“舞火狗”舞的是什么?在世俗类舞蹈中,巫术祭祀是最为重要的形式,关于巫术,有学者指出:“巫术的基本特征是表现人与动物、植物、无生物的一种交感意识,多为模拟客体的习性和动作,即实现生活的重演,以求达到相关的现实目的……巫术发展到后期……也发展为祈求、膜拜、取悦神灵的原始宗教行为”。仪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命仪式,一种是强化仪式。生命仪式即通过仪式,指的是个人在某些生命过程中从一种社会身份转变为另一种社会身份时所举行的仪式。“舞火狗”的仪式属于生命仪式之类型。“舞火狗”整个过程要经过几个小时,直到第二天天亮仪式结束,舞蹈的过程伴随其中。从名称上不难看出它是舞蹈,具有舞蹈的特性,可它已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舞蹈。首先,它并不是观赏性舞蹈,“舞火狗”是蓝田瑶族人百年来的一种生活需要,在瑶族人民生活中它具有特殊的意义,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每个村寨举行舞火狗活动,在特定的“团圆节”上,以年轻少女为主体形成了社会性的群体活动,从而形成了蓝田瑶族独具特色的“舞火狗”民间舞蹈。因为每个瑶族少女至少要参加两三次舞火狗活动,以示自己已经成年,可以谈婚论嫁。“舞火狗”是渊源甚古的祭祖舞蹈,并由图腾崇拜的历史投影,其社会内涵与祈求本氏族的子孙昌盛有密切关联,所以,“舞火狗”也是瑶族少女的成年礼。其次,这种舞蹈是在民间自然传衍着的,由老艺人传授,动作简单形象生动,没有经过严格地训练,完全是生活中模仿动物动作中提炼的动作,不具有高难度、高技巧,更体现出了它的群体性和实际性。由此可见,“舞火狗”既是一种舞蹈,也是一种特殊的成人礼。

二、仪式源自宗教,对图腾的崇拜

在众多民俗舞蹈中,一定是这个民族或者地区文化决定了它的风格、特点、思想性。在对舞火狗的认识和调查中,了解它对图腾的崇拜、以及舞蹈的审美意识,这些即是认识和传承舞蹈核心的所在,换言之,传承保护一种无形和有形的质,这种质,决定了舞蹈不会变味儿,不会成为四不像,不会以模糊的形态出现,也就是要抓住舞蹈的稳定性。一个民族对自己本土文化的崇拜往往是体现在对图腾对神的崇拜中的。蓝田瑶族对于“狗神”的崇拜是源自于一种感恩的情节,艺术作品中的,最初的艺术是来源自生活的,法国人类学家雷诺对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人的方言,即“他的血族”)文化解释为:氏族深信他们和图腾动物之间是源自相同的祖先。

有了崇拜之后,也就有了祭祀的活动。祭祀祖先是人类心理的产物,是内心的精神诉求,原始宗教的活动主要是祭祀,而祭祀的活动主要是舞蹈。文化宗教信仰一直是永远存在与各个民族中的,传承的不仅是这种原生态舞蹈形式,也是在传承人的精神情感,和谐的美。人们希望永远得到祖先的庇佑和保护,也希望五谷丰登,渴望生活的稳定,家庭的和睦,丰衣足食,繁衍后代等,这也正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群族意识中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期待。仪式中的舞蹈更加具有功能性,整合了仪式的作用,并吸收了宗教,是对神话传说的演绎,体现出了瑶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和神圣的民族崇拜,“舞火狗”祭祀的对象是瑶族最高神的“峒主爷”和本姓氏的先祖,仪式中有年长的有资历的长辈传授族规、祖训、历史等,最为体现传统美德的是教育成年女子如何持家有道、相夫教子、贤惠勤俭、尊老爱幼等良好优秀的品质。祖先是整个族人的最高精神指引者,也是象征家族地位的形象,每个族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敬仰和崇敬之情,这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最大力量,繁荣传承舞火狗要抓住民俗性、群体性、仪式性、古朴性这些特点,才能在形式上保留原有的面貌和风格,在本质上保护舞火狗的图腾崇拜和精神追求。

三、古朴的动作特点及审美意趣

对于舞蹈的审美意趣的理解,可以概括为是我们对舞蹈的审美理念的感性反映,主观的感性决定了我们对于一种艺术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要求。我们要对舞火狗有更深刻的认识还需要探究他的动作语汇和审美意趣,首先,舞火狗的仪式中都有哪些典型有代表性的动作元素呢?整个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古朴简约和神圣庄严的?看舞火狗的过程中应当研究深探它的动作语言、节奏、韵律、队形特点、情感表达等,它的草根性特点以及古朴的美都是这种意识舞蹈特有的美,不浮夸不华贵,但是很古朴很独特。

(一)提取形态特征看“舞火狗”的审美意趣

这里主要从舞火狗的步伐、节奏型、舞姿特征来进行阐述。第一,舞火狗的基本动作有“平步”、“叩拜”、“拧摆步”、“甩手蹲点步”、“弓腰踢腿”。表演形式为多人舞,人数不定,无乐器伴奏。扮演火狗的姑娘表演动作古朴、简单,步伐上;多站正步配合上体的叩拜动作,双手持香,虎口向上成“山膀”状,面向正前方,稍抬头看前上方,然后双手向前靠拢,弓腰中速叩拜。这种叩拜动作不断反复,体态上保持向上的姿势,有崇敬之意,饱含对祖先的感恩之情,比生活中的叩拜多了一份美的质感。队形也是不同的,每次的叩拜场合不同队形就随之变化。首先叩拜祖先,由一位第三次参加舞火狗的少女带领一到八人(人数不限)运用平步行走,此时步伐庄重,感觉庄严虔诚的,队形也是整齐的直线进入,转折两次形成一个三角形从门口走向地塘。在地塘运用的步伐是拧摆步,此时的情绪要比在祠堂拜祖先时轻松愉快,更加活泼,队形也采用了圆形,适合在开阔地所使用,叩拜地塘结束时又用回了平步的步伐走向各家的灶房。首先由平步带入,围绕三角形灶塘叩拜,向左转身绕三角灶塘又称半月形,此时用甩手蹲点步做完数次向菜园区舞拜,最后平步来到菜园,队形上采用了类似曲线的形状完成,且弧度是比较大的,在菜园中迂回婉转,做弓腰踢腿数次结束叩拜,平步走出菜园后来到河边,解下身上的黄姜叶丢人河中,以示驱邪除疫,礼毕与意中人对歌。这些简单地描述已经感觉到舞火狗的那种简单化的动作既是质朴的,又是古老的,既是那样的虔诚又是那么充满热情。舞蹈的美还在于传唱旋律同时传情表爱意的过程,“反复吟唱古朴歌谣”、“以叩拜为主”是舞火狗的主要特点。第二,反复的吟唱和纯净的节奏型体现出了舞火狗的古朴特点,仪式中出现不同清唱的三首民歌,重复地边舞边唱,舞火狗的表演过程式单纯地舞蹈,没有伴奏的,这和原生态很多宗教舞蹈有类似处,它是边唱边舞蹈的形式,吟唱的旋律简单,且属于民族调性,多出现“拉、咪、嘹、哆”这几个音,较少出现切分节奏,并且每一句的旋律近似,多为前紧后松,前短后长的节奏,常用的三首旋律中只有两首出现了装饰音,且都在“唻、哆”两个音阶上,收尾的旋律不是很强调结束感,这便于火狗姑娘们反复吟唱,旋律平稳起伏不大,并无高潮。第三,舞姿特征。舞火狗多用的舞姿有双手拱手、持香叩拜,在平缓抒情的旋律中更加体现舞火狗仪式中的那种庄重严肃、虔诚稳重的特点。身体的线条上运用了拧、摆、蹲、甩的舞姿,由于对狗神的崇拜之情,所以在舞蹈动作中也常有模仿图腾的动作,腿部的屈伸,蹲踏等动律出现时也说明了这一特点,在庄重中又凸显出少美女们活泼愉快、对生活充满美好瞳憬的精神面貌。

(二)仪式舞蹈的语言审美表意

舞火狗的舞蹈语言大致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源自对神灵的崇拜,对狗图腾的敬仰,故有祭祀性的表演特性,所以动作庄重虔诚,如主要以“叩拜”为主的动律。用双手与胸前持香,配合平步的行走,没有过多的夸张性的动作,也不会过于跳跃,从动作符号上就显现出一种庄严。在拜地塘和菜园时候,动作上稍加大的幅度,运用了拧摆步和甩手蹲点步,身体中段产生的拧动在少女的舞姿中也尽显出一点点轻松与俏皮,此时在菜园的叩拜表达出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拜,祭祀自然神灵祈求蔬果不断,庄稼茂盛,五谷丰登等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另一种就是具有抒情性的歌舞动作,比较自然即兴随机的,那就是在所有祭祀结束后,来到河边和男子对唱时的表演,叩拜的动作不再有,取而代之的是边歌边舞的对唱,动作处于内心的表述,自然流露感情与心爱的人以歌定情,没有媒妁之言,瑶族少女以歌传情,也是以歌定情的。不管是哪一种动作,都在传承着地方传统舞蹈的特有的美,舞火狗就是一种在仪式中展现的古朴自然之美。

四、结语

舞火狗是再长期的历史繁衍进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祭祀性、仪式性、歌舞性等特征的地方传统舞蹈。它体现了岭南地区蓝田瑶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我们了解了它的相关特点和知识以后,能够在保护和传承这中古老的表演艺术过程中思考更加深远的问题,如今舞火狗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在不停地变化进步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文化和文化环境也在变化、演绎,我们要担负起保护传承的使命,为文化艺术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民俗传承仪式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民俗节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