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特产,指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国家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土特产是专指一地独有、质量特优,或具有独特风味和品质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一、选好要写的特产
要写好有关家乡特产的文章,首先要了解家乡有哪些
特产。
上虞这片古老的土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活于此。肥沃的土地,秀美的山川,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得江南鱼米之乡的上虞物华天宝,珍稀特产,美点佳肴,层出不穷。上虞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方,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是梁祝传说中的英台故里。上虞特产丰富,拥有盖北葡萄、谢塘黄花梨、二都杨梅等特色鲜果,还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以及板栗、女儿红黄酒等一大批特色农副产品。
我们家乡上虞的特产很多,但在一次小小的写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一个地去介绍。那就需要我们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有感受的一种特产写下来。这其实就解决了一个“写什么”的问题。
二、突出特产的“特”
解决了写什么特产的问题,那接下来的就是怎样写好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要突出特产的“特”。什么是特产的“特”呢?那就是这种特产与其他特产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怎么才能写出特产的“特”呢?很简单,那就是要留心观察。只有认真观察了,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否则只能看到它的表面,写起来也是蜻蜓
点水。
例如:两个学生介绍同一种水果——菠萝,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是大名鼎鼎的水果大使——菠萝,我的小名又叫“凤梨”。远远看我像一个穿山甲。我的头发是绿色的,层层叠叠,像凤尾,每根头发上都有很多小刺,像锯子,很刺手,所以一般人都不敢碰我。我的衣服是金黄色的,像穿了一件盔甲。我的身体外有凹凸不平,像有许多鱼鳞,带着小小的刺,很扎手。我把外衣脱了,就露出嫩黄色的衬衣,看上去水灵灵的。
另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看了口水快要流出来了。刚吃进口中,会有股甜甜的香味,吃到一半的时候会有一点点的酸,吃到最后就有一点麻,放在盐水里泡过口感会更好。
显而易见,第一个学生写的菠萝抓住了菠萝的特点,写出了菠萝和其他水果的不同之处。重点写了菠萝的外形特点,即菠萝这种水果与其他水果最大的不同。而第二个学生写菠萝的特点,重点写的是菠萝的香气和味道,香气淡淡的,味道酸酸的,这样的介绍比较笼统,因为其他的水果也有这样的特点,也可以说这个学生写的不是菠萝,而是其他水果。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或动静的变化来发现这一特产的特点。
三、引入故事或传说
我们上虞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故事。有关这些特产的故事和传说也很多,比如《崧厦霉千张的来历的故事》:据说有一年立秋时节,“秋老虎”甚为猖獗,因时值崧厦镇迎神赛会,“蔡万盛水作坊”的老板王绍荣制作了大批千张供应寺庙,由于数量过多而有剩余,他用豆腐布盖住放在一旁。第二天,发现千张已泛黄点,还散发出一股霉香味,弃之可惜。于是王绍荣把这些千张切成小段,并用稻草捆扎,分给四邻“消货”。谁知邻居们食后,顿觉特有口味。于是,“蔡万盛水作坊”试着生产,才有了霉千张这道佳肴。还有《崧厦霉千张和乾隆皇帝的故事》《“女儿红”黄酒的故事》《二都杨梅和慈禧太后的故事》《大禹逢难识野藤》等,这些故事都非常引人入胜。
如果在文章中把这些小故事加进去,那一定能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更能让读者觉得我们家乡的特产文化源远流长。
如一个学生在写家乡的特产——梁湖年糕时,就把有关故事写进了文章里:“梁湖年糕是用手工制成的,它以晰白、细嫩、光滑、柔软、可口而驰名海外,曾经也被选作贡品。它是梁湖的骄傲,关于它还有个故事。据说原来的年糕口感粗糙,色泽很暗。在清光绪年间,梁湖有个叫陈培基的农民,从豆腐的制作方法中得到启发。他先是用优质的晚粳米多次辗轧成米心,用水质清亮的皂李湖、洪山湖水把米淘干净,在水缸里把米心浸透;然后在15~20天后用清水再把米冲干,用绍兴罗山石磨加水把米磨成糊装入布袋,用石块将布袋糊粉压紧,直到榨干水分成粉饼,用铁皮刨刀将粉块刨成碎粉;再用木蒸桶将米粉蒸熟成糕花,用捣臼把糕花舂透,约舂30余下;最后用手将糕花压积成糕团,揉成条状,用印糕板压扁,就做成了光洁的梁湖水磨年糕了。据传军机处大臣王文韶每年清明回乡祭祖后,总会带上家乡特产梁湖水磨年糕进宫,慈禧太后尝后赞不绝口,后来梁湖年糕就成了进贡的贡品了。”
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俗话说:三分相貌,七分打扮。就是说人是需要打扮的,如果我们打扮得体,会使自己显得更好看。写特产作文也一样,语言需要修饰,需要润色。如“如珍珠一般高贵华美,如露水一般晶莹剔透,盖北葡萄酸甜可口的滋味,仿佛依然留在舌尖,让人难以忘怀……”这是一个学生写盖北葡萄这一家乡特产时写的一句话。这句话一连用了两个比喻,既写出了葡萄的形状,也表现了小作者对这一特产的喜爱之情。如果换一种平淡的、直白的话语,效果就会差很多。
在写特产文章中,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用得很多,但是还有一种修辞手法——拟人,则更能让我们写的特产生动,富有情感。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家乡的黄花梨》中这样写道:“初夏时分,梨花纷纷从枝头飞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青色的小脑袋。这满树的‘小淘气,正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阵阵微风吹来,‘小淘气们不住地点头,称赞四周的美景。到了盛夏,小青梨风风火火地换下青色的春装,披上了褐色的夏装,摇身一变,成了一颗颗镶在枝头的褐色玛瑙,又恰似一位位披着褐色夜行服的侠客,正躲在绿叶后乘凉呢!它们是那么丰满圆润,那么惹人喜爱!”小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青涩的黄花梨当作一个个淘气的小娃娃来写,把成熟了的黄花梨当作一个个侠客来写,真是惹人喜爱啊!
除了比喻和拟人,在写特产的文章时,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修辞手法,比如引用名人的诗句。如著名作家赵畅在《又见二都杨梅红》中就引用了很多诗人的诗句。其中引用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还引用了宋代诗人方岳的诗句——“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
五、倾注自己的感情
学生在介绍家乡的特产时,心中一定充满了自豪感、喜悦感,那么在写作中,就可以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文中去。像一个学生在《家乡的黄花梨》的结尾这样写道:“啊!我爱家乡的黄花梨!爱她的可爱模样,爱她的味美甘甜,更爱她那谦虚朴实、不事张扬的优秀品质!”瞧,作者对家乡的热
爱与赞美之情一下就表现出
来了。
当然,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具体地描写一种特产的外形、颜色、味道,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可以用简洁的语句直抒感情;还可以把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总之,写法是灵活的,不拘一格的。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百官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