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珍
[摘 要]群众路线评判检查活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对马克思主义做出反思性的切实工作,积极地开展群众性的理想、胸怀与情感反思,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岗位工作、群众凝聚力与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来检验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前瞻性、改进性与整合性优化成效,进而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从依靠群众能力、服务群众能力与引领群众发展能力的战略维度,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优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评判检查活动;反思优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031 — 02
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入,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运用党章与相关党纪入法的强力举措,让广大的党员干部在自我检查、互查、群众监督查的群众路线活动中,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与结合个人工作岗位实际,开展群众路线的评判检查活动,实现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各级党组织与时俱进的反思,使马克思主义从最基层一线工作和地方发展大局的统一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新时期的反思优化,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国梦的持续深入。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评判检查活动的反思优化路径
(一)群众性理想反思
在工作实际中,作为一级党委政府或某个单位,用大局性的理想直接覆盖群众性理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尽管都经过了科学地论证,在大局上看似只要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对于某个具体的岗位或地区,却存在着异常大的困难。因而,必须运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去了解、集中与整理群众的具体理想,与大局目标相比较,去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这种换位思考性的群众性理想反思,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方向性层面,即反思大局方向与广大群众的理想是否一致,一旦出现了偏离甚至相反,作为决策层的党员干部们,就要切实地展开思考,到底是谁出了问题,是群众还是决策失误。是群众的要积极地加以引导与教育,使其尽快地扭转与改正。是决策的失误,更要有担责的政治勇气,勇敢地改正错误,避免继续恶化。方法层面,即反思大局的举措或措施等,与群众在实际工作的制度氛围、具体环境、工作方法等,是否具有原理或标准的一致性。
(二)群众性胸怀反思
广大的党员干部,相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是先锋队,是优秀分子,显然,其综合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要高于群众。针对中国当前的实际,广大的群众可以分为三类: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类。随着大学生的增加,高知识水平的人群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对现实与未来都有着个人独到的认识,且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这个群体一旦团结起来,将会是中国发展的最活跃生产力。非文盲类群众。这部分群众大多接受过义务教育,或者接受过高中教育等。一般在社会中从事着相对具有知识含量的体力劳动。文盲类群体。这个群体在当下中国人数极少,不做细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第一类群众要以礼贤下士的胸怀,积极地听取他们建设性的评判和思考,为工作集中智慧;对第二类群众要以劳动光荣的胸怀,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便于化解矛盾。
(三)群众性情感反思
情感作为一种主观的意识,具有双向性。因而,群众性情感既是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情感,也是群众对党员干群的情感。通过群众路线的评判检查,无论是在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上,都可以反应出群众性的动态变化情况。这正是“照镜子”的意义,让广大的党员干部,通过群众的评判直接为群众性情感打分。你对群众有感情,就会以亲近群众、服务群众、关爱群众的言行来开展工作,同样群众会报以“桃李”;你对群众冷淡、冷漠、冷酷,唯恐避之不及,那么群众也会以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坚决反对的态度来应对。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群众路线工作中会获得最佳验证。要积极地从群众对自己的反应中,去思考自己的“情感”付出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评判检查活动的中国化自我优化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现实中,根据新时期中国、中华民族与全体华人的梦想和践行,通过实践检验反思、问题暴露反思、发展趋势科学性反思等,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我优化。
(一)前瞻性优化
意识超越同时期物质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领导阶级与人民群众创造性的表现。作为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地从群众的满意度、支持度、凝聚性等切入,来切实地检验当前的制度、具体工作思路、短中长期的工作计划与规划等。尤其是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在对照“四风”和“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查核中,结合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与群众的反应,把马克思主义立足新时期发展的实际作出优化。因而,这种优化无论是站在国家省市县发展的大局,还是某个具体单位的工作实际,都是具有前瞻性的。其优化路径主要为两个方面:制度前瞻性优化。即根据未来工作发展的实际,首先从制约现实工作的制度切入,立足在更加长远的未来,对制度做出科学性前瞻性的改变,让其成为引导创新突破的基础环境。工作目标前瞻性优化。主要是立足工作的实际,从鼓励创新与培养创新灵感切入,尽可能地在思路与工作方向上,做出前瞻性的引导,把各种创新潜力激活起来。
(二)改进性优化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从另一面证明党内存在着“四风”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现象,且对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与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严肃、严峻的现实,说明了开展群众路线评判检查反思活动的急迫性、紧迫性与危险性。通过群众参与的积极主动反思活动,让群众站在最基层、最现实、最需要的实际出发,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做出群众性的评判检查,去发现与群众路线相违背的各种现象与个人等。而且,由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同时结合党章党纪的教育与引导,各种法律作用的潜在发挥,会把群众路线的活动提升为一种具有长效性的习惯、工作方式与理念。让广大党员对照“四风”与“中央八项规定”,去发现自己存在的各种问题,大问题有司法审断,以提升法律尊严与群众的公平意识;小问题由组织帮助解决,实现组织内部的素质全面提高。由此,大问题的解决会实现党和国家公信力改进性优化,小问题的化解会缩短干群党群关系。
(三)整合性优化
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阶层出现了各种分化,行业职业朝着精细化分工的方向发展,且由于专业性的不断加强,使得各个单位的力量都出现了分化现象,如何能根据所有人专业与特长,去安排工作岗位,并激发他们的创新工作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让广大的群众从个人工作境遇与他人的评价中,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等作出适时的自查,作为党员干部在这种多渠道的信息搜集中,会全面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在单位的群众状况,进而根据了解的各种信息去做出单位力量的整合,把每一个人用在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实现力量整合性的优化。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评判检查活动的反思推动作用
群众路线评判检查,是直接把党员干部置放在群众的视野中,不再把群众作为被领导者、被决定着、被评判者,而是让人民群众作为国家、民族发展的主体,去集中他们的智慧、凝聚他们的力量,不断优化提升马克思主义政党。
(一)提升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能力
依靠群众,就是党员干部把单位的工作、个人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等,都融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征集意见与建议,发展中的困难让群众积极地想办法,发展中的成果与群众一起分享。即把群众当亲人、当靠山、当智囊,由此实现发展智慧的“从群众中来”,各项实践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同心同德的努力中,得到全面地科学地推动。服务群众,从单位工作而言,就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他们的尽职尽责服务,为他们的创新进取创造环境服务,如制定与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等,让他们在单位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安心、全心、衷心地工作;从群众个人需要而言,要关心群众冷暖,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以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为入手,来提升组织的亲和力,加强党群与干群之间的血肉情感,如积极地开展各种走访活动,了解那些家庭有困难、工作进度有困难与学习有困难的群众,从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技能创新,以及学习环境的创设与教学帮扶等,来帮助他们从现实的困境中走出来,并实现个人的全面进步。
(二)提升引领群众民主发展能力
发展是硬道理。一切问题都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既有形势的变化,也有人民群众视野和胸怀的提升。作为中国共产党,就要积极地提高驾驭大局的能力,如开展体制性改革、制度性改革,敢于破解既定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例如针对当前的住房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就要求对官员不动产实施全国联网统计与查询,以实现制度防腐。提高突破创新的能力,如工作方法创新,例如当前反腐败的巡视工作方法的创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近期就提出,要探索向中央直属机关单位派驻专职纪检、监察人员;再如国土资源部要求全国停止一切在建在售的小产权房,通过积极地正面地勇敢地努力,来寻求对当前房价上涨的突破。提高社会危机应对处置能力,如因为拆迁以及一些党员的不当行为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如不当网络舆论引发的以讹传讹性的群众事件,例如抢盐事件;如官员的违法行为,例如驾车过程中与群众发生交通事故,其不当言行激发群众对立情绪等;以及一些其他的公共性事件,例如粮库失火、石油管道爆炸等事件;针对这些现象及其暴露出的深层次的问题,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来实施坚决的治理。
结语:
群众路线评判检查活动,直接从发现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出发,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工作、群众态度、群众观点,作出了与时俱进地反思。实现了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与其工作的角色转变,从拥护者、依靠者与跟随者向党的监督者、评判者与推动者提升。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时代具体化运用。
〔参 考 文 献〕
〔1〕倪鑫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延边党校学报,2015,(01):24-26.
〔2〕刘娜.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4):10-13.〔责任编辑:张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