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力主反腐,深入人心。不过,反腐总会得罪人,于是出现了“唱衰”中国反腐的种种奇谈怪论。面对这些,习近平怎么回应?他又为什么执意选择反腐败这块注定“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对反腐形势判断:强调“复杂”
今年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是对未来一年反腐工作的全面布局,习近平在这次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的全文没有对外发布,官方发布的新闻通稿里虽然摘录了部分讲话,但外行可能看不出其中的“门道”。比如讲话中提到,“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从中纪委副书记赵洪祝日前发表的署名文章《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中,我们可以得知“严峻复杂”这一判断,特别是“复杂”二字,是不同以往的新信息。
1982年,邓小平对于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指出,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1993年,党中央提出反腐败形势严峻,并部署開展反腐败斗争。此后,我们对反腐败形势一直沿用“依然严峻”的判断。
文章中说,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巡视工作五年规划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强调了“复杂”二字。到了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总书记第一次从严峻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系统分析反腐败斗争形势。
从实际情况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严重,党的十八大后仍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不收敛、不收手,贪腐金额动辄上千万上亿元,而且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于一身;“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防止反弹任务艰巨;少数党员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不强,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有的对党已经明确的政治原则妄加议论,有的脱岗离岗不向组织报告,有的领导干部不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等等。巡视发现的问题、纪律检查机关查处的案件、严重违纪违法者的自我忏悔,都印证了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别有用心的人抛出杂音噪音时:保持定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力反腐,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国际舆论也给予较高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良好形象在国际上进一步树立。
但是,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抛出杂音噪音,说什么反腐败只是刮一阵风、反腐败导致为官不为、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反腐败是“权力斗争的工具”,等等。
赵洪祝在文章中披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本,不受外力干扰,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踩着不变步伐,把握节奏和力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选择做“太平官”还是选择担责任:毅然决然
古往今来,反腐败斗争从来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长期积累,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
从赵洪祝文章中看,对于反腐败可能遇到的阻力,习近平“掂量过”,并选择了“担责任”。
文章是这样描述的: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是选择做“太平官”还是选择担责任,总书记毅然决然。他指出,我们不是没有掂量过,但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期待。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这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意识和真挚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