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市北之江流域水源涵养林优化配置策略

2015-04-29 10:30黄茂松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配置策略

黄茂松

摘要江河沿岸水源涵养林的优化配置是在对配置区域充分调查基础上依据现实资源情况及生态环境需要,特别是区域综合生态发展的要求上进行的,优化配置之关键在于对原来涵养资源的保护并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资源优化。文章通过对广西来宾市北之江流域水源林的调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按区域自然及经济条件对水源涵养林进行资源优化,以此来发挥北之江沿岸森林的涵养优势。

关键词 北之江;水源涵养林;配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 S7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1-153-03

北之江是红水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来宾市实施“引水入城”项目的主要河流[1],是承担来宾市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的重要水源地。多年来,该区域林业生产经营林木树种结构单一,涵养水源能力不断下降,河流径流季节性波动明显,夏季常有洪水,冬季枯水严重。因此,优化配置流域内森林植被,达到优化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的目标,维持和增加北之江河流的径流量,实现北之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1 配置区域基本情况

广西来宾市北之江又称清水河,为红水河左岸1级支流,发源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县西部土博乡黄甘村以西,地理位置为109°03′~109°11′E、23°44′~24°16′N。河流经柳江县里高乡,流入忻城县后转向东南流,经大塘镇至安东乡国辉村那朝屯潜入地下,于兴宾区七洞乡西北露出地表,再经七洞乡、良塘乡、桥巩乡至兴宾区城北街道办磨东村西南1.5 km汇入红水河,干流长109.0 km,流域面积1 403.00 km.2,平均坡降2.34‰,多年平均径流量91 195万m.3,灌溉耕地总面积达1.09万hm.2。北之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年平均气温为20.7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6 ℃,极端最低气温为-3.3 ℃。年平均降雨量为1 350.3 mm,其中最大年降雨量2 057.3 mm(1994年),最小年降雨量820.3 mm(1989年),年平均蒸发量1 258.3 mm。

由于北之江所处地理位置独特,流经的区域又是广西桂中较干旱的地区,沿江两岸大部分属于岩溶平原和山地,少部分为侵蚀残余山地。岩溶平原和山地包括岩溶谷地(平原)、岩溶洼地丘陵、孤峰平原及波状地形等状态;侵蚀剥蚀残余山地包括低山、浑圆状剥蚀残余丘陵、波状盆地、缓丘坡地等状态。沿红水河河谷地貌表现为一级阶地,并发育有沙洲,河心漫滩。来宾地区为桂中干旱地域,由于主城区红水河亲水性较差,通过实施“引水入城”计划,建设“桂中水城”,改善城市水环境,让市民有更多休闲的地方,同时也达到美化城市、带动景区旅游发展的目的[2]。

2 优化配置研究方法及结果

2.1 配置区现状调查法

北之江流域水源涵养林资源优化配置是依据北之江流域水源林规划区推进的。北之江流域基本定性为主河流沿线及流域内主要支流范畴,重点配置区域为山地分水线向主河流两侧直线距离5 km的范围。该项目研究对区域进行了规划调查,利用先进的GPS与定位测量技术和现场踏查,同时参照历年资料,取得第一手资料。该优化配置区域以北之江为主线,其他主要支流有思练河、白山河、石仁河、古塔河等(表1)。

根据对北之江流域的调查结果表明,北之江在来宾市境内全长109.0 km,流域范围包括忻城县思练镇、大塘镇、安东乡、欧洞乡、桃源林场、六冲林场、思练苗圃和兴宾区凤凰镇、桥巩乡、良塘乡、七洞乡以及合山市的北泗乡,涉及3个县(市、区)、11个乡镇(林场)、61个村(分场)。土地总面积87 542.8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1 232.8 hm.2,占58.52%;非林业用地面积36 310.0 hm.2,占41.48%。流域各县(市、区)土地面积详见表2。

据统计,北之江流域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森林面积12 978.8 hm.2,森林覆盖率为46.80%,林木绿化率为52.65%。公益林(地)总面积34 749.2 hm.2,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39.69%。有林地面积12 978.8 hm.2中:纯林面积12 747.6 hm.2,占98.22%;混交林面积206.3 hm.2,占1.59%;竹林面积24.9 hm.2,占0.19%。在乔木林面积12 953.9 hm.2中树种以速生桉为主,速生桉面积9 676.5 hm.2,占74.70%;杉木类445.5 hm.2,占3.43%;马尾松2 379.0 hm.2,占18.37%;其他阔叶类树种452.9 hm.2,占3.50%。

2.2 资源分析归纳法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北之江流域植被状况,特别是人工林及天然林的分布、结构与在涵养水源方面的差异性。通过资料剖析得出林分特征及其涵养保水保土的功能效果。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主要通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及土壤层对降水的拦截和滞留作用来减少林下径流量推迟水流时间而达到蓄水保土目的。据研究,林冠截留降雨的能力受林分树种组成、郁闭度、下层灌草盖度及降雨强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枯落物的持水性取决于其在林地上的积累量及其本身的持水能力,另外,疏松及毛管孔隙发达的土壤吸水能力较强。从林地水分调查看,天然完整结构的阔叶林由于生长时间长,枯枝落叶易腐烂,能促进土壤改良,有较高的水源涵养能力,阔叶人工林涵养能力优于针叶林。

北之江流域现有植被结构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江河源头及沿河散状分布的天然杂木林,二是以速生桉、杉木、马尾松等为主的人工纯林,三是当地乡土人工种植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如樟树、大叶栲、稠木、银荷木等。这3种林地类型的涵养水源能力差异性较大,例如速生桉林地,速生桉生长速度快,人工种植密度一般为1 650株/hm.2,种植前3 a需要施大量肥料,第4年为成熟林就可采伐。速生桉树通直,枝丫很小,成熟时顶部有小量树冠,其叶子为羽毛形,由于树冠小而对雨水的滞留作用不高,桉树人工林下地表植物不多,有些林地甚至会变成“光板底”(林下地表不长其他植被),林分蓄水能力比较差。

由于北之江流域的土壤和气候环境不适宜杉木林的生长,因此区域内杉木林种植面积不大。马尾松人工纯林林下地表植物不多,主要有桃金娘、铁芒箕等耐贫瘠植物,林地保水能力不高。但分布于村后村旁及河流源头保护好的天然及人工种植的阔叶林,林地状况较好,表现在土层比较厚,地面上枯叶腐殖质较多,表土层比较湿润,散生的其他植被较为丰富,土壤层有效贮水量和最大贮水量增加幅度最大[3]。

3 配置区域林地生态问题分析

3.1 区域石漠化情况日益严重

北之江流域主要位于兴宾区的北部、忻城的东北部,为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境内以峰丛石山为主,间有土山丘陵交错分布,流域内有石山面积约32 000 hm.2,约占流域面积的36.6%。这些石山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石山不断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塌陷等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高,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威胁珠江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4]。虽然近年实施公益林保护政策以及沼气池的建设,把大量的石山区划为公益林加以保护,但毁林开荒、过度樵采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有限而宝贵的石山森林遭受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导致石山地区石漠化现象日益突出,石漠化治理有待加强。

3.2 林地管理粗放,森林质量差

北之江流域范围内的森林经营粗放,经营单位或个人普遍存在经营理念落后和资金技术投入不足的问题,粗放简单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使林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木材产量低,林下经济不发达,经营森林的效益不明显。流域的森林蓄积为38.7 m.3/hm.2,远远低于广西区内的平均水平。同时,流域内的经济林单位面积产量也不高,产品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济效益不高。

3.3 森林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监测体系不健全

森林资源行政执法管理能力和森林资源监测能力与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①基层林业机构编制不落实,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工作经费不到位,技术推广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和行政执法能力的发挥;②县级没有设立森林资源监测机构,无法及时掌握流域范围内森林生态的变化情况,不能适应新时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需求;③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林政管理和资源监测信息不畅,数据共享性差;④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高新技术应用不多,科技贡献率不高。

4 优化配置的原则、目标和策略

4.1 优化配置的原则

水源涵养林优化配置遵循5个原则: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的原则;突出生态效益,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政策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成效的原则。

4.2 优化配置的目标

北之江流域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是典型的生态修复工程,必须以生态效益为根本目标。按照流域生态重要区、生态脆弱区的划分,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形成完善的丘陵地区生态保护体系[5];合理配置林种、树种,将生态建设与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相结合,达到三大效益的统一,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优化配置的策略措施

4.3.1做好优化配置技术规划。

北之江水源涵养林区的整体规划十分重要,要有先规划后实施的责任意识。规划的重点是流域内线状江河、分散水体(塘、库)、湿地等区域,要突出保护重点,通过点、线、面打造林地植被。“点”即各乡村分散的原生天然植被,“线”即沿江沿河面带状分布的林地,“面”就是以水体为点扩大成的面状保护区。在“点”上要保护好原有植被,特别是保护好村(屯)生态林地、绿地的大树名木,再适当扩大种植珍贵树种,如红椎、黄花藜、楠木、格木等,在村旁屋后种植特色果木,如杨梅、杨桃、枇杷、柿子、红柚等。

“线”的规划要重视沿河两侧的造林绿化,把水土流失严重、坡度25°以上的陡坡地段及江河源头、湖库周围、山脉顶脊等生态地位重要地区全部纳入工程建设范围,建成绿色植被保护带。在立面景观上要进行创作[6],如在经过生态景区的沿江地带可种植枫香、红背山麻杆等色叶树种,选种枫杨、河柳等湿生树种,还可以种植撑篙竹、青竹等竹类。“面”的打造要保护好水体区域,在向水体分水线一侧建立严禁采伐公益林区。

4.3.2做好区域植被管护。

北之江水源涵养林区植被管护工作复杂,原因是该区域多为集体林地,林地边界常有纠纷。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发现有2种现象:一是凡地权不清的地方造林绿化效果都不好,二是村内山岭绿化十分理想。这说明纠纷地不好管,而村内环境地好管。因此,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到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政策家喻户晓;积极做好引导工作,让每个村民都清楚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优惠补偿政策和应尽的义务。通过政策引导,使村民真正认识到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既是改善生存环境、生产条件的需要,又是增加收入的必然选择,符合村民的根本利益,使农户能自觉参与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4.3.3做好区域产业开发。

生态水源区的保护需要资金作为保障,所选用的先进技术同样需有资金投入。除了政府资金外(如生态补偿),还需有拓展投资渠道,增加建设资金,当前做好配置区产业开发是很好的途径。生态产业是效益特别理想的产业,如林下经济(种养)、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养生等。例如北之江流经的忻城县依赖自身条件开发了金银花等中草药产业、薰衣草生态农业观光业;合山市开发了矿山公园旅游、北泗农业观光园;兴宾区建设了蓬莱洲、正龙生态养生园、二沟水库生态景区等。通过这些项目打造,流域范围内石山得到很好的管护和封育,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既对水线区域进行了生态保护,又能发挥资源优势。

4.3.4做好配置区监测技术管理。做好配置区监测技术管理涉及到2个方面:①在管护区内建立可视性设施;②开发北之江流域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前者主要是在管护区周界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人为活动频繁的路口、主要交通路口等地方树立固定的标志牌,标明工程名称、管护范围、面积、年限、措施和责任人等内容。根据管护的实际地理位置和地形情况,每150 hm.2植被面积设立1块标志牌,共设立200块标志牌。同时在管护区内各乡村及公路边刷写醒目的固定宣传标语,深入村屯和集市派发印有管护相关内容及村规民约的传单,做到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植被保护的认识。

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是做好资源管护的关键技术。以市、县、乡(镇)、村为纵向建设线路,以北之江及支流为单位建设横向管理线路。所开发的模型要结合实际,做到科学实用。同时重视对模型软件操作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以GPS测量与观测为先导,融入具体的重点区专人巡查,有效建立配置区基本信息数据库,通过每年的监测数据对比,掌握流域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5 结语

生态水源涵养区建设涉及面大,技术要求高,所选取的技术策略及技术措施因环境条件差异而不同。北之江流域生态水源涵养林培育是在典型喀斯特地区上进行的,区域经济条件比较差,受到的制约因子比较多,因而需要采取的技术策略比较复杂。特定区域内生态水源修复技术需要融合地方实际,做到生态效益与当地群众经济利益相兼顾,传统保护与现代生态农业开发双向互动,唯有如此,生态涵养水源林建设与配置优化才有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来宾市林业局,来宾市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来宾市北之江流域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报告(2013~2020年)[R].2012.

[2] 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广西来宾市桂中水城江北城区水环境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2.

[3] 陈祥伟,王文波,夏祥友.小流域水源涵养林优化配置[J].应用生态学报,2007(2):267-271.

[4] 来宾市林业局,广西来宾市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来宾市北之江流域森林资源、湿地资源调研成果报告[R].2011.

[5] 柳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柳州社会科学年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6] 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配置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简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配置应用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自学习免配置方法
论高校网络防火墙的配置与管理
计算机Linux网络操作系统特点及服务器配置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