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祖华 舒相才
摘要 对云南省腾冲县5个香叶树天然种群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粒等5个性状指标的总体差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种群间果形指数差异极显著,果实横径和单果质量差异显著,果实纵径和鲜果出籽率差异不显著;②从5个种群总体来看,5个性状指标的总体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鲜果出籽率(24.73%)、单果质量(17.64%)、果实纵径(6.66%)、果形指数(6.24%)、果实横径(5.44%);③鲜果出籽率与其他性状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果实横径与果形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他性状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④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回归方程Y=0.039 22X1+0.039 19X2+0.129 91X3-0.484 25,可用于预测香叶树的单果质量。
关键词 香叶树;天然种群;果实性状;变异;相关性;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1-156-03
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是樟科山胡椒属的常绿乔木树种[1-2],具有适应性强、 干形良好、 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的特点[3]。广泛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区),中南半岛也有分布[4]。香叶树木材结构细致、质坚重、耐腐,是农具、家具和细木工板的优良用材[2,5];果实和种子均富含油脂,其果实(包括种子)含油率41%~47%,种子含油率47%~56%[6],是制皂、润滑油和油墨等化工制品和制药的优质原料[7];叶和茎皮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和疮痈等;果皮可提取香油[5];其树干通直,树冠浓密,是优良的景观绿化树种[1]。由于香叶树用途广泛,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渐增多,但对香叶树果实性状变异的研究未见报道。对不同天然种群香叶树果实的性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揭示香叶树遗传多样性、环境适应性,指导香叶树良种选育和培育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果实采集2014年10月,分别在云南省腾冲县清水乡茅草坝、蒲川乡香果园、滇滩镇大岭子、界头镇小田河、曲石镇小河边5个香叶树天然种群中设置20 m×20 m的方形样地,在每个样地选择生长正常的10株样株,分别从每株样株上采摘25个果实放入保鲜袋带回室内,共采集到50株样株的1 250个果实。5个天然种群的生态因子详见表1。
1.2 性状指标的选择、测定和计算
1.2.1 性状指标的选择。
选择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5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果形指数指果实纵径与横径的比值,鲜果出籽率指从鲜果到干籽的出籽率。
1.2.2 性状指标的测定和计算。
将果实带回室内后,当天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的纵径、横径,用0.01 g天平称量单果质量,分单株除去果皮,洗净,在烘箱内恒温烘干,分单株用0.1 g天平称量种子的质量。各指标按以下公式计算:
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
鲜果出籽率=干籽质量鲜果质量×100%
1.3 分析方法计算各指标单株平均值、变异系数和各指标总体变异系数,分析各指标在种群内单株间和种群间的差异,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单果质量回归方程。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进行整理,并采用DPS 14.5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性状的变异特征
2.1.1 种群间果实性状的变异特征。
对各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群之间果形指数差异极显著,单果质量和果实差异显著,果实纵径和鲜果出籽率差异不显著(表2)。从表3可以看出,果实纵径从大到小依次为曲石镇小河边种群、滇滩镇大岭子种群、界头镇小田河种群、蒲川乡香果园种群、清水乡茅草坝种群,曲石镇小河边与清水乡茅草坝果实纵径差异显著,其他种群之间差异不显著;果实横径从大到小依次为清水乡茅草坝种群、曲石镇小河边种群、蒲川乡香果园种群、界头镇小田河种群、滇滩镇大岭子种群,清水乡茅草坝与界头镇小田河、滇滩镇大岭子种群间果实横径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种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果形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滇滩镇大岭子种群、界头镇小田河种群、曲石镇小河边种群、蒲川乡香果园种群、清水乡茅草坝种群,滇滩镇大岭子与曲石镇小河边、蒲川乡香果园、清水乡茅草坝种群间果形指数有显著差异,界头镇小田河与蒲川乡香果园种群、清水乡茅草坝种群间果形指数有显著差异,曲石镇小河边与滇滩镇大岭子、清水乡茅草坝种群间果形指数有显著差异;平均单果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界头镇小田河种群、滇滩镇大岭子种群、曲石镇小河边种群、蒲川乡香果园种群、清水乡茅草坝种群,界头镇小田河、滇滩镇大岭子与蒲川乡香果园、清水乡茅草岭种群间单果质量存在显著差异,曲石镇小河边与清水乡茅草岭种群间单果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种群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鲜果出籽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曲石镇小河边种群、界头镇小田河种群、清水乡茅草坝种群、蒲川乡香果园种群、滇滩镇大岭子种群,各种群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1.2 种群内果实性状的变异特征。
从表3可以看出:果实纵径变异系数为4.43%~8.81%,从大到小依次为蒲川乡香果园种群、清水乡茅草坝种群、曲石镇小河边种群、滇滩镇大岭子种群、界头镇小田河;果实横径变异系数2.86%~7.68%,从大到小依次为蒲川乡香果园种群、滇滩镇大岭子种群、界头镇小田河种群、曲石镇小河边种群、清水乡茅草坝种群;果形指数变异系数为3.39%~5.82%,从大到小依次为曲石镇小河边种群、界头镇小田河种群、清水乡茅草坝种群、滇滩镇大岭子种群、蒲川乡香果园种群;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为8.06%~28.47%,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蒲川乡香果园种群、滇滩镇大岭子种群、界头镇小田河种群、清水乡茅草坝种群、曲石镇小河边种群;鲜果出籽率变异系数为4.65%~46.94%,从大到小依次为曲石镇小河边种群、滇滩镇大岭子种群、蒲川乡香果园种群、界头镇小田河种群、清水乡茅草坝种群。蒲川乡香果园的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变异系数大,但果形指数变异系数小,说明该种群果实大小不稳定,但果实形状较稳定;曲石镇小河边种群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变异系数较小,但果形指数变异系数较大,鲜果出籽率变异系数极大,说明该种群果实大小较稳定,但形状较不稳定,出籽率极不稳定。
5个天然种群总体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鲜果出籽率(24.73%),其次是单果质量(17.64%),第3是果实纵径(6.66%),第4是果形指数(6.24%),最小的是果实横径(5.44%),说明鲜果出籽率和单果质量不稳定,而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实横径比较稳定。
2.2 香叶树果实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由表4可知,果实纵径与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之间,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之间,果形指数与单果质量之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1,说明它们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果实横径与果实指数之间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5,说明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而鲜果出籽率与其他性状之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0.05,说明鲜果出籽率与其他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2.3 香叶树果实性状回归关系的建立以单果质量为因变量(Y),以果实纵径(X1)、果实横径(X2)、果形指数(X3)为自变量,在DPS 14.5数据处理系统中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0.094 75X1-0.033 00X2-0.209 33X3-0.041 79,方程的相关系数R=0.822 3,决定系数R.2=0.676 2;方差分析统计检验F值为32.013 7,P<0.001;回归系数t检验所有系数P值均大于0.05(表5),说明回归系数的拟合效果不符合要求;膨胀系数VIF较大(表6),说明自变量具有多重共线性,不适合直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
为消除多重共线性影响,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方程,从表7可以看出,第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与前2个相比已非常小,且前2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已达99.946 6%,因此选择2个主成分建立了回归方程Y=0.039 22X1+0.039 19X2+0.129 91X3-0.484 25,方程的相关系数R=0.821 0,决定系数R.2=0.674 1;方差分析统计检验F值为48.612,P<0.000 1;回归系数t检验显著性概率除b2在5%水平上显著外,其余系数均在1%水平上极显著,说明主成分回归分析拟合效果符合要求,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表8)。
3 讨论
(1)对云南省腾冲县香叶树5个天然种群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5个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果形指数差异极显著、果实横径和单果质量差异显著、果实纵径和鲜果出籽率差异不显著。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鲜果出籽率(24.73%)、单果质量(17.64%)、果实纵径(6.66%)、果形指数(6.24%)、果实横径(5.44%),说明香叶树经济性状中的鲜果出籽率变异幅度大,极不稳定,但受环境影响小,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单果质量变异幅度也很大,受环境影响影响也较大;表型性状中果实形状受环境影响最大,果实横径受环境影响较大,而果实纵径受环境影响较小。
(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鲜果出籽率与其他性状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果实横径与果形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他性状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方程存在多重共线性,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去除共线性建立了回归方程Y=0.039 22X1+0.039 19X2+0.129 91X3-0.484 25,可用于预测香叶树的单果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春华.香叶树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比较[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1):10-13.
[2] 刘爱琴,刘春华.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比较[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6):47-51.
[3] 蒋宗垲.香叶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生产力[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25(3):206-210.
[4] 董树斌,张志翔,黄佳聪.香叶树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树种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6):95-101.
[5] 王巧珍.珍贵树种香叶树育苗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13(Z1):102-105.
[6] 董树斌.能源植物香叶树FatB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7] 李方品,龙济芝.云南香叶树大树移植技术[J].绿色科技,2014(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