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升级”: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推进

2015-04-29 00:44:03韩骏朱淑珍
人文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升级

韩骏 朱淑珍

内容提要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既定战略和重大国策,事关我国在21世纪能否真正崛起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货币国际化的一般发展进程是:“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目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货币互换、资本项目开放、香港离岸市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币国际化已处于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转换的门槛上。本文首先分析货币国际化的一般发展进程和美元、日元国际化的经验,进而对近5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情况进行回顾探讨,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人民币国际化“升级”——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推进——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最后前瞻性地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希望对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推进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升级” 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推进 收益与成本

〔中图分类号〕F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11-0041-0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2009年我国开始正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在对外贸易中实施人民币结算(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过5年多的努力和实践,目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顺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达10万多亿元规模。另外,在货币互换、资本项目开放、香港离岸市场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而接下来,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深入,即如何将人民币由“结算货币”推向“投资货币”历史新阶段。基此,本文结合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提前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系统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升级”的收益和成本,并就如何深入推进提出一些建议,以助推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转换。

一、货币国际化的一般发展进程和美元、日元国际化经验分析

1. 货币国际化的一般发展进程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是指一国货币跨越国界,流通到境外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欧元之父”蒙代尔给货币国际化下的定义是:当一国货币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或者该国货币分数或倍数被其他地区效仿时,就意味着该国货币国际化了。目前已经国际化的货币有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货币国际化一般发展进程是:“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渐进提高的过程。结算货币是指世界上认可度高的货币,可以在国际贸易中用来计价和结算支付。投资货币是指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投资中能够使用的货币。储备货币,也就是国际货币,即一国政府持有的可直接用于国际支付的国际自由兑换货币。从货币国际化的一般发展进程看,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不是依靠国家主观意愿就能完成的,需要按照货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循序推进,即按照“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这一程序有序推进,才能最终达到货币国际化的目的。

2. 美元、日元国际化经验

美元、日元是当今世界上的主要国际货币,基本上都经历了“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渐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从而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1)美元国际化的发展进程:美元国际化的进程始于“一战”到“二战”期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战”使人们对欧洲经济失去信心,转而将资金和技术转投美国,促进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力量发生了重大转变,美国逐渐超过了主要竞争对手英法德的经济实力。其中,一战结束到二战开始的20年间,由于大部分欧洲国家受“一战”影响战后币值不稳,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国际经贸交流中频繁运用美元作为计价结算货币,使得当时按固定价格保持与黄金兑换的美元地位开始上升,基本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二战”爆发后,美国大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英国因战争等因素影响,英镑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急速下降,美国适时将美元由结算货币推向投资货币阶段。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欧洲等国家大量进行美元方式的资本输出或直接投资,如1940-1944年美国长期资本输出和对外直接投资约达1000亿美元,美国统计局:《美国历史统计:殖民地时期到1970》,华盛顿特区,1975年。成为当时最大的世界债权国。在“二战”大量资本输出或直接投资的基础上,1944年7月,美国凭借绝对的经济优势同与会国达成协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体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达成,标志着美元国际化的初步完成。此后,美国又利用1947年的“马歇尔计划”(提供大量美援,帮助欧洲重建)和1948年出台的“关贸总协定”,最终巩固和完成了其货币国际化进程,确立了美元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

(2)日元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基本崩溃。后经过美国援助和自身努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至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当时因日元升值,日本对外贸易采用美元结算使日本企业遭受了较大的汇率风险,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日本开始谋求本币国际化——在对外贸易中推行以日元计价结算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如1970-1980年,在日本进出口总额中,按日元计价结算的比重分别由0.2%、09%提高到24%、294%。70年代后期由于日本外贸巨额顺差、日元对美元升值以及世界各国对日元需求的增加,1978年12月,日本大藏省顺势而为,提出“正视日元国际化”,推行在欧洲发行日元债和“促进日元在太平洋地区流通”等政策措施,亚洲开发银行:《东亚货币与金融一体化发展前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积极推进日元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转换。与此同时,日本宣布购买外国证券由审批制改为申报制和进行日元利率自由化。以上措施的实施,使大量日元以长期资本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输向海外。进入上世纪80年代,日本加快推进日元国际化,随着1980年12月新修订的《外汇与外贸管制法》出台,日本外汇管制基本上被取消,日元原则上进入自由兑换时代。5年过后(1986年5月),日本离岸金融市场在东京正式成立,资本流动和投资限制被取消,居民和非居民可以自由投资。同时日本还完善短期金融市场、金融期货市场和推动欧洲日元市场的自由化。到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基本完成了日元国际化的进程,成为仅次于美元、德国马克的国际货币(1990年日元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为8%,超过了英镑的3%;在世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与德国马克持平,为13.5%)。

综上可见,美元和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基本上是按照“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这三个渐进发展阶段进行的,这三个阶段相互衔接、互为表里,又相互包含、各有侧重,这种渐进方式的货币国际化进程比较科学合理,可以有效减少货币国际化的成本和货币开放所带来的风险冲击,有利于提高货币国际化的效率和成功性。当然,因美国和日本基础、国情等不同,它们推进货币国际化的方式、路径、时间、速度和政策取向各有所不同,但其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则大体上相似。

二、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现状探讨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快速增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世界贸易金融形势恶化,美元贬值加速,在人民币保持对美元上升态势的情况下,国际经济治理格局出现变化,直接扩大了对人民币需求。2009年4月,国务院适时出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重大改革举措,随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快速发展,不断攀升,目前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表1显示,2009-2013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分别为35.8、534814、20800、293645和46300亿元,五年累计结算金额高达10182844亿元。其中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占到当年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826%。目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涉及香港、新加坡、泰国、韩国、越南、印尼、德国、澳大利亚等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张琦:《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浙江金融》2013年第4期。

2.货币互换迅速发展

表2显示,从2008年12月起至201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共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3个,互换货币累计总金额已经达到25867亿元人民币。其中亚洲和太平洋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有韩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新西兰、澳大利亚;欧洲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有英国、欧洲央行、白俄罗斯、土耳其、冰岛和乌克兰;美洲范围内的国家主要有阿根廷和巴西。我国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本币互换协议,使人民币以官方的名义,能够直接进入这些国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有利于促进人民币流通和结算效率的提高,对缓解流动性紧张、降低美元贬值风险、促进双方贸易投资发展以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有了较大突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业务正式开展。据统计,2011-2013年国内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分别为201.5、292和856亿元;同期国外企业和个人使用人民币对华直接投资(FDI)金额则分别为907.2、2510和4481.3亿元。二是跨境投资人民币业务规模扩大,截至2013年12月共有228家合格的境外投资机构(QFII)和52家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分别累计获批49701亿美元和1575亿元人民币投资额度,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和有关报道整理。主要用于投资国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三是在人民币资本项目汇兑方面,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规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允许区内人民币自由兑换进行先行先试。

4.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

一是经香港结算的人民币最多。如2013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超过3.8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4.63万亿)的80%左右。二是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存款规模迅速增加。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存款从不足560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0085亿元。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人民币存款突破万亿大关》,2014年1月29日,参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1/29/c_119180966.htm。目前在香港银行全部存款中,人民币存款占其总额已达到14%左右,人民币已成为除港元之外的第二大货币,香港已是境外最为主要的人民币资金汇聚市场。三是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主体渐趋多元,发行规模逐年扩张。2007-2013年,已有近百家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跨国企业等,在港累计发行规模达40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其中境内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1745亿元。路梅:《香港人民币债券已发行约4000亿元》,2014年1月24日,参见《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a/2014/01-24/5779591.shtml。

5.人民币开始初步发挥国际货币职能

一是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之一。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仅为0.00024%,而到2013年该比例已大幅增加到18.18%。另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报告,一是人民币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常用国际贸易融资货币,国际贸易采用人民币计价及结算的比率已增至2013年10月的866%;中国人民银行:《去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达4.63万亿元同比增近六成》,2014年1月15日,参见《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20140115/114117960789.shtml。二是人民币已与多种外国货币建立起联系,实现了市场化的汇率兑换机制,目前在我国外汇市场上有9种外币与人民币挂牌直盘交易,包括美元、欧元、日元、港元、英镑、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等;三是一些国家开始将人民币视作国际货币,如目前已有白俄罗斯、尼日利亚、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俄罗斯等国中央银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升级”: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推进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1.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推进的收益分析

(1)有利于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从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起,至今约5年多时间,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货币互换、资本项目开放、香港离岸市场建设等方面成就突出,令世人瞩目。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基本上进入了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推进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将向纵深迈进,将进入更大的开放和发展时期,在资本项目开放、汇率制度改革、利率改革、宏微观经济层面、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和金融业水平包括防范货币开放风险能力等方面,将会有新的推进和突破。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转入投资货币阶段,是其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是更大的前进和提高,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产生质的飞跃,预示着我国人民币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职能和国际影响力

在结算货币阶段,人民币并不具有投资货币的职能,它仍然受到管制,仅是被用于对外贸易计价结算。如果将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阶段推进,则意味着人民币职能的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投资货币是指一国货币进入准国际化阶段,外汇管制逐步放松,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证券市场进入逐步开放时期,投资者可以基本不受限制地用本币对外国进行投资,或者境外投资者用货币国际化国流出的货币返入其境内进行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因此,当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阶段深入推进时,人民币将会拥有计价结算和投资的双重货币职能。一旦人民币拥有投资货币职能,它就有可能为持有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利润,就会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认识和接受,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较为广泛地流通,其国际影响力必将进一步扩大,成为受世人追逐的优势货币。

(3)促进中国经济更大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投资货币阶段,它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国民经济运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的采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外汇管制放松、资本项目可兑换、证券市场开放、汇率和利率市场化,以及人们经济金融理念的改变,都将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上述方面为了适应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推进的需要,必须进行新的改革和调整,以满足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的转换和跨越需要。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一旦进入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转换阶段,上述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必然会加速,由此释放的生产力将会无比巨大,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的更大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同时,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外经贸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和接轨,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和强国。

(4)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

在美国、日本的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特别是在其货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它们通过对外资本输出和直接投资,从而奠定了较高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为取得更大更多的经济收益和最终实现本国货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如果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阶段深入推进,将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机会将更多,将享有更大的权力参与制定各项规则,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真正主角。而中国参与制定各项经济金融规则,一方面可以使中国的长远利益和经济目标得到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可以使中国获得更多的制度性好处和收益,并能有效地促进国际金融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推进的成本分析

(1)增大国内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

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深入推进,将会有更大数量的人民币以资本方式或直接投资方式流向世界。与此同时,流入海外的大量人民币也会返回中国寻找投资或投机机会。面对大量人民币在国际和国内的不停流动,势必会增大国内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这就有可能扰乱国内货币政策,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的调控能力,形成“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较大程度地影响国内金融宏观调控的效应。如当我国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时,人民币利率将会被调低,收益率随之会下降,人们会将人民币输向国外,外国人更愿意借入人民币或接受人民币直接投资,从而导致大量人民币流出,这会导致国内基础货币供应减少,出现紧缩的经济环境。相反,当我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又会导致国外本币伺机而入,增加本币的供应量,造成流动性泛滥,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2)对国内经济金融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时,我国资本项目管制放松、资本市场会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会有较大的进展,货币壁垒一定程度消失,汇率频繁波动,利率随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如果本币的汇率或利率出现一定的偏离,或是预期汇率、利率存在套利的机会,都将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如国际“热钱”)的流入流出,从而对我国的经济金融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经济金融风险大增。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内需不足、必须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经济发展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较高,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刻传导到国内,给国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冲击。另外,伴随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人民币资本跨境大进大出,迅速频繁,将会导致国内资产价格出现大起大落现象,这将对国内金融市场构成冲击,不利于国内金融机构持续经营,使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不断累积。

(3)国外投资风险增加和可能背上债务负担的“包袱”

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深入推进,当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时,可以直接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和直接投资,则意味着我国人民币流出规模会迅速增长,这固然可以为国内经济借助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开辟道路,但也会给我国海外投资带来更大的风险。如果国内企业不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而草率决策,将会造成投资风险,有可能给我国带来损失。另外,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人民币的输出量会极大增加,极有可能导致贸易出现逆差并伴随资本外流。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大量美元,这是以美元方式直接对外输出资本,为美元成为投资货币和国际货币奠定了基础;上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继续输出美元,造成大量贸易逆差,结果使美国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其对外债务和债务利息负担十分沉重。人民币一旦由结算货币成为投资货币,大量输出将不可避免,中国也极有可能背上沉重的外债“包袱”。

四、人民币国际化“升级”: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推进的政策建议

1.国家应对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深入推进做好战略设计

应该高度认识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深入推进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转型期存在各种潜在风险的背景下,更要做好制度设计工作,以保证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的顺利推进。具体设计内容应该包含这样一些方面:(1)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和范围。针对目前人民币跨境贸易70%集中在亚洲的情况,应加大拓展的力度,在巩固亚洲成果的基础上,大力与欧洲、美洲和非洲国家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与它们签订更多的货币互换协议,提供人民币流动性,用于贸易结算和支付。在香港之外,建立更多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形成更多的人民币结算、投资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人民币影响力。(2)从现在开始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民币国际化第二阶段(投资货币)上,国家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应有意识地围绕投资货币思考,所出台的政策措施应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向投资货币方向发展。(3)在重点工作推进方面,应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因为这三个方面与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最为密切相关,没有资本项目的开放与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协调配合,人民币就无法完成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的转换和跨越,它们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最重要基础。(4)在其他相关方面,要加快国内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内需等,以提高国内企业和我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转换有着稳定、坚实的依托和支撑。(5)努力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和国内金融业水平,大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尽快构建货币开放的风险防控体系。

2.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

资本项目开放、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三驾马车”,是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深入推进和最终实现国际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其改革必须先行和抓紧。(1)加大资本项目开放力度,尽快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一旦人民币向投资货币转换,海外的人民币将会大规模增长,如果国内资本市场不能较大打开,实现回流,即境外持有者不能用人民币对国内进行风险投资,其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必然会大减,这肯定不利于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的转换。为此,国内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要加大在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和数量,让香港人民币实现回流。还要进一步扩大QFII、RQFII投资国内证券市场的审批数量和规模。在适当的时候,向境外人民币较大程度地开放中国的证券市场,让境外人民币持有者购买中国的股票和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促进人民币境内外的良性循环。(2)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速度。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还不是市场化汇率,存在行政干预,尚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人民币与外币的价值,不利于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方向转换,会大大降低境外机构和个人接受人民币的意愿。所以,必须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增加汇率弹性,并加强国内外汇市场建设,取消行政干预,充分让外汇市场供求主导市场,以实现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真正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外币的比值。(3)积极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程度影响货币跨国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套利机会及预期,有利于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稳健推进。要尽快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尽快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基本让市场供需决定存款利率。中央银行则通过“央行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价格传递链条,调控和引导市场存款利率,保持存款利率的基本稳定。

3.加快国内有关经济方面的配套改革

国内有关经济方面的配套改革是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深入推进的依托和支撑。充满活力、和谐稳定、具有抵御经济金融风险能力的国内经济环境,将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向投资货币方向发展。因此,要加快国内有关经济方面的配套改革,为人民币向投资货币转换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1)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要加大经济结构改革和调整的力度,注意扩大内需,平衡内外需关系,调整投资结构,增加消费能力,协调三次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节能增效,打造生态环保,以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建立和谐社会。(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加快体制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尽快使我国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需要,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3)提高企业创新和国际竞争力,并注意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国内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发展自己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淘汰落后的低附加值产品和没有竞争力的产品,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转换和跨越服务。同时,要注意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人民币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转换阶段,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对外投资,使企业对外投资的操作空间增大,因此要提高防范风险意识,要对所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在确保较低风险的前提下再进行投资或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事宜,尽量将对外投资风险压缩到最低。

4.努力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和和金融业水平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深入推进,向国外输出的规模和数量会较大地增长,同时境外人民币也会回流进国内谋利,人民币资本跨境大进大出的频率会更高,特别是当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发生波动和变化时,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机会,刺激短期投资者集聚人民币大进大出,从而引发国内金融市场波动,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中央银行要努力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基础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稳定市场货币供应,实现宏观经济预期目标,使国民经济在对内对外两方面同时实现平衡,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金融危机,通过保持货币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来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同时中央银行要兼顾国内外人民币流通状况,科学合理地掌控人民币发行,谨防超量发行,背上对外债务的“包袱”。此外,随着人民币向投资货币推进,境内外人民币资金大规模流动,国内金融市场将会频繁波动,金融资产价格包括其他资产价格也将大起大落,不利于国内金融机构的持续经营。所以,要大力提高国内金融业发展水平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机构要大力培养高端型、研究型、战略型金融人才,使其掌握先进的金融理论和管理技术手段,以适应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推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要注意防范信贷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风险、房地产风险、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风险,还要注意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管理操作风险等。

5.大力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和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阶段推进,境外人民币资金大量增加,大规模境外人民币资金流入国内投机,催生国内资产泡沫,将会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另外,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也可能会增大走私、赌博、贩毒等犯罪活动,给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同时也使反假币、反洗钱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所以,要大力提升国内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和监管能力,加强先进金融监管理论、方法的学习。要针对人民币向投资货币转换过程中带来的具有新特征的金融风险,如货币替代风险、政策暴露风险、国际游资冲击风险和跨国洗钱犯罪风险等,进行针对性的防范。要建立货币开放风险预警系统,科学合理地设置各项预警指标,采用数理手段加强对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对往返境内外的本外币资金进行实时监控,对异动资金和交易等情况全面跟踪,发现问题提前预警,以便及时处置,防患于未然。另外,应建立货币开放风险处置系统,处置货币开放风险需要形成合力,该系统成员应包括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局、银监会、证券会、保监会、各类银行、公检法司等机关,如发现问题,应联手打击,并严肃处理,以保证人民币资金在境内外的正常合理流动和我国经济金融安全,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的顺利推进。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韩海燕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14
回暖与升级
论“新汇改”及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6:07:52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53:22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0:36:54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0:35:27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2:36
充电桩乱战升级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