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前后

2015-04-29 09:06涵碧
父母必读 2015年11期
关键词:毛毛入园玩具

涵碧

度过了入园关,孩子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生活,爸爸妈妈们可以大大松口气啦。可惜好景不长,新的担忧又来了:入园后孩子变得爱顶嘴、讲脏话,这是孩子在幼儿园学坏了吗?

毛毛入园才一个月,妈妈就发现她好像“变坏了”:在家对妈妈说“打死你”,让妈妈大惊失色,又屡屡听小朋友投诉毛毛打人,妈妈真是心急如焚:毛毛长这么大,从来也不会和别人打架,怎么才上了几天幼儿园就学坏了?她特意约见了老师,说了自己的担忧。老师认真听完后,却笑着说:“毛毛的这种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要轻易下孩子学坏的结论。”

幼儿园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步,除了适应新环境,还要与新认识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如何交流,也会互相模仿。孩子出现的各种“异常行为”也是学习的过程,孩子就是在这种“学坏”中长大的。了解到这一点,家长就不会对幼儿园感到失望,才能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波动,同时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孩子。

孩子说脏话?

诅咒敏感期惹的祸

诅咒敏感期,是指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初期(一般从3岁左右开始),喜欢频繁且不分场合地说一些攻击性的话语,比如“打死你”之类。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又会恢复正常。

3岁小孩爱说话,兴致勃勃学着各种语词和声调,上幼儿园之后,接触的人变多,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大人的口头禅,或者交流在电视听到的话语,难免会讲出几句让大人头痛的话来,即使爸妈厉声说“不可以”,不久后孩子又冒出其他不雅字眼。这是因为孩子不懂这些话语真正的意思,他们只是觉得这些词语特别“有力量”。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说“打你”并不代表真有敌意,可能只是模仿了其他孩子的言语。

适时忽略+悄悄隔离

当你听到孩子口吐脏话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可以在简单明确地告诉孩子这种话不好听之后,就表现出“这一点都不好玩”的态度,不予理会。家长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下来,久而久之,孩子发现这样的话语不能引起父母注意,就没动力去继续模仿了。最多几个月,孩子就会自然度过这个时期。

如果发现孩子骂人的习惯是模仿别的小朋友的,可诚恳、委婉、艺术地向其家长和老师提出建议,或者让老师对两个孩子悄悄采取隔离措施,让两个孩子在排队、吃饭、睡觉和学习的座位不相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集体环境。

跟家长唱反调?

自我意识在萌发

3岁的孩子正慢慢地发展自我意识,他们在自我介绍时会以“我能做什么”为主轴,比如“我会自己穿衣服”“我喜欢骑三轮车”等。为了树立自我形象、为了彰显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展现自己很棒,孩子插嘴或唱反调的情况便会日益增多。这不是因为孩子上幼儿园后学坏了,而是他长大了、想要“做自己”的表现。

理解+教导孩子正确表达

如果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确实会看到很多不适当的行为。但是,聪明的父母要学会换位,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需要和行为。当孩子唱反调时,不妨试试转移法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光是批评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向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才有建设性。当孩子只是想引人注意、逗人开心,或想表达自我,爸妈可以直接教导孩子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要说,我很愿意听,但希望你能温和地说话;或者在孩子发脾气时告诉他,我知道你觉得生气了,不管怎样,妈妈还是一样爱你。当孩子情绪过去,再告诉他生气时可以说“我生气了”,而不是喊叫或推搡别人等。

当有些事情必须做但孩子不肯做时,可以采用选择法。所谓选择是要孩于选择 “立即做”还是“等会儿做”,而不是要孩子选择 “做”还是“不做”。或者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胜心强的心理,与孩子开展“竞赛”,比比看谁做得快、做得好。

孩子变得有攻击性?

学习交流的开始

入园后,孩子突然之间会发现周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在家里想玩什么玩具,去拿就好了,现在玩具却可能在别人手里;以前在家想做什么,叫一声妈妈就好了,现在却可能要服从一个新秩序;周围出现了不少陌生孩子和大人,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和他们交流。而且,3岁左右的幼儿还不能有效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往往会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绪。所以有的孩子会用攻击行为来试图与别人交流。

及时制止+情境演练

在发现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要当场制止。正确的做法是,态度要坚决但是语气并不严厉。比如,孩子抢别人的玩具,不要大喊说你错了,而应蹲下来看着孩子,态度坚决而且明确地要求孩子把玩具还给别人,然后再教给孩子怎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征得别人同意后再玩别人的玩具。

平时可以多与孩子探讨怎么与别的小朋友交流才是有效的,比如家长也来扮演小朋友,模拟孩子之间争夺玩具或其他冲突的情境,让孩子感同身受地体会什么样的交流方式会让别人不舒服,而什么样的交流方式能让大家都受益。

入园后宝宝学坏3真相

模仿其他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判断能力却很弱,他们会简单地模仿同伴的行为,不论是大人眼中的好行为还是坏行为,而且越是不常见的行为和现象,他们越感兴趣。

情绪宣泄的需要。孩子突然从家里转换到了幼儿园,难免会有不适应和压力。有些孩子因天生气质类型,本来就需要更长时间适应新环境,所以刚入园时个性变得焦躁是可以理解的。

渴望得到关注。在家里,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现在却要在一群小朋友中争取老师的注意。以前在家随便堆个积木,众亲友热烈的掌声立刻随之而来,但现在认真堆得比天高,老师却只忙着处理吵闹的小朋友……“是不是只要我吵得声音大,老师就会注意到我?”孩子误以为吸引焦点就是被喜爱,于是他们开始夸大重复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为,譬如粗鲁的动作、大声说话等。

猜你喜欢
毛毛入园玩具
免票入园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姜为什么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