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一生所追求的,都是如何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我”的觉察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改变,而从“我”开始改变,则可以带动整个家庭关系走向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
我们和所有人的关系,首先对应的都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如何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接纳程度,也决定着我们如何看待他人,接纳他人的程度。所以,想让家庭关系变得健康和完美,先从自我做起。
所有人的行为模式都会受到原生家庭以及自我成长中所受到的创伤的影响。有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处理关系的某些举动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尽管我们曾那么讨厌他们当初的做法;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某些表现总是激怒自己,其实是因为你的童年痛处被触及。这就很好,我们开始看到并尝试探索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我成长的第一步是先要有觉察,觉察之后才会有改变。如果根本没有觉察,改变也不可能发生。想要改变,有很多种办法。现在的资源如此丰富,专业的心理成长公众号,专家的讲座和视频课程,可以用来系统学习的书籍,以及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或者参加自我成长工作坊……只要有这方面的觉察,又能直面自己的困惑,不逃避,就是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关键。(石卉)
一旦成为妈妈,你可能会发觉,自己一天天都在做着一套重复的程序——哄孩子睡觉,带孩子遛弯,给孩子做饭,哄孩子睡觉……一成不变的生活更需要我们用精神充电的方式不断获取生活智慧和心理成长的能量。
一个好的办法是阅读。这里说的阅读不是碎片式浏览,而是完整地读一本书。阅读可以修炼自己,让自己安静下来。其实在阅读中,你记住了什么并不重要,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毕竟你会随时获得一些除了照顾宝宝之外的新的认知。
另一种方式的精神充电就是保持与自然的连接。我们可以用心地去看所看到的、真切地感觉身边的事物。比如带宝宝遛弯时,路是平缓的,还是有点儿颠簸的;你能听到鸟叫的声音吗?扑面而来的微风感觉怎么样?努力让内心对应彼时所见所感,就会从大自然中获得能量,甚至能获得很多影响我们改变关系的灵感。(柏燕谊)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是成为情绪平和的父母,不仅使我们在养育孩子上变得更加容易,也会让整个大家庭的关系更和谐。父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能掌控情绪还是被情绪所控),是孩子模仿的榜样。
管理情绪不是藏起怒气或压抑自己,而是通过了解情绪工作的机制以及不断地探究自己,做到能够像控制身体的肌肉一样控制情绪。首先需要我们能慈悲地善待自己的身体,尤其是感觉疲惫时,先照顾好自己;其次我们要学会自知,比如知道自己正处在愤怒中,就不要冲动地去做什么;最后我们还是要剥开情绪去看看自己的需求,或引发我们情绪波动的触发点到底是什么,从根本上去解决它,比如换个视角去解读自己的童年创伤,或者改变那个触发情绪的念头。情绪管理没有魔咒,只有勇敢面对,不断地学习、练习,才可以成为高情商的人,平和的父母。(劳拉·马卡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