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红?陈雪珍?刘海明
摘 要 企业实习是高职院校活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活动对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认知+专业+顶岗”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构建了“三度一要求两监控”有组织的企业实习管理体系,建立了“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的有组织的企业实习运行机制,系统有效地推进了高职学生三年不断线的实训实习,为全国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实践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范式。
关键词 活动教育;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有组织的企业实习;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2-0053-0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1]企业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企业实习实践活动基本上由共青团主导,在管理学生实习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由于组织上的缺陷,学生企业实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与专业实践结合不紧密,管理评价机制不健全,使得学生企业实习流于形式,影响实习效果。原有的企业实习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在学习和借鉴活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认知+专业+顶岗”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打造了“三度一要求两监控”有组织的企业实习管理体系,建立了“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的有组织的企业实习运行机制,系统有效地推进了高职学生三年不断线的实训实习,为全国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实践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范式。
一、理论与模式
(一)企业实习是高职院校活动教育重要载体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批评和吸收卢梭等教育家思想的基础上,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首先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活动教育理论,确立了活动教育理论的地位。他提出“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重视学生的主动性[2]。活动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人,主张通过主动的活动来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从而促进其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能力提升。企业实习是高职院校活动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活动教育理论赋予高职院校企业实习实践新的意义。
活动教育摒弃了传统的忽视个性、压抑个性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使学生从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企业实习实践中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解决学习活动中的问题,通过以学生操作实习实训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活动教育,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学会尽可能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在企业实习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企业实习活动可以通过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假期时间,走进实训室、研发机构、生产车间、工厂和企业,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实训,将专业教育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到产品设计、生产、制作和调试中,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下处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实现学业与就业的零对接。
(二)“认知+专业+顶岗”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学生有组织的企业实习作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活动教育理念为引领,通过“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创新“认知+专业+顶岗”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大一认知实习,大二专业实习,大三顶岗实习,认知实习是基础,专业实习是核心,顶岗实习是关键,时间上,逐层递进,三年不断线,广度上由宽到窄,精度上由粗到细,通过有组织而非无序的企业实习实践,使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岗位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真正彰显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育人成才的社会价值。
1.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暑假,利用一个月进行企业认知,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组织和引导,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和简单的辅助工作,从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岗位认识,为接下来的专业实习打好基础。通过认知实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使学生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生产工艺流程等,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学习品格、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认知体验,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暑假一个月进行企业专业阶段实习,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和综合性工作,并从事一些产品的生产,为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实习是由系部统一组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并为每个实习团队指定专门的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师傅共同完成顶岗实习指导工作。专业实习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育人目标。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大学三年级第五、六学期安排一段较长的时间进入企业岗位实习,使学生将在校所学全部专业课程知识和企业提供的岗位实现对接。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以企业实际生产为依托,由各系为顶岗实习学生制订具体轮岗计划,共选实习课题,共同指导完成,为企业了解学生、学生了解企业搭建互动平台,也为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提供有利保证。
二、路径与机制
(一)构建“三度一要求两监控”有组织的企业实习管理体系
为了使有组织的企业实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有效地对学生加强指导、管理和监督,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三度一要求两监控”有组织的企业实习管理。“三度”是参与度、集中度、满意度,“一要求”是专业教师指导要求,“两监控”是院系两级监控系统。
参与度:学校要求各系部广泛动员和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活动,与企业协调安排好学生交通、饮食、住宿等问题,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教室、实训室正常开放。
集中度:要求各系部科学合理组建学生企业实习实践团队,提高进当地知名企业实习的学生比例。按企业实习总体安排和要求,所组各类集中实习团队的学生数一般在10人以上。
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掌握各系学生对实习活动开展总体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走访实习单位,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对学生实习的满意度。实习效果满意度评价主要以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主,并参考企业评价、社会影响及组织宣传等因素。
教师指导要求:要求各系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实习活动,要求每支专业实习队伍都必须至少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企业技术师傅进行指导,并明确规定指导教师到岗指导的次数和工作量,比如达到学生实践时间的1/5以上,学校相关部门对教师指导实习活动进行考核。
院系两级监控系统:严格按照要求,加强过程管理,建立院系两级监控系统,组建院级企业实习活动领导小组,监督各系指导教师和实习团队认真完成实习工作安排。系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其他教师下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必须达到一定的工作量,严格遵守实习的相关规定,认真完成实习各项任务。
(二)建立“产教融合、资源共享”有组织的企业实习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主要面向地方经济和行业需要,担负着当地经济和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3]。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顺利推进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的实践,必须建立“产教融合、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共进、共教、共创”,即师生共进企业,共同实习;校企共同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开展创新研究,以基地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安全保障等来确保“产教融合、资源共享”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有序运行。通过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学校充分实现了校企对接,使学生主动关心社会、了解企业,服务生产,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处理现代生产实践及其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受到更深刻的教育和成长。
1.基地保障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顺利开展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实践的基础。重视企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习实践搭建平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通过“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主动与当地知名企业、规模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锻炼,为学生参与企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岗位实习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与电器、模具、家具、鞋服、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传媒技术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目前,已与700多家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其中,深度合作民营企业有300多家,毕业生中半年以上校外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了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的有效运行。
2.组织保障
首先,宣传动员,组织协调。组织教师、学生召开企业实习动员大会,强调开展有组织企业实习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其中,主动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保障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号召广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有组织的企业实习,与家长保持沟通,做好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工作。其次,校领导带队督查,各部门加强组织管理。学校所有领导带队走访实习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企业发展和用人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掌握学校教师指导学生情况和学生实习情况,协调学生处、教务处、督导处等部门加强管理,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帮扶。再次,建立系统化组织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由学生处、教务处、督导处等部门负责数据采集工作,下企业开展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实习情况的督查,实时上传教师在企业指导学生情况和学生在企业实习情况,对实习期间的一些违规行为进行通报,督促实习实践顺利有序开展。
3.制度保障
首先,建立和完善企业实习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完善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企业实习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将各系部学生实习工作纳入到学校年度考核之中,对参与“共进、共教、共创”教师给予激励政策, 突出过程考核,将定性考核、定量考核与精神鼓励结合起来,三管齐下。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实习工作考核办法,见表1。从方案设计、实习过程、效果评价三大指标开展考核,按照参与度、集中度、满意度要求,强化对教师指导的考核,侧重过程指导和管理,细化考核内容,将实习管理和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4.经费保障
企业实习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来自学校学生工作经费中的企业实习活动专项经费;第二部分来自各系的教学经费,经费支出必须要纳入到年度预算里面;第三部分来自以实习项目争取企业和社会的赞助资金。其中,校级实习团队由学校统一给予资助,系级实习团队由系部经费给予资助。学校企业实习活动专项经费一方面保证校级实习团队的经费使用,另一方面给予各系参与团队实践的成员一定的交通费补贴,经团委审核确认后予以划拨;教师指导等费用在各系教学经费列支,经教务处审核确认后予以报销。除实习项目本身争取的外来资金以外,校级实习团队经费由校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管理,系部实习经费由各系工作小组进行管理。
5.安全保障
首先,学校为学生统一购买人身保险。学生安全无小事,一旦学生在参与企业实习活动中出现了自身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问题,企业实习所有的机制和形式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企业实习成果将大打折扣。通过为学生在实习期间统一购买人身保险,可以加强安全保障。其次,开展安全教育。在企业实习队伍出征前,集中进行全体实习队员的安全教育,召开安全教育大会,开展实习活动的安全防范指导和培训,使学生学会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应对一些突发的安全事件。再次,建立信息畅通机制。在企业实习团队中确定1~2名安全联络人,每天在企业实习活动结束之后,以短信或电话的形式向辅导员、指导教师汇报安全情况、队员归队情况等,再由辅导员上报给相关领导。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或是自身不能处理的问题,随时向辅导员、指导教师汇报,以保证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较好地处理。
三、成效与反响
“认知+专业+顶岗”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通过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实训,将专业教育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到产品设计、生产、制作和调试中,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下处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其直接接触企业最先进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经营理念等,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意义上的暑期社会实践和“放羊式”的企业实习,从而提升其动手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岗位能力和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实现学业与就业的零对接。
(二)教师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学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实习实践中去,让专业教师主动联系企业,组建实习团队,尽可能集中地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同时,专业教师入驻企业,和学生一起开展实习实践,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实习实践环节给予补充和完善,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使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企业用人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
在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活动过程中,全面结合学生专业和企业需要明确规定学生实习内容、实习环节、实习要求、实习目标等,让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制作、生产、调试等环节,使学生实习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研究,在实习过程中帮助部分企业解决了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学生实习实践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肯定,企业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四)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较大提升
2014年,全校共组建企业实习团队312支,指导教师配备334名,参与学生人数4240人,进企业实习比例达到参与统一社会实践学生的80%左右。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成果参加全国各类大赛中捷报频传,荣获省级以上奖项140余项。近三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均在98%以上,名列省内高职院校前列。
四、相关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提供法律保障
虽然教育部出台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有关企业实习的文件,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出台过针对高职院校企业实习的文件法规。为了保证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必须加快制定和出台《高职院校企业实习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政策扶持、组织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明确规定,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有组织的实习活动中来,明确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的相关职责,为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提供制度支持。地方政府应统筹协调,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发挥行业、产业优势,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高职院校企业实习条例或细则,为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提供指导性意见,有力地保障企业实习活动有序开展。
(二)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中实现共赢
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活动顺利开展,有赖于全面深化的校企合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行业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与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育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以合作发展为动力、合作育人为目标、合作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框架下,加强了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运行机制的建设,创新企业实习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把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结合起来,校企合作与暑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等在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中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