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沿海保护地辣椒新品种筛选试验

2015-04-29 07:09郑佳秋郭军吴永成梅燚祖艳侠王薇薇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品种筛选辣椒

郑佳秋 郭军 吴永成 梅燚 祖艳侠 王薇薇

摘要 [目的] 筛选出适宜沿海地区保护地早春栽培的辣椒新品种。[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苏椒5号为对照,对比不同地域来源的辣椒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田间抗病性和产量等基本属性。[结果]苏椒14号、苏椒15号和苏椒17号前期产量均高于对照苏椒5号,呈极显著差异(P<0.01),平椒4号前期产量低于对照12.00%,差异不显著,苏椒15号、平椒4号和苏椒17号总产量均高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苏椒15号和苏椒17号产量高,果实商品性及田间抗病性表现均较好,适宜在当地作主推品种大面积推广, 平椒4号可作为备选品种进行应用。

关键词 辣椒;早春栽培;品种筛选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1-039-03

辣椒(Capsicum annum L.)是中国产值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1.3×106 hm2以上[1],面积仅次于白菜类蔬菜,占世界辣椒种植面积的35%;辣椒总产量2 800万t,占世界辣椒总产量的46%。辣椒种植投资少,效益高,尤其是种植反季节辣椒的效益更好[2]。近年来,苏北沿海地区通过选用优质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保护地实现青椒提早上市,种植效益明显增加,青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江苏省青椒生产的主产区。但苏北沿海地区冬季经常遭遇低温、寡照、高湿等天气,早春回温较慢,许多品种不适应该气候特点,在大面积种植时迟发晚熟、病害严重的问题已日益突出。因此,筛选优异、适宜的品种尤为重要。笔者选用不同地域来源、近年来新选育的早中熟品种,筛选适宜苏北沿海早春保护地栽培的青椒新品种,为进一步推进该产区保护地青椒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验材料为不同地域来源的青椒新品种,分别为来自江苏省的苏椒14号、苏椒15号、苏椒16号、苏椒17号、苏椒5号和江蔬1号;来自河北省的冀研6号;来自甘肃省的平椒3号、平椒4号、平椒6号和平椒8号;以苏椒5号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试验于2013~2014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试验基地连栋大棚(四周装有防虫网)中进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行株距为0.4 m×0.4 m,每小区定植36株,小区面积6 m2。每年12月30日采用电热丝加热温床进行穴盘育苗,翌年3月7日地膜覆盖定植,常规管理,开花后记录相关植物学性状,选用2年平均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1.3 性状调查与方法

1.3.1 生育进程记载。

始花节位:第1片真叶着生节位到首花节位的节数,调查10株,取平均值;始花期:30%以上植株第1朵花开放;结果期:50%以上植株结果;始收期:30%以上植株第1次采收成熟商品果;终收期:品种最后一批商品果采收结束的日期。

1.3.2 果实性状记载。

盛收期选充分长足的10个商品果测定,取平均值。果形:牛角形,羊角形,灯笼形,线形;果色:深绿,绿,淡绿,黄绿;果面特征:光滑,微皱,皱;果面光泽:暗,中等,亮;单果重:称重;果长:测量果实纵径;果宽:测量果实基部最大横径;肉厚:在果实基部横切测定;心室数:统计果实心室数;辣味:辣,中辣,微辣,无辣味,甜[3]。

1.3.3 产量测定。

以商品果为采收标准,分别调查每个小区的产量。前期产量:对照品种始收后20 d之前的产量;总产量:从始收到终收的累计产量[4]。

1.3.4 抗病性调查。

参考2012~2015年国家辣椒品种试验实施方案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按照病情分级描述(表1),分别进行病毒病、炭疽病、青枯病和疫病的病害调查,计算病情指数。病情指数=[∑(病级数×该级株数)/ (调查总株数×最高发病级数)]×100,依据病情指数划分品种抗病类型:病情指数0~5为高抗(HR);5~15为抗(R);15~30为中抗(MR);30~40为感(S);>40为高感(HS)。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生育进程在相同播期和定植期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始花期、结果期和采收期(表2)。各品种始花期集中在4月25日~5月9日,其中苏椒14号和江蔬1号始花期最早,比对照苏椒5号提前5~6 d,冀研6号与对照始花期同步,平椒8号和苏椒15号比对照晚7 d左右。苏椒14号、江蔬1号的结果期和始收期都早于对照7 d左右,苏椒16号和苏椒17号则与对照同步,而平椒8号结果期相对最晚,晚于对照5 d。

2.2 果实性状比较由表3可知,与对照苏椒5号相比,平椒3号、平椒6号为偏辣型,冀研6号为甜椒型,其余为微辣型;冀研6号、平椒4号、平椒8号、苏椒14号、苏椒15号和苏椒16号的单果重均高于对照苏椒5号,其中冀研6号、苏椒15号分别为72.00、73.50 g,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余品种单果重均低于对照,平椒6号最轻,为20.83 g,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除冀研6号和苏椒17号果长比对照短,其余品种果长均超过对照,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平椒3号、平椒6号和平椒8号的果宽值小于对照,其余品种的果宽值均大于对照,其中平椒6号果宽值最小,为2.37 cm,冀研6号果宽值最大,为6.90 cm,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除江蔬1号,其他品种的肉厚值均高于对照,其中冀研6号果肉厚值最大,为0.41 cm,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

2.3 不同品种产量性状比较由表4可知,冀研6号、平椒3号、苏椒14号、苏椒15号、苏椒16号、苏椒17号前期产量均高于对照苏椒5号,其中苏椒14号、苏椒15号和苏椒17号分别高于对照85.70%、98.85%和82.24%,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低于对照前期产量的品种中,平椒4号虽低于对照12.00%,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平椒8号低于对照29.07%,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总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平椒4号、平椒8号、苏椒14号、苏椒15号、苏椒16号和苏椒17号总产量均高于对照苏椒5号,其中苏椒15号、平椒4号和苏椒17号分别高于对照13.39%、12.93%和11.77%,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平椒8号、苏椒14号和苏椒16号总产量分别高于对照3.69%、3.13%和2.9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2.4 不同品种抗病性比较按照病情分级描述(表1),根据各品种田间生长表现,分别进行病毒病、炭疽病、青枯病和疫病的病害调查。田间正常管理,2年试验田间整体未出现青枯病病害,各参试品种田间正常生长中均有各别植株发生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病害症状,但总体均表现出抗性(表5)。该田间生长抗病性调查结果只代表田间生长表现,是否每个品种均含有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和青枯病的抗性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试验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近年来新选育的早中熟辣椒品种生育期、果实商品性、田间抗病性表现及产量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苏椒系列品种在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上均表现出较强优势,苏椒14号的结果期和始收期均早于对照苏椒5号,苏椒16号和苏椒17号则与对照同步,而苏椒15号始花期比对照晚7 d左右,其果实商品性和田间抗病性表现较好。平椒系列品种,除平椒3号前期产量略高于对照,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在总产量上平椒4号和平椒8号高于对照,其中平椒4号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江蔬1号和冀研6号产量性状调查上整体表现为低于对照,各参试品种果实商品性和田间抗病性表现较好。

苏椒15号和苏椒17号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高于对照,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平椒4号虽然前期产量低于对照12.00%,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总产量高于对照12.93%,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果实商品性及田间抗病性表现均较好,适合在现有条件下苏北沿海春提早保护地栽培,建议将苏椒15号和苏椒17号作为苏北沿海地区春提早栽培的首选品种,并逐步扩大栽培面积发展为主导品种,平椒4号可作为备选品种;苏椒14号前期产量表现突出,高于对照,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总产量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若加强后期田间管理,有望进一步提高后期产量以作为春提早栽培的后备品种。

参考文献

[1]邹学校.辣椒遗传育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3-38.

[2] 邹高峰.早春辣椒育苗与高产栽培技术[J].辣椒杂志,2012(2):30-32.

[3] 刘连妹,屈海泳,王雪梅,等.大棚栽培早春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08(1):147-150.

[4] 顾闽峰,郭军,郑佳秋,等.鲜食型辣椒农艺性状比较及新品种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10(5):190-193.

猜你喜欢
品种筛选辣椒
关于辣椒的快问快答
原来,你还是这样的辣椒
你的辣椒结出果实了吗?
辣椒也疯狂
拣辣椒
烤烟品种贵烟1号贵烟2号在贵州省天柱县的推广应用示范
吃辣椒
北方栽培双孢蘑菇的品种筛选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与综合评价分析
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