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辉
“悬念密法”是文学写作中顶级的技巧,是写作技法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只要你的作文披上“悬念”这件神奇美丽的外衣,就会充满迷人的光彩,魅力四射,吸引读者的眼球,不仅老师喜欢,同学们也倍加推崇。你想作文名列前茅吗?你想作文让老师刮目相看吗?学习悬念作文,就是一条捷径。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悬念作文的“悬念密法”之一:该说不说法。
该说不说法,指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只说事情的一面情况,不说事情的另一面情况;或者只说故事表面现象,不说故事深层原因,即说一半,留一半,有意让读者疑惑、紧张、担心、着急,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吸引读者急于了解故事结果,这就是悬念的魅力。
大家熟悉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运用“该说不说法”:周瑜嫉妒诸葛亮,想借“10天造十万支箭”来置之死地。诸葛亮却出乎意外地满口答应,还主动减到3天。这一减,周瑜心内狂欢,鲁肃心急如焚,读者大骂孔明好傻,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而诸葛亮却优哉游哉,没有一点动静。
这里,正是运用了“该说不说法”,只说自己三天内交10万支箭,却不说这10万支箭怎么造,才吓得鲁肃心惊胆战,哄得周瑜扬扬暗喜,使得故事情节波澜暗生,跌宕起伏,悬念四起,魅力无穷。
什么是“该说不说法”呢?下面,以一篇具体的作文进行分析。
三句话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城区中心小学六年级?童一容
妈妈在卫生间洗脸时,我躲在门后,偷偷地望着妈妈。我十分忐忑不安,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子,蹦上蹦下,不停地乱跳着。
【分析】开头直接进入事件描写,干净利落。通过“躲”“偷偷地望着”两个动词,写出“我”的不安和慌乱,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究竟是什么事,让“我”这么不安,这么慌乱?作者不说,才会造成巨大的悬念,强烈地吸引读者。
很多同学写作文,习惯性地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从起因、经过、结果一步步写清楚。这样写,顺序很清楚,也有层次,但缺少了吸引力。
我很想说,可是我的喉咙里仿佛卡着一块大石头,把我的声音给堵住了。看着妈妈那美丽的背影,我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勇气都吞了下去。
【分析】“我”想说什么?作者不说。只是巧妙地运用两个比喻句,“卡着一块大石头”“堵住了”“咽了一口唾沫”“把所有的勇气都吞了下去”,“我”很想说,却不敢说,说不出来。这样的写法,进一步强化了悬念,吸引了读者:“我”到底想说什么?是什么让“我”如此害怕,如此慌乱?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欲罢不能。
这就是悬念密法“该说不说法”的魅力。
我既忐忑,又着急。忐忑是因为我不敢说出那三句话,着急是因为现在只有这个机会了。想着老师的再三叮嘱,想着老师的严肃神情,想着老师的严厉批评,想到上课时间就要到了,如果再不抓住,就没机会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嘴巴也像拉上了拉链一样,说不出一句话来。
【分析】在这里,作者终于揭开了面纱的一角,透露出一个小小信息:“说出那三句话”。那三句是什么话?作者又不说,而是反复强调“老师的叮嘱,老师的严肃,老师的批评”,“机会只有最后一次”。从这两方面强调这三句话的重要性。在这段,虽然作者透露了“说出那三句话”的秘密,可这样说,不但等于没说,反而加强了悬念,更吸引了读者,那三句话到底是什么话,让“我”如此紧张,不安,慌乱?
这就是悬念密法“该说不说法”的魅力。
终于,我鼓起了勇气,将那像灌了铅一样重的腿抬了起来,来到了妈妈身边。我张开双臂,给了妈妈一个紧紧的、结结实实的拥抱。妈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她那大大的眼睛里,还是一副慈爱的样子。一瞬间,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一刹那,我的脑子不再空白,嘴巴上的那个拉链也自动拉开了。
【分析】妈妈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读者也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本来,按情节的发展,在逼近悬底的时候,在“我鼓起了勇气”的时刻,应该揭开悬念。可是作者偏偏不说,依然不慌不忙地设置迷惑障碍,把笔墨转向妈妈,描写起妈妈来,让妈妈和读者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让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这就是悬念密法“该说不说法”的魅力。
“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我爱您!”这三句话我脱口而出。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喉咙里的大石头,霎时落地,全身轻松。
听到这句话,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也在妈妈眼中读出了快乐,读出了欣慰。她也抱住我,慈爱地摸着我的头,说:“我也爱你!”
【分析】“众里寻他千百度”“犹抱琵琶半遮面”,三句话,“千呼万唤始出来”!这里,作者终于说出了那三句话,原来这是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悬念霎时揭开,读者恍然大悟,一脸“被欺骗”后的享受。
这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悬念的魅力。
我笑了,妈妈也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我抬起头,发现妈妈的眼中含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快乐的泪水!
【分析】揭开悬念,揭开谜底,文章的描写也就到了高潮。高潮过后,文章就可以戛然而止,让人慢慢回味,所谓余音绕梁。
这篇文章再加一个结尾,可以说是中心表达的需要,让读者感受到母女之情,家庭之爱,爱的和谐,爱的快乐。
提醒:
同学们,看完了这篇文章的分析,领会了悬念密法“该说不说法”的魅力,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运用悬念密法“该说不说法”写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头要营造悬念,充分描写出疑惑、紧张、害怕、神秘的气氛。对悬念的关键点字句,此时坚决不说,不吐半点风声。
如作文《三句话》的开头,只是抓住动作、心理,强烈地营造了悬念气氛,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眼与心,让他们不得不读下去。
2.随着情节的发展,悬念要逐渐加强。在加强的同时,还要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模模糊糊的内容,半露半掩,让读者感觉到,却抓不到,强烈地吸引读者读下去。这既是文章制造悬念的需要,也是悬念揭开的需要。
如作文《三句话》,在中间隐约透露“我不敢说出那三句话”,既为后面揭悬铺垫,又进一步加强了悬念气氛的设置,让读者进一步想知道这三句话是什么。
3.结尾揭悬,要急,要快,要脱文而出。前面是磨蹭慢,这里要突然快,让读者在瞬间恍然大悟,感受到悬念的魅力,语言的艺术。
再看作文《三句话》揭悬的提示语安排,你就会更明白。
4.注意照应。悬念作文,有设悬与揭悬的安排,就是照应之一。揭悬之后,还要注意交代原因,让读者明了,这是照应之二。不然,读者依然会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如作文《三句话》揭悬时,写出“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喉咙里的大石头,霎时落地,全身轻松”。这就是通过感觉描写来交代悬念的起因——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第一次这样说,心里很紧张,很慌张。
佳作展示
不速之客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一小学五(5)班?鲁悦
“啊——”一阵刺耳的尖叫声,打破了家中的宁静。我一惊,急忙跑出房间,寻找声音的来源。
跑到客厅,看见妈妈蜷缩在沙发上,脸色苍白,朝着虚空,挥舞着拳头:“出去,出去,快出去!”咦,这是怎么啦?难道她出现幻觉了吗?
妈妈一看见我,就用颤抖的声音向我求助:“悦悦,快!快!快!快帮我把它赶跑!”
什么东西这么可怕呀?我好奇地走上前去一看,“哇——”这次轮到我尖叫了。天啊,我们的家里怎么会来一个这样的“不速之客”!我顺手拿起沙发后的扫帚,赶紧跳上了沙发。
“出去,赶紧出去!”我拿着扫帚,和妈妈一起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试图赶出这位“不速之客”。“不速之客”似乎察觉了我们母女俩的恐惧。不但不走,反而轻盈地一跃,跳上了扫帚,还拍拍翅膀准备往我们这边飞。我们像触了电一般,双脚不听使唤地抖起来,同时嘴里尖叫着,扫帚也扔到几米开外。
“不速之客”存心想吓唬我们。被扔出去后,居然还扑棱着翅膀向我们飞来!我和妈妈“啊——”的一声,撒腿就跑。 “不速之客”就在后面一路追来。
惊天动地的叫喊声,终于惊醒了睡得死沉的爸爸。见我们如此狼狈,被“不速之客”追得满屋子逃窜,他忍不住哈哈大笑。妈妈没好气地大叫:“笑什么笑,赶快……”爸爸仍止不住笑,一边笑一边点头:“是,遵,遵旨!”
他脱下一只拖鞋,拿在手上,蹑手蹑脚地跟在“不速之客”身后,“不速之客”似乎察觉了什么,飞得更快了。说时迟,那时快,老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看准方向,用力一拍。“啪”的一声,“不速之客”被打得四脚朝天,几条腿无力地蹬了几下,一动不动了。
“耶!”我和妈妈如释重负,欢呼雀跃。爸爸捏住“不速之客”,在我们眼前得意地晃来晃去:“你们看看,连只小强都怕……”
“啊——”我和妈妈惊恐地退后,用最高分贝的尖叫声回答他……
【点评】
鲁悦同学这篇《不速之客》,充分运用了“该说不说法”的悬念密法,写得曲折生动,跌宕起伏,悬念四起,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1.开头充分营造了悬念。开篇第一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瞬间吸引了读者。发生了什么事?不说,这样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2.随着情节发展,悬念渐次加强。“我”看到妈妈“出现幻觉”,“我”好奇上前就“轮到我尖叫了”“不速之客居然一路追来”……短短的文章里,悬念渐次加强,让读者越来越迷惑,也越来越吸引读者。
3.该说不说,逐渐渗透。从开头的妈妈尖叫,到“我”的尖叫,发生什么事,不说;但为了不让读者猜哑谜,又渗透了一句是“不速之客”。“不速之客”是什么,不说;但为了不让结尾突兀,又渗透了“扑棱着翅膀”这样的内容,让读者模模糊糊地感觉到。
4.结尾揭悬,脱口而出。模模糊糊的“不速之客”,让读者隐隐约约能猜到些眉目,但又不知具体是什么,直到结尾处,才从爸爸的口里吐出来:“你们看看,连只小强都怕……”提示了“不速之客”是蟑螂,让读者在哑然失笑中,获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