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凌薇
摘要:歌词本身就是有一种韵律美,无论是作曲家还是词作者,其最开始对于音乐的直接感受都是源于对语言的艺术的掌握。歌词是声乐作品中传递作品情感、情绪的重要手段,我们倾听音乐,节奏和韵律首先入耳,紧随着的歌词就是对于音乐情绪的加强。现在,歌曲的创作方式主要也根据歌词谱曲或者是根据曲子作词。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写作形式,曲子和歌词都是相互支持的关系。本文将对音乐作品中的歌词进行分析,探讨在音乐作品分析中对于歌词的理解。
关键词:音乐作品;解读歌词;歌词的作用
对于音乐作品中歌词分析,需要我们对待歌词就像对待诗歌等文学作品一样,对歌词进行赏析和不断的推敲。我们赏析的是歌词的表现手法,主要推敲的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以及其中所带有的情绪,这样对我们对于整个歌曲风格和演唱清晰的把握以及节奏的感受都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将首先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来探讨解读歌词的方法、技巧,以及歌词在表现音乐作品主题内涵方面的作用。
一、音乐作品
(一)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分析是高等学校音乐专业学生、更是作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这门学科以对传统乐曲的分析为基础,并对各种乐曲的风格、结构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述,同时也对声乐作品的言语、内容和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述。因此,音乐作品分析的含义实际上可以等同于西方所研究的音乐分析。
(二)表现手段
这里所讲的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指整体性的表现手段,其基本的表现手段主要有三种:乐思与主题、主题的发展、曲式结构。
1.乐思与主题
乐思是音乐主题思维的载体,是音乐作品作者的创造动机,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主题。音乐作品的主题在整个音乐作品中处于主动地位,它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聚集,是音乐作品风格、体裁的体现。有时,因为音乐内容的要求,音乐的主题可以有多个。好的音乐作品的主题可以有三个特征:体现作品的情绪、体裁和风格。
2.主题的深化
音乐主题的深化可以一下几种手段:
(1)重复强调
就是对音乐主题进行再现和反复强调。
(2)发展
就是对音乐的主题进行展开和拓展,可以融入新质,可以对主题进行不同程度的结构,具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3)比较
就是对新加入的主题和原来的主题进行对比演练。
(4)变奏
就是音乐作品的主题不变,只是对旋律和节奏进行适当的变更。
3.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可以有无数种的可能,大致分为主要段落和从属段落,也就是音乐作品的主题部分和从属部分。
二、解读歌词
(一)对于歌词的理解
对于歌词的理解,对于歌词所表达的基本的内涵的理解是对歌词分析最为基本的要求,但是对于歌词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还要注意探究其背后的意义,下面我们来分析一则词,即张惠言的《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中描述:“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从这则词中,首先要知人论世,作者张惠言,江苏武进人,即现在的常州市。所以他开创的那一派,我们称之为常州词派。张惠言早年丧父,寄人篱下,在大伯家读书,父亲去世后,家里只剩下姐姐和母亲。家境贫寒,母亲为了让他读书吃尽了苦头。终于在乾隆五十一年考中举人。他通八股,好《文选》,又曾为之专注三四年。其后有人劝之为古文,又见古文者“言必曰道”,于是,“退而考之于经”,反复研读。所以,我们就可以认为这首词是对人生的短暂和时间无情的感慨,鞭策自己要珍惜时光,勤奋读书。
(二)注意言外之意
音乐作品各个声部都是相互渗透和补充的,注意词义以外的信息有助于演唱风格的确立。首先,理解歌词有助于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正确把握。
(三)诵读歌词,感受其韵律
大多数词曲作家在音乐作品中的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对语言韵律美的把握,就是对语言固有的语调的感受。所以,可以通过朗读音乐作品的歌词,来把握歌词的韵律,来感受其中的抑扬顿挫,从而进一步地把握乐律。在诵读的过程中,在掌握歌词自身韵律美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比如:通过朗诵《黄水谣》的歌词,情绪要愤慨,音色要较粗,注意咬字的干净利索。反之,在朗诵《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一类抒情的歌谣时,情绪的变化不要太大,因为整首歌的基调都是赞美之意。
三、歌词的作用
(一)有助于对歌曲节奏的掌握
通过诵读歌词,对歌词咬字发音的精准把握,可以让我们更为直接地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和歌词的节奏美,从而在演唱时更有利于对演唱者对于前奏、间奏以及尾音的深切感受,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性节奏。
(二)有利于对歌曲情绪的深入
通过阅读和分析歌词,把握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可以更好地揣摩到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和情绪的变化,从而可以在演唱时更好地投入其中。
(三)有利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结语
我们通过对音乐作品这一学科的整体性表现形态的简单介绍、举例对音乐作品歌词的理解,还有对歌词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整体地把握和介绍了在音乐作品中对于歌词进行理解的重要性。歌词是一部音乐作品的说明书,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和再创造,可以使我们对音乐作品有个更为全面且系统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戴学满.论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J].艺术教育,2011(08):85-86
[2]薛丽.探究声乐演唱之美[D].沈阳师范大学,2011
[3]陈岭.歌词隐喻理解对声乐教学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4]宋慧.论声乐演唱中歌词理解的意义及其有效途径[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刘蔚.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依存关系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