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浩彤
【摘要】歌剧表演富有浓厚的艺术性,其需要在表演当中具备较高的音乐氛围,及相应的故事情节需求。歌剧艺术的表演者在表演当中,不仅需要具备音乐歌剧的能力,还需要具备舞台表演的能力,并且还需具备相应的人物塑造能力,才可以将歌剧艺术的美感真正展现出来,以此传达歌剧的魅力。
【关键词】歌剧表演;角色形象;塑造
引言
当前对于歌剧表演而言,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差别,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较大,使得结论存在明显不同,国外提倡以作曲家原创基础上,表演者可以透过舞台对原创进行二次创作,但国内许多专业人员大多以声音效果及剧情发展而在视觉及听觉中展现出良好效果。
一、歌剧表演艺术分析
在许多艺术表演样式中,歌剧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艺术形态,将各种元素的表现形式完美结合。以此体现出一个崭新的具有特殊魅力及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从本质上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表现方式。歌剧具备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并不局限在任何一种文化当中,是综合性质较强的一种表演形式。
(一)发展史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受到了较高的重视,从而衍生了歌剧艺术,在13世纪,法国出现了田园剧,且与通俗歌曲相结合,构成了具有戏剧效果的歌剧雏形。可是,可以真正称之为歌剧的舞台艺术则产生在16世纪末。到了17世纪, 歌剧较为发展,在世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到了19世纪,歌剧达到巅峰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歌剧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产生了其特有的韵味,也因此产生了各种歌剧类别。
歌剧在欧洲尤为重要,通过文化艺术所构成,在不同阶段,均存在许多在歌剧艺术层面具有显著成绩的歌剧作曲家,例如莫扎特、罗西尼、普契尼等。这些卓越的作曲家通过不同方向、不同风格,令歌剧艺术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体裁样式
歌剧的内容尤为丰富,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艺术表现的方式。在歌剧当中,题材样式尤为丰富,最普遍的有音乐剧、大歌剧、小歌剧、配乐剧等。歌剧音乐中具备了声乐及器乐两方面。声乐在歌剧表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具有合唱、重唱、咏叙调、咏叹调。如果声乐是歌剧艺术的核心,那么器乐则为核心的内容。在歌剧艺术表演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管弦乐队通过器乐进行演奏,不仅需要为声乐进行伴奏,还要为歌剧的序曲、舞台、人物形象、氛围等进行烘托[1]。
二、歌剧表演中角色形象的塑造
(一)准备工作充分
对于歌剧表演之前,演员需将准备工作做足,这包含了熟知剧本、歌词,仔细分析通过何种语气表演等。人们透过歌剧表述自身的想法及对生活的态度,而传达作者意图则需透过歌词来进行。因此,歌剧表演前的准备工作中,最关键的则是理解歌词、熟记歌词。只有真正了解歌词,才可以将其真正的含义传达出来,才可准确的塑造形象。并且,基本准备工作还包含了准确分析通过哪种语气进行表演,掌控音色等,想要将角色塑造完美,则需在表演前将准备工作做足。
(二)通过声音塑造形象
声音透过音色、音质的差别区分类别。通过不同声音类别塑造不同角色,以传达更好的效果。所有表演者的声音各有不同,可以通过表演者各自的声音划分角色。不同角色展现的声音也各有不同。比如,年纪较小的女子,通常声音较为清脆,大多数由女高音歌唱家来演绎,而年纪较大的老人则不具备那般清脆的音色,则通常由男低音来演绎[2]。以细节而言,即便是相同类别的角色也存在各自的声音特质。比如由于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其声音也各有不同。在歌剧演唱当中,歌唱家如果用同一种声音诠释演唱的人物,则会令人物塑造彻底失败,观众并不能牢记这些人物角色。因此,歌唱家在歌剧表演当中,需要先选择符合自身声音的角色,选择的角色特征需要符合本身的实际状况,如此才可以有效展现出自身的声音特质。之后,再通过人物角色所需协调自身的声音特征。最后才可通过本身的声音进行表演,以便为观众牢记声音、牢记角色提供依据。声音对塑造歌剧表演中的形象尤为关键,歌唱家在掌握以上内容后,需加强对声音的训练,有效发挥自身声音的特质,为塑造角色形象奉献出自身的力量。
(三)通过角色性格塑造形象
对于角色塑造而言,需要了解人物的真实性格,清楚角色的性格特征。好比世界上并不存在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般,歌剧当中的人物性格也各有不同。而角色性格特点则较为抽象,并非如外形特征般可以透过视觉观察而发觉,如通过准确掌握角色性格特点而传达则较为艰难。所以,在歌剧表演当中,需要通过动作语言乃至表情神色展现出角色的性格特征,以此正确传达角色性格[3]。
(四)通过动作表情塑造角色形象
在歌剧表演中,虽然以唱为主,可是动作表演及表情特征却缺一不可,适时进行肢体语言会令角色更为生动。观众在观看歌剧时,不但是在欣赏歌曲,还是透过演员的诠释来欣赏。所以,表演对歌剧艺术尤为关键。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可以透过各种眼神动作来传达悲伤、快乐、激动等情绪,也可以透过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以此令角色形象更为形象。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文化修养及艺术鉴赏方面的能力逐步提升,对各类音乐会、舞台剧的鉴赏能力逐渐提高。歌剧艺术身为特有的舞台表演方式,有效融合了中西方的不同文化,也将在未来的生活中愈发受到人们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张强.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D].南京艺术学院.2012:1-170.
[2]顾娜.中国民族歌剧女性角色所体现的美学特征及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2011(02):140-141.
[3]张继红.歌剧人物形象塑造简析[J].歌唱艺术.2011(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