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探索研究

2015-04-29 03:52王建礼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实习生物学建议

王建礼等

摘要生物学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部分高校生物学野外实习经费紧张、实习课时压缩、教学质量下滑等问题,分析了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3门课程进行综合实习的必要性和优势,并就开展综合实习提出了若干建议,尤其强调了研究性实习内容的多样化和综合性,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野外综合实习的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学;实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S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370-03

生物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是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这3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除了实验课以外,还安排了相应的野外实习。通过野外实习,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充分认识,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因此,生物学野外实习在生命科学本科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当前高校的野外实习面临着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实习经费紧张、实习時间压缩,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物价上涨、实习地点路途远、交通费、住宿费用高以及实习学生人数增多等原因[1-5]使得实习经费捉襟见肘。实习经费不足,又是导致野外实习时间大量压缩的重要原因之一[1-4]。以动物学野外实习为例,一些院校的实习时间由 2 周缩短为 1 周甚至5天[2]。但是就实习效果而言,一般认为10~14 d的野外实习时间比较合理,既能保障学生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野外实习,又能促使学生在实习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5]。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形式与内容单一[2,5],只能使学生熟悉实习的全部过程,不能让学生通过实习真正掌握实习技能,难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影响了实习的教学质量。为此,一些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例如,将野外实习与校内实验教学相结合,提前掌握实习内容的一些方法,如采集或制作标本方法,这样在实习时可留出大量时间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4-5];另寻较近的实习地点,节省经费和路途时间[2];将暑假集中实习的一些内容放到平时的分散实习中,以节省时间等。

还有一个很好的策略是将植物学、动物学单一学科的单独实习改为动物学、植物学合并实习,或将植物学、动物学以及生态学3门课程实习合并,形成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3,6-8]。对一些高校而言,这种合并不仅出于节省实习经费的考虑,也有教师认为植物学实习和动物学实习应单独进行,理由是这两门课程的学科差异大,授课进度不同步,实习内容不一样,对实习时间和地点的要求也不同,两门课程在实习中会相互干扰,使实习效果变差,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5,9]。然而,结合多年在六盘山及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综合实习的经验,笔者认为这种野外综合实习有其必要性。

1进行野外综合实习的必要性

1.1有利于节省经费、整合实习时间

生物学野外实习一般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如果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3门课程分开实习需占用3个时间段,且实习动员、实习准备及往返实习点需要3次。相比之下,3门课程实习放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实习点进行,则只须动员1次、准备1次及往返1次,而且可以节省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进山费及学生伙食费。如果每门课程单独实习的时间是5~7 d,则3门课程合并进行综合实习的时间至少在2~3周。实习时间大大延长,使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野外实习中。由于实习主要在暑假或临近暑假进行,这样长的时间段是能够保证的。

1.2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在实践中融汇

量子力学创始人普朗克曾说“科学是内在的整体,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21世纪是一个学科交叉、学科间相互渗透的时代。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交叉表现得尤其明显,动物学、植物学和生态学的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是分门别类、独立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中难得有知识融会贯通的机会。动物和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相互依存,动物种群总是和一定的生境相关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动、植物的物种鉴定是开展生态学实习的基础,因此,动、植物学的实习可以穿插安排在生态学实习之中,动、植物学教师从不同侧面联合指导学生,提高了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3门课程内容相关、学科互补,教师的指导互为佐证,实习内容更加充实,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生物学实习方法、提升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理解。

1.3有利于研究性实习的充分开展

目前,以开展小专题论文为形式的研究型实习已成为野外实习的重要内容。小专题的题目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或者由教师根据实习内容提供。小专题的研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如果仅仅是单科实习,小专题内容会局限于某一学科,而综合实习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实习,研究内容可以拓宽和整合,研究的广度增加方便学生从中选择,而且有较长的实习时间保证小专题研究的开展。

1.4有利于加强管理

高校的扩招使实习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使本来就少的分类学教师不够安排,1名教师指导30多名学生,有时多达60名学生,专业教师辅导难度加大,使得实习不能达到预期效果[3,9]。学生人数的增加也带来相应的管理及后勤保障困难等问题。野外实习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实习效果。如果3门课程合并到一起实习,指导教师人数增加,教师之间可以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学生安全得到保证。此外,虽然各门课程实习所需设备与工具有其特殊性,但有些设备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如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GPS定位系统、对讲机、无线导游系统等,可提高实习工具的使用效率。

1.5有利于不同学科教师在实践中交流和学习

多学科的综合实习增加了不同学科指导教师现场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通过综合实习,教师也学到了自身专业以外的相关知识,在实习中实现教学相长。野外实习也是开展挖掘科研课题的好机会。不同学科的教师可能因实习中某个问题的探讨而受到启发,从实习中拓宽科研课题来源。

2开展野外综合实习的建议

2.1选择合适的野外实习点

保证野外实习质量的首要条件是选择一个好的实习地点。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的综合实习要充分考虑3门学科的实习内容。一个好的综合实习点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 能反映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具有多种典型的景观(如森林、湖泊或水库、河流、开阔地、农田等);② 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③ 人为干扰较少;④ 交通、食宿方便[10]。许多野外实习将实习点选择在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保护区具有复杂的地貌类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适合综合性实习。根据保护区的管理和区划要求,保护区一般从中心向外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在部分缓冲区和实验区可以开展实习工作。

2.2整合和拓展研究性实习内容

目前无论单科实习还是综合实习,野外实习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实习和研究性实习两大部分。就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的综合实习而言,基础性实习的内容包括动植物野外识别、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植物形态特征、植物生长环境特点;动物类群及生活习性、动物类群的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植被类型、植被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格局等内容[7-8]。基础性实习不可或缺,但不是全部。野外实习应将学生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1]。就动植物实习而言,如果仅以识别物种和制作标本为主,则会导致学生刻意死记硬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实习时间和经费的投入与学生的收获不相称[2-3,12]。因此,在實习中应减少动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增加研究性实习内容。

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的综合实习不是简单地将3门课程的实习时间叠加,而更应该强调实习内容衔接紧密、三位一体、互相补充,使得3门课程的知识及技能在实习中能够融和与整合。“整合”最重要的是打破学科的界限,采用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在综合实习中这种整合不仅是植物生态学或动物生态学内容,如植物—动物相互关系、生理和生态、生物多样性研究、行为生态等,还可拓展更多的内容。动物学、植物学和生态学都偏于宏观方面,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从学生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可适当增加与野外工作相契合的实习内容[13],引导和挖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潜力。例如,结合实习点的情况,在小课题设计中可以考虑安排学生到自然保护区林业生产、标本管理、科普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绿化大苗培育、木材检疫检查等部门实习。实习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调研保护区周边主要产业发展状况,如苗木产业、特色林果、中药材、草畜产业和旅游等。

此外,实习中需加强人文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14]。社会调查是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保护区有农家居住,可以鼓励学生走入实习地的居住区域,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体验民风民情,了解当地经济活动、宗教文化、生活习惯、人口密度等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综合实习来培养学生的生态思维意识,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一些自然保护区附近常有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探讨民族与其周遭生态系统的互动与相互关系,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信仰等影响生态环境的变革,以及民族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生态知识,也是民族生态学(Ethnobotany)的研究范畴。保护区内农家乐的兴起,也会导致环境破坏,影响动物的生存[2],实习前学生可以做好宣传手册和展板,实习期间可以在当地进行生态文明方面的宣传,引导群众保护环境、保护珍稀物种、合理利用资源。实习的收获不仅在实习本身,而且在实习之外,与当地群众的交流和互动可能对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这种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构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聘请保护区科研人员参与实习

当前高校中从事传统动、植物分类及区系研究的人越来越少,尤其年轻教师多从事细胞及分子的研究,由于认识物种有限,使实习指导工作的质量受限。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更加熟悉,聘请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根据其所学专长参与指导学生野外实习可以成为保障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很好选择。除了指导物种鉴定外,保护区人员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森林、地理、水文和土壤等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和其所生活的土壤、气象、生态条件等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但使学生受益,又减轻了实习教师不足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2.4制定与野外实习相适应的考核方式

野外实习应采用综合性的考核方式。考核中要注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结合,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11],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考核与素质考核的成绩各占50%,其中专业考核应包括基础性实习内容与研究性实习内容,考核依据有实习报告、每天实习记录和小课题论文等。不同学科实习内容由相关学科的指导教师打分,最终取平均分。素质教育考核包括学生的创新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的品质及团队协作精神。这一部分的考核成绩除了指导教师外,学生中各实习小组组长的评价成绩不少于50%,因为他们更清楚小组成员的平时表现。这种考核方式既有过程式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确保考核覆盖整个实习环节,更加全面合理,从而实现激励和导向功能。

進行综合实习,实习计划从实习内容到每天的时间分配等都需要细致安排,需要指导教师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开展综合实习既能缓解高校实习经费紧张的问题,又实现了实习内容的多样化及不同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史海涛,熊燕,梁伟,等.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四川动物,2007,26(3):712-724.

[2] 李宏群,韩宗先,吴少斌,等.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2):37-38.

[3] 刘生杰,崔亚东,姬云涛,等.高校动物学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3):103-106.

[4] 梁子安,张征田,王小立,等.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9):107-109.

[5] 李雨奎.高师院校动物学野外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86-88.

[6] 王国强,蒋德安,乔守怡,等.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6):81-82.

[7] 苗芳,姜在民,程金凤.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2,29(1):108-110.

[8] 冯虎元,牛炳韬,张立勋,等.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3(3):95-98.

[9] 齐龙.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8(5):135-137.

[10] 盛和林,王歧山.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11] 冯图.地方本科高校生物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模式构建[J].大学教育,2013(22):97-99.

[12] 邵小明.《植物生物学》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3):14765-14766.

[13] 徐驰,刘茂松,杨雪姣,等.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158-161.

[14] 崔瑾,冯虎元,夏凯. 在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理科基地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为例[J]. 高等理科教育,2011(1):105-108.

猜你喜欢
实习生物学建议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浅谈校企合作对毕业生实习的重要性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新建本科院校美术专业实习现状剖析
呼吸科实习护士带教的几点做法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