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进信息革命时代,才短短的半个世纪,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认识和相关的概念、用语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前几年曾提出过“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知识经济”,现今又叫“数字地球”。“因特网”刚刚诞生,众多企业、事业单位、家庭、个人等纷纷入网,人类步入了网络世界。网络又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社会的这种飞跃靠什么呢?就其主观因素来讲,靠的就是创新。科学工作者、技术工程专家、社会活动家、文学艺术家们,一方面要为中华民族在未来国际上的地位着想,另一方面还要树立强烈的爱祖国、爱民族的崇高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激发人们的创新,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不管是建构良好的创新心理,还是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均与大脑这个“小宇宙”相关。大脑这个“小宇宙”是唯一能与自然界这个大宇宙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的器官。所以,大脑这个“小宇宙”是反映客观世界运动规律、实现人类进步和创新的载体。
第一节 创造和创新者与大脑潜能
一、什么是潜能?
潜能,顾名思义就是潜在着(或尚未显现)的能量,包括机能(体能、耐力、功能等)、技能(技艺、技巧、绝技等)、智能(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和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量的意思。一般来说,任何思维个体、思维群体,任何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具有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将其所蕴含的能量或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的可能。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这种可能性的发挥是有一定限度的,或者说,也仅仅是部分的得以发挥变为现实。这样一来,“可能发挥的能量或能力”与“已经发挥的能量或能力”之间就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就意味着各自尚有未发挥的能量或能力存在着,而这种尚未变成现实的能量或能力,就是潜在着的能量或能力。客观地说,潜能分为精神潜能和生物潜能(物质潜能)两种。换言之,广袤的宇宙空间到处都有潜在的巨大的能量或能力。仅从大脑科学角度,我们可将大脑潜能定义为:所谓大脑潜能,就是指思维主体,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可能发挥却尚未得以发挥的那部分能量或能力。
二、大脑潜能是创新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大宇宙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系统,按非线性科学的说法,在这个巨复杂系统中有两种相互作用:一是宏观的线性相互作用,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明显、看得见、摸得到的;二是微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潜在着的,看不见、摸不到的。这两种相互作用关系在巨复杂系统中以协同方式起作用的,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非线性相互作用。大脑中的潜在性能量或能力就如同大宇宙系统中的潜在着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在大脑系统工作中,即在学习和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尤其表现在创新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为明显。迎接未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
三、大脑中巨大潜能有待开发
综合人类学、遗传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思维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现已清楚地表明,人的大脑的潜能是巨大的,是可以开发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一书中是把“潜在”与“现实”作为一对范畴提出来的。黑格尔就承认人是有巨大潜能的,并且又将康德的“自在之物”理解为“潜在之物”,而“潜在之物”即为尚未发展之物。黑格尔所谓的“尚未发展之物”,也就是“潜在之物”。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一书中也曾摘引过黑格尔的话,并批注为:“‘自在=潜在,尚未发展,尚未展开。”列宁的这一见解,指明了“潜在着的东西”实属尚未发展的东西或属尚未展开的东西。而“发展”或“展开”就意味着“潜在之物”必然要由“潜”变为“显”。潜能就是“潜在之物”,它自然也要从“潜”到“显”,变为发展之物、展开之物,这就是潜能外化的基本原理。综上所述,这些带哲理之语,就是我们今天开发潜能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大脑潜能具有二重性
一、大脑潜能既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
大脑潜能之所以必然的由“潜”到“显”,是由大脑潜能所具有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二重性”具体来说是:从大脑潜能本质上看,它即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人的潜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即各种潜能(体能、机能、技能、智能等)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即制约潜能产生与发展的先天性因素与后天性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正因为人的潜能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所以人的潜能才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大脑潜能的生物性,就指潜能是通过遗传因素继承下来的那种生存、繁衍、防范的意识和功能等方面的本能属性。大脑潜能的社会性,就是指大脑潜能在本能以外的条件(心理、自然、社会因素)影响下重新选择和建构的,并且又使其不再仅仅是本能的自然流露,而发展是以个性、功能形态表现出来的人的社会属性。大脑的潜能具有生物性,这是不能否认的。但同时必须深刻理解潜能的社会属性。大脑潜能的社会属性是主导性的、开放性的、建构性的,也是人和人类理性化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大脑潜能具有社会性,人才能以自己的感情、热情、激情去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人才能“按照美的尺度进行生产”(马克思语)。人没有了对象就不可能有欲望,没有了生产活动就无法显示能力。同样,人的潜能如果没有生物性,他就失去了源头,如果缺乏社会性,就没法创造自己的历史。从人类发展史角度看,人类潜能的对象化,推进着人类的现代化,而人类的现代化,又推动着人的智能化,这便是历史的逻辑。
二、大脑潜能既具有潜藏性,又具有突发性
从大脑潜能发生上看,它具有潜藏性,又具有突发性。大脑潜能虽然是客观存在着,但在潜能外化前,其具体状况是不为自己所能意识到的,从这个角度说大脑潜能在尚未外化前具有潜藏性。在一般情况下,大脑潜能的外化与偶然遇到相关诱导因素有直接关系,大脑的潜能一旦外化则必然表现出强烈的突发性,这种突发性特点往往也是不能完全受自己控制的。大脑潜能的潜藏性的内涵,就是指其潜能在外化前不被自己所意识到的模糊性和外化的形式与效能的非预期性。大脑潜能的突发性,就是指潜能由“潜”到“显”的实现过程是突如其来的,也是瞬间的,具有突发性的特征。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存在,大脑潜藏着的潜能在由“潜”到“显”的发生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相关的社会因素所制约。可以说,人的潜能,本质上是受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影响的。事实上,这种潜藏着的东西不可能从内部自然地流露出来,它的外化必须要借助某种“对象化”诱导因素,然后再以瞬间的或偶然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大脑潜能既具有常习性,又具有独创性
从大脑潜能功效上看,它既具有常习性,又具有独创性。事实上,人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往往通过两种方式,即渐进的方式和突变的方式。依靠渐进的方式实现自我时,潜能便以常习性特征出现;依靠突变方式实现自我时,潜能就显示其独创性特征。大脑潜能的常习性,就是指其潜能是以自然的、渐进式的方式参与人的正态思维和认识活动的。大脑潜能的独创性特征,就是指其潜能以突变的、非线性的方式促进非逻辑思维与非理性认识进入激发态,从而实现创新的特征。在世间,各种动物都是按照自然界给定的自然条件生存和发展着,只有人不仅能利用自然条件,而且还能不断地改变自然条件。人正是依靠自己不断创新活动,才把自己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人不但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而且还要受社会环境条件制约。因此,人既有受动性,又有能动性,人又以能动姿态支持受动性,也正因为人具有受动性,人才要去冲破、去创新。
第三节 依据大脑潜能蕴藏方式实施开发潜能
一、人的大脑蕴藏着潜能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文学艺术创作等一切发明创造的生理基础就是人的大脑。现代脑科学、脑神经科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作为思维器官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其一,人脑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潜能是它所蕴藏的信息容量。人的大脑皮层有1.5毫米~4.5毫米厚,若把所有神经细胞负责传递信息的树突、轴突都连接起来,它的长度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4倍。人的大脑大约有 14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可以与多达几千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并组成巨复杂的神经网络。其二,人脑的另一个十分巨大的潜能就是它所蕴藏的生物电化反应量。从生物电的角度来看,人的大脑是通过神经介质和其他化学物质反应进行工作的。据纽约韦茨曼研究所的D·塞缪尔博士后计算,大脑中每分钟实际要发生10 000到 1 000 000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其三,人脑的一个重要部分潜能是蕴藏在额叶部位的智能。人们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储存知识信息,而且还要对信息筛选和加工活动进行发明、创造活动。这一切高智能创新活动与大脑皮层的额叶关系十分密切。
二、人的心理蕴藏着潜能
在正常情况下,大脑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但是,由于人的种种不良心理的影响,就是已发挥的潜能往往也达不到创新效能。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若充分发挥人脑蕴藏着的巨大潜能,就必须不断克服不良心理,树立有利于大脑潜能开发的健康心态。其一,克服惰性心理。要想充分发挥其大脑潜能,必须克服消极、对付、懒散的惰性心理。树立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努力奋斗,孜孜以求的探索性心理。而孜孜以求的探索性心理,表现为意志坚强、兴趣盎然、坚忍不拔,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境界。其二,克服中庸心理。只有形成竞争型的求异心理态势,才能使大脑蕴藏的潜能得到开发。任何一个人,如果总是依据一种不偏不倚的心理做事,以调和折中态度处理问题,不用说潜能发挥不出来,就是已显现出来能力也会慢慢转变为“无能”。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一味相信现有的什么都正确,持“向来就是如此”的心理,不敢想、不敢闯、不敢争,那将一事无成。其三,克服畏惧心理。形成知难而进的心理胜势,这胜势有利于大脑蕴藏的潜能脱颖而出。在人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常常出现畏惧心理是很自然的。但是也必须认识到,畏惧心理又时常使人做不成事,完不成工作任务,这也是屡见不鲜的。畏惧,使人丧失了奋斗的目标和信心;畏惧,使人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和渴望;畏惧,使人失去了成功条件和机会。正如数理逻辑学家怀特海所说:“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任何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潜能的发挥往往要受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畏惧心理因素,它不仅阻碍大脑潜在能力的发挥,而且还使发挥出来的潜能毁掉。
三、科学管理蕴藏着潜能
大脑潜能蕴藏是多层次的。虽然管理属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客观环境范畴,但事实上科学管理活动也同样蕴藏着极大的潜能。在通常的情况下,如果说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财力资源是固定不变的,那么管理理念的正确与否、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管理思路的清晰与否,都会成为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人的潜能的发挥程度。管理理念正确、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思路清晰,自然能激发人们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社会潜能也必然获得最大的发挥。如果管理理念不正确、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思想不清晰,那自然就调动不了人们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是限制、障碍和扼杀。因而,所谓管理蕴藏着潜能问题,就是指人在管理的制约下,潜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