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精灵
将声量转化为市场
对于魅族来说,从2014年开始,已经不能再让自己只出现在市场份额图表的Others当中了。在小米等厂商的快速崛起之下,本来市场底子就薄的魅族,还未被更多人所熟知就被边缘化了。更重要的是,小米的壮大让魅族意识到了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的中枢地位得以凸显,只要在这个市场中掌握了话语权,则是比单纯卖手机硬件更加有意思的事情。终于,魅族抓住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最后的窗口期,开始谋求自己的“豹变”。
目前看来,魅族的做法非常简单,即把自己此前多年积累的线上声量,通过多样的产品和更积极的营销,转化为市场销量。
在MP3时期,魅族播下了口碑营销的种子,免费包邮赠送耳机棉的事情,至今还被很多老魅友津津乐道。当时的魅族有着较强的品牌风格,经过多年的耕耘和积累,到了M8时期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粉丝文化。然而,与魅族在线上不错的口碑和关注不同,魅族在线下的销售数据却并不抢眼,两者并不匹配甚至相去甚远。回顾魅族这一年半的动作,基本都是围绕将已有声量转化成现实销售数据这个核心战略进行的。比如,备受争议的Smart Bar被淡化和放弃,丰富产品线、引入16:9屏幕和电信版手机以迎合更多消费者。有意思的是,从去年开始魅族几乎为每一款手机产品都单独召开了发布会,每场发布会之前还有连续半个月的造势—这连一贯重视互联网营销的小米都没能做到。
事实上,魅族也的确做到了。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HS Technology的调研,魅族在2015年一季度在国内的销量排名第九,占总销量的4%领先于中兴,不再包含在others当中。还有数据显示,魅族MX4这一波新机,销量超过1 000万台。在魅蓝note2的发布会上,魅族高级副总裁李楠也给出了一条漂亮的曲线。
魅族的成长,不完美
“不完美”是魅族喜欢的文案,不过它也可以用来形容魅族这一年多的声量变现行为。虽然市场份额有了较快的提升,但是如今的魅族也招来了前所未有的非议,好事者甚至调侃称其“步子迈得太大扯着了蛋”。
其一,表现在产品上。原本一年只打造一款手机的魅族,都不能保证绝对的完美,如今连发4款新品,其品质也受到了影响。知名业内分析师潘九堂就曾发微博表示,某小米劲敌品牌的大佬试用了MX4等,“认为魅族产品水准下降了。”与之对应的,是魅族各售后服务中心人满为患。也正是今年,围绕Flyme不稳定、性能表现差的相关言论开始多了起来。
其二,则是魅族形象的变化。随着黄章掀起改革大旗,魅族在社交平台上的营销也变得更加积极,抓热点、炒话题,甚至主动碰瓷掉节操。而在魅蓝note2发布会之前“别把钱都花在垃圾上”的宣传文案,更是招致了很多人的反感。事后,魅族发布了一封鸡贼的道歉信,才平息事态。
其三,抢购模式。小而美的魅族都还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实现新机现货,如今一心想要打造爆款的魅族,也逃不了抢购的宿命。线上需要抢购,线下需要加价购买。当年骂小米的李楠和他的同事们,如今也只能无奈。事实上,这些都是整个行业的通病,魅族自然也可以不完美。只是,很多人眼中曾经那个桀骜的魅族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让人难免有些失落。一方面自己钟爱的小众品牌变得大众,另一方面因为上述的不完美,很多一路走过来的、有代表性的老魅友开始纷纷选择离开。
当声量耗尽,魅族拼什么
在魅族看来,声量在国内可以排前三,市场销量也要死磕前三。要知道,声量可未必会100%转化为销量,更何况这种声量中的口碑部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究其本质,其实是魅族自身的实力还无法胜任如此野蛮地扩张。反而是实力不断增强的小米,近来开始为市场带来惊喜。
在扩充团队实力和抢取市场方面,魅族显然是将重点放在了后者。具体的表现则是,以前魅族标志性的跳票少了,而一些并不那么“魅族”的产品却开始变多了。对于现阶段的魅族来说,这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且急功近利了。
对于魅族来说,这可能只是成长中的遗憾和困惑,但这套照抄小米的做法,在后小米时代还是否能够让自己成长为下一个小米,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两年手机硬件开始半年一更,千元机价格甚至下探到799元人民币,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窗口期基本已经过去,很多在浪潮中积聚的泡沫将会逐渐破灭。手机厂商不得不调低手机销量的预期和降低价格,并积极开拓印度等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