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
【摘要】发声技巧是民族演唱的基础,情感表达是民族演唱的核心。演唱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更要把握歌曲的情感。在演唱一首民族歌曲之前,演唱者不仅要去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还要了解其思想内容。对于歌词的内容、曲风、节奏、速度、旋律线的起伏、曲式有进--步的体会,同时,通过分析和处理去增强演唱时的形象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力,把民族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发声技巧是民族演唱的基础,情感表达是民族演唱的核心。演唱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更要把握歌曲的情感。在演唱一首民族歌曲之前,演唱者不仅要去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还要了解其思想内容。对于歌词的内容、曲风、节奏、速度、旋律线的起伏、曲式有进--步的体会,同时,通过分析和处理去增强演唱时的形象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力,把民族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
(一)呼吸和气息的运用
有句话对歌唱者的要求是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所以说呼吸对于唱歌来说是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演唱者要唱好一首歌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也是完成歌唱表演的基础。所以民族唱法的练习过程中,呼吸训练是最为关键的。必须要将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做到运用自如的地步,张口吸气和呼气的一连串动作都能自然而然的做到,并且能掌控自如。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声”和“气”必须协调平衡,任何一方都不能过多或过少。在唱高音的时候,气要向下拉,相反在唱低音时就要把气略微向上提, 气息要平和顺畅。在演唱不同风格不同情慼时。气息的运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刚柔有区别,柔和稳重也有区别。
(二)发声和共呜的运用
发声是指在人的嗓音的整个音域中,不需要任何努力,自然而然的能够发出来的一段声音,这段声音在专业上就被称为“自然声区”。发声练习是歌唱的准备阶段,也是唱好一首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并且可以有效改善与发展噪音和提高歌唱能力。
壮族髙腔《山高歌更高》节奏欢快同时具有较多的高声区,演唱者在练唱时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这首歌充满了民族特色,饱含了壮族人民的质朴情感,演唱者在语言处理方面也不要太死板,在练习时,就要求自己在语言上不要太硬,要软起音,做到字头要清,字腹要圆,字尾要归对位。壮族民歌演唱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在练习中,演唱者不能拘于演唱技巧的运用,更要深刻的理解歌词的内容及作曲者的情感表达,把语言和民族音乐结合起来,把发声技巧与歌曲内涵结合起来,真正的表达出歌曲中的民族情感。
在想自己的声音展现出最美的状态就必须身体力行, 设身处地的去感受音乐,寻找声音与情感上的共鸣。用情感上的力量和心理感觉去测定音乐共鸣的在大小长短等各个方面搭配是否合适。同时,从声区部位和能唱音高度的角度,让头声区、中声区、胸声区三个共鸣区在不同的情况下各司其职,运用到恰到好处,才能将民族音乐精髓完美的展现出来。
(三)音律的表现
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通过音律来体现,音乐情感上有变化的时候,音乐作品就必须通过改变音调来实现。要想将音乐作品中的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就要求歌唱者对于原作品本身有很好的了解,特别是要把握住该作品音域,旋律和节奏各个方面上的特点,在感情的运用上恰到好处。在演绎歌曲的时候,最基础的是要把节奏跟上,把音唱准,在此基础上要注意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转变,这就要求演唱者运用个人技巧来处理好节奏方面强弱和快慢的变化。总之,就是要通过音律来表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声音特点和节奏规律。
行腔韵味这个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民族唱法的魅力所在,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形态。它可以将歌唱家的心灵进行再现,把演唱者的主观感情与音乐作品的客观意境实现高度统一。要实现民族唱法的音韵美,在传统声乐的润腔技法中就要求演唱者在舒展的行腔中蕴含饱满的状态和形象。在此基础上再添加上音乐本身丰富的变化将其升华为动人的唱腔和饱含韵味的行腔。歌唱者从行腔韵味的角度出发,利用不同的音高、力度和音色等方面对于歌曲进行表现,然后运用滑音、抖音和颠音等演唱技巧和各种不同的呼吸换气变化等对音乐旋律进行润色,使旋律能达到完美的表情效果。流传在我们祖国大地上的优秀民族歌曲不胜枚举,它们拥有各自独特的民族特色,再加上节奏鲜明的曲调,也产生了独特的音乐美感。
二、民族声乐的情感表达
声乐演唱是演唱者利用声乐技巧表现艺术作品情感的活动。在诠释音乐作品的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唱者用声音来演绎,更需要演唱者通过自身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把握,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传达给听众。在音乐中, 情感是一个不可磨灭的部分,人们通常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的内在情感。不论是何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激昂的,深情的或是悲伤的,这些作品的演绎都需要表演者通过内在的情表现出来。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只有了解了音乐作品中蕴含着的感情,然后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才能将声与情髙度统一,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任何一部民族声乐作品无论是字里行间,还是音乐旋律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和融合。任何音乐作品要实现与听众之间的感情共鸣,都需要通过歌唱者对原作品了解的基础上,进而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加工。这样才能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在心中,并将其准确无误的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
(一)了解作品内涵
正是由于在中华民族深厚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蕴育之下,民族声乐艺术才能够顺利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学派,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影响重大的音乐形式。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创作者和演唱者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感受,以及对该种音乐类型的热爱和不断追求。
(二)调动想象力
在音乐中的想象是没有边界的自由的,但这种充边界又不是毫无目的乱想。不同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艺术表现的风格也大相径庭。有些歌曲创作是基于时代背景之上的,所以在学唱民族歌曲前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来帮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感情上的共鸣。同时,歌词是音乐的载体,音乐是歌词的表现方式,而歌曲是歌词和音乐的结合体。歌词是经过作家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因此在演唱时要对歌曲歌词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 用内心去感受歌词美和音乐美,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歌唱表现力,并从中获得艺术情感的体验。
(三)发挥肢体语言魅力
声情并茂是检验声乐艺术的最高标准,"情"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而且是"声"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推动, 再优美的声音也无法称之为艺术。情感色彩的变化直接就能改变声音的特质。不同的情感相对有不同类型的声音, 有的是轻盈欢快,有的则是严肃粗犷,更加有可能是温暖柔和。演唱者对声乐情感的抒发和表现,可以通过对作品的背景了解,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来实现。对作品通过背景,内容和情感这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就能将作品要表达的感情准确无误传达给听众。有创造性的歌唱者会善于挖掘声乐作品所包含着的内涵,然后通过自身的技巧将其外延,将高度的声乐技巧用于唱“情”,从而达到艺术的另—种高度。真正的歌唱艺术家能够把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及手势和谐地结合起来。通过细微的眼神、手势、神韵和表情的变化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意蕴。
(四)把握演唱风格
歌唱艺术的演唱风格是表演者将歌曲作品本身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的艺术风格通过二次加工后达到高度完善统一体现。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多的民族和广大的地域差异就造就了各民族各地区的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就造成了演唱的内容也都不相同,也有特色迥异的演唱风格。有的民族表现出热情奔放,有的委婉深情,还有的活泼风趣,甚至还有的表现出来温婉动人。
在民族唱法中要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一是要了解和熟悉作品本身的风格,特别是它本身的特质,时代背景,地区,创作等方面的风格,可以通过以上各种方面来帮助表现原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要从作品中去把握作品的精髓,通过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把作品的真正含义通过自己的演唱表现出来。将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作品的风格特点融会贯通,从而将作品与演唱风格融为一体。我国的民族声乐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中国语言为基础的前提下就形成了行腔韵味的特色,通常的内行人都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作为评价的准则。作为一名中国合格的民族声乐演唱歌手,要进一步了解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对作品的风格有准确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