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表现生命力的人

2015-04-29 00:44
山东画报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文森特笔触印象派

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欧洲后印象派代表画家之一。梵高的艺术生涯从27岁开始,专心从事绘画创作至37岁离开人世,十年间完成了800多幅油画、700多幅其他画种作品,其中《星夜之光》、《自画像》和《向日葵》系列油画作品被世人所熟知。

后印象派是印象派之后的一种艺术思潮,其绘画理论、实践与印象派有明显区别,它反对印象派注重客观、再现自然,以及片面追求光、色的艺术理念,而是更加强调艺术形象是在艺术家主观感受的基础上,对客观物象进行有意识地改造,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而有别于现实生活。其作品是艺术家将情感融化在造型、色彩和笔触中,从而达成的艺术家主观性、艺术性和表现性的高度统一。后印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了文森特·梵高,还有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和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等。而梵高与塞尚、高更相比,个性鲜明,他的艺术天赋与生活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位“艺术奇才”。

梵高,用超凡脱俗的艺术个性表达生命意义

梵高油画作品造型夸张变形且彰显生命力。通过型、色、笔触交融互为因果关系的画面效果,抒发个人情感,传递个人感受。如果说印象派较为忽视造型的话,那么后印象派画家则十分注意造型,并强调形与色的关系,摆脱学院派利用素描和明暗去创造立体感的方法。对于梵高而言,他并不注重真实、立体的表现方法,而是只要符合他的目标,便采取夸张变形的手法,改变物象的正确形状。如果说印象派画家真实地再现自然,并描绘阳光下的色彩关系。那么,后印象派画家则更多地强调主观性色彩,表现个人情感。梵高油画作品,构图讲究形式;笔触强劲有力且顺势而为;色彩生动、强烈且响亮。《向日葵》是梵高作品中较为突出的题材,可谓是梵高的标志性作品,他借助阳光下向日葵的形象表现内心激奋的情感。以黄色为主调的向日葵,间以蓝色和绿色,展现出色彩鲜明且强烈;笔触强劲且有力;线条飞动且坚定,最终以向日葵表达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对生命的赞美与渴望。而《自画像》则直接刻画出他人生的坎坷经历、坚定的绘画信念和刚正不阿的强烈个性。

梵高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取决于他的艺术天赋;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那时,日本版画在日本本土已经衰落,在法国却产生极大的影响。梵高曾用油画形式一丝不苟地、精细地临摹过日本浮世绘作品,如《日本情趣:花魁》、《龟户家的梅花庭院》等。我们清楚地看到,梵高喜欢用线条勾勒造型;呈现色彩对比强烈而华美的风格,均寻觅于日本浮世绘版画。

梵高,在艰辛困苦的环境里用特殊的艺术语言诠释生命含义

梵高经历艰辛,生活贫困。他16岁时(1869年)曾在海牙的画廊工作,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书籍,参观了诸多博物馆、画廊,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知识和艺术评论的能力。1877年,梵高对宗教愈加热爱,成为一名传教士,在比利时贫困的博里纳吉矿区传教。他虔诚实践宗教信条,普济众生,但并未受到社会和教司的认可而归于一贫如洗的流浪汉。直到1880年,在他弟弟的帮助下才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之中,但生活依然艰难困苦。由于社会环境、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的缘故,他时常产生挫折感而导致精神抑郁。1889年,梵高因精神病入住圣雷米的神经病医院,第二年自杀身亡,年仅37岁。在患病期间,他稍有清醒就拿笔创作。此时的作品充满了由于精神不安而造成的扭动、闪烁、流动等特点的形和色。就《星夜之光》而言,表现了超自然、超感觉的神秘体验。火焰般的树木、庄严神秘的教堂、生气盎然的村舍、跌宕起伏的山峦、群星闪烁的宇宙星空,都在运动与旋转之中,所形成的或浪花、或涡旋般的“星夜之光”,迸发出对生命的质问与呐喊。

梵高的作品富有寓意性、暗示性,表达他对生命的热爱、对劳动者的体恤、对宗教的虔诚;用形、色、线的艺术表现力,揭示着他对社会、生活、情感的诠释。虽然他的艺术生涯仅10年,但对西方现代艺术影响极大,成为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启迪者。

猜你喜欢
文森特笔触印象派
差点失去的善款
漫画来拯救
艺术之春
「印象派画家」金农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印象派大师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