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5-04-29 00:44李玉静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劳动者制造业创新能力

李玉静

十八大提出,要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期以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是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各项指标上,中国的“人才驱动创新”这一指标仅为5.89,远远落后于德国(9.47)、美国(8.94)、日本(8.14)等发达国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把创新驱动作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根本原则。根据这一规划,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的根本方向。

根据国际社会的相关研究,创新是指在企业实践、工作场所及其外部关系中实施的能够显著改进原来产品或服务的新的方法或程序,创新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市场创新和机构创新四个方面(Phillip Toner,2011)。传统来说,人们普遍把研究和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作为创新的基本途径。但从国际范围来看,创新的主要途径正在发生转移,主要是从知识本位经济下以研发为主要模式的创新走向更加关注其他的创新源泉,这些因素主要有: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组织间的交流以及个体和组织的学习与培训。其中,劳动者的技能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的突出作用受到了普遍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创新的主要形式是渐进性的,这需要突出更广大劳动者在技术和组织变化的产生、适应和传播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其次,一个企业劳动者参与创新的范围和程度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特定工作组织实践决定。

具体来说,劳动者技能在创新中的作用体现在促进和适应技术变革上,即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改进生产和服务过程,促进创新的实现。从国际社会的实践来看,发达国家在劳动力的技能形成体系,特别是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技能形成体系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行业企业实施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决定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创新水平。例如,德国的职业技能形成体系中,大约70%的青年人都能参与学徒制,学徒培训的内容不仅有职业培训,还包括阅读、计算、公民道德及其他领域可转移的技能,这极大促进了组织水平的技术创新。近来,OECD启动了“促进创新型工作场所”的创新战略,提出要通过教育与培训体系对所有公民的整个职业生涯过程进行培训。

总体来看,在国家经济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重视技能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未来我国将从以制造业创新为主走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创新齐头并进;从科技创新为主走向融合商业模式和生产组织创新的全面创新;创新主力军从科技人员走向以整合重组现有技术并实现其价值为己任的企业家(田杰棠,2015),这种创新发展模式更加需要大批具备创新能力和精神的一线劳动者参与到创新中来。作为技能人才形成主要载体的职业教育,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加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在培养学习者一手操作技能的同时,更突出强调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

猜你喜欢
劳动者制造业创新能力
劳动者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