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互动与融合

2015-04-29 17:50方李莉
上海工艺美术 2015年2期
关键词:陶艺家陶艺当代艺术

方李莉

Synergy and Integration of Civilization

东西方陶艺对话展

Four potters artworks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fect i n tegration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It can be also seen that thanks to extremely convenient traffic at present, artists leave footprints throughout the Eastern Hemisphere and the Western Hemisphere, and usher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With different civilization backgrounds, artists mutual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become the normality in todays world.

上世纪的50年代,在日本一座古老的城市——京都,有一群年轻的陶瓷艺术家们,他们不甘愿将自己的技艺被限制在实用的器物之中,他们将要在陶瓷艺术领域发起一场革命,以向当代艺术领域进军。他们组织了一个陶瓷艺术群体叫“走泥社”,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叫八木一夫。无独有偶,在与日本遥遥相对的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有一所叫奥蒂斯的艺术与设计学院成立了陶艺系,在这所院校工作的一些年轻教师也开始了冲破传统陶瓷艺术的实用性,将其推向当代艺术的系列实验,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叫彼得·沃克斯。但当代陶艺最早的先驱者,并不是日本的艺术家,也不是美国的艺术家,而是欧洲的毕加索、马蒂斯、德加·雷诺阿、高更、米罗等。在20世纪初,他们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当代陶艺实验,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他们影响了日本和美国当代陶艺的出现。在这不同区域的当代陶艺革命中,当时的中国在场吗?当时的中国,在场也不在场。说其不在场,那是因为50年代正是冷战时期,中国没有参与西方的现代艺术发展;说其在场,那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在日本和美国发起的现代陶艺的变革,是以西方的当代艺术形式,来吸收东方的哲学精神,包括中国唐宋陶瓷艺术中的审美理念所发起的一场革命。“走泥社”的名字就是缘起于宋钧瓷中的“蚯蚓走泥痕”(那是由于瓷胎的釉所产生的自然龟裂,烧成后在瓷器上形成了犹如蚯蚓在泥土上行走的痕迹)。这些中国式的哲学追求被日本人发展到极致,转而影响到美国,发展出追求肌理美、残缺美以及拓展陶瓷材质的多种可能性的当代陶艺语言。这种新的表达语言最终将陶瓷艺术从传统的工艺品,拓展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并将其从博古架上和室内陈设中解放出来,走向更大的建筑空间、公共环境空间,成为让人震撼的、耳目一新的公共艺术或装置艺术。因此,风靡于国际的当代陶艺,一方面是现代的、前卫的,但另一方面却连接着东方文明的某些古老的内在生命力,反过来其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东方当代陶艺的新的追求。当代陶艺发展的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方不同文明的互动与交融,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予现代艺术发展的丰富源泉。

为了诠释这一理念,本次展览邀请来的陶艺家有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的教授,原国际陶艺副主席温·海格比;瑞士沃韦应用艺术学院陶艺系主任、教授,国际陶艺协会主席雅克·考夫曼(法国籍);日本京都大学造型系教授,清水六兵卫八代;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朱乐耕教授。四位陶艺家分别代表了美国、欧洲地区、日本、中国,这都是以上提到的,对世界产生当代陶艺或影响过当代陶艺发展的重要国家和地区,而且这四位被邀请的陶艺家都是在本国具有代表性的著名陶艺家、大学教授,是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当代陶艺交流、发展和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在这四位陶艺家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东西方文明融合的特点,也看到了在交通极其便利的今天,地球已经成为没有障碍物的平坦之地,由全球化的1.0时代进入了3.0时代(即个人全球化的时代),艺术家们活动的跨度已经贯穿了东西半球的维度,不同文明之间艺术家们的相互学习和理解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常态。

在高科技、互联网、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正在面临巨大的转折,包括城市的功能和意义也在迅速地改变。在工业化时代,城市往往是工业中心、生产中心,但在后工业社会中,城市将成为消费中心、文化中心。人们到一个城市不仅消费物质也消费知识与景观,因此,今后的公共艺术将会成为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陶艺家和艺术家参与城市环境空间的建设在当前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题目,也正因为如此,这次邀请来的四位陶艺家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做的都是大型的、与建筑环境空间相关的公共艺术性的当代陶艺,或装置艺术性的当代陶艺。策展人认为,这也许是未来陶艺,甚至是未来艺术发展的重要的方向之一。而且泥土对于人类来说是最亲切,最富生命感的材质,其形成一半是人工一半是火工,这是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因此,陶艺也许会成为构成现代城市景观的最重要的、最人性化的艺术表现之一。

东西方陶艺家们合力,共同学习与对话,是整个当代陶艺发展的趋势,同样也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时代,不仅是东方文明在学习西方文明,西方文明也在学习东方文明。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包括后现代主义艺术等,都是东西方文明融合与互动的结果。而当代陶艺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那是西方艺术界对从工业文明的反思到走向亲近自然、追求理解生命本质的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萌芽。所以说,催生当代陶艺发展的并不是古老的传统,而是人类对现代化、对工业文明自我反思的结果。这种自我反思到今天还在继续,当代陶艺的概念也还在不断地有新的界定。人类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全球性的互动和东西方陶艺家们的交流与对话也会一直在继续,这样的过程,一定会激发我们产生出更多新的想法和新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陶艺家陶艺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疯狂”的陶艺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学陶艺
做陶艺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十一)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