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Metro Culture
Shanghai Metro Culture Development Center i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Shanghai Metro Group and leadership of Shanghai Metro Assets Company, Shanghai Metro Culture Development Center comprehensive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Metro Culture, and strives to make due contributions to creating urban human spirit in the new era and spreading Shanghai-style culture.
一、上海地铁公共文化的建设背景
历经数十载潜心发展,截止2014年末,上海地铁已建成并启用含14条线路,337座车站,总长56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作为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服务型企业,在保障日均800万客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彰显城市文化,展现城市精神”的空间环境,是一直以来毋庸置疑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为响应市委、市府“十二五”纲要中关于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要求,上海地铁积极探索,于2013年制定《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建设纲要暨上海地铁公共文化三年(2013-2015年)行动计划》,旨在布局系统性、网络化的前瞻规划,明确公共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和运作机制,明晰公共文化衍生的产品和服务种类,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建设度。
《三年行动计划》内不仅阐述了地铁公共文化的定义,即“由政府主导、以地铁公共空间为主要展示平台、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地铁乘客等市民群众为主要受众、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合作骨干、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基础上以凸显行业特点的形式予以展陈的城市公共文化组成部分”,而且对其特点、展陈载体和表现主题予以了详细划分,并明确指出上海地铁公共文化的建设目标是使乘客们“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文化氛围”,使地铁公共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品牌,公共艺术的新空间,群众文艺的新平台,社会文明的新能量”,有力提升上海地铁服务品牌的品质,有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有力提升广大员工的文化素养,有力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同年,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文化中心)正式成立,该部门在集团党办的指导和资产公司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上海地铁公共文化的建设工作,力求在新时期为营造城市人文精神,传播海派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上海地铁公共文化的发展现状
2013年至今,通过深化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年度阶段性目标,上海地铁已成功打造出一批兼具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地域特色与社会效应的文化工程,重点项目如下:
(一)文化环
与上海市航天科技研究院,刘海粟美术馆等强强联手,引入科技、音乐、电影、绘画四类经典作品进驻4号线,现有11座车站展示文化项目,占4号线26座车站的40%。
(二)人民广场站“文化核心圈”
1)中央展台
推出“玉兔号”月面巡视器、“沙船”模型等实物展示,并配合相应科普宣传视频,另有“中国梦、申城美”微电影首轮展播、上海城市宣传片、上海地铁行业宣传片等视频播放。
2)出入口文化墙
以上海博物馆特色展品和大世界为主题,在人民广场站1号双出入口设计墙体展示空间,在丰富市民出行体验的同时,体现了现代城市文明与文化发展脉络。
3)文化长廊
以30块背光照明灯箱的形式展示优秀作品、精彩照片等内容,已成功举办“五一”主题巡展、我们的中国梦、上海人民广播电台65周年图片展等多期公益项目。
4)地铁音乐角
是全国轨道交通区内内首个互动式表演区域,累计举办各类演出活动200余场,超1000名中外艺术家和业余爱好者参与,观众逾5万人次。2014年12月28日,第200场公益演出隆重举行,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生成就奖得主尚长荣、贺友直两位艺术家成为上海地铁“文化顾问”。
(三)文化列车
截止2014年12月底,已推出“印象莫奈”、“毕加索和张大千”、“解放号”、“青年文明号”等20个主题共41列次文化列车。其中,在10号线集中推出的8列文化列车,已占投运列车的27%,提高了社会能见度。
(四)策展空间
建立公共艺术策展运作模式,通过创意构思、资源整合等连接高端品牌、文化、艺术项目与社会大众的关联,使活动、展览在地铁发挥高效专业的经济、社会、文化效应。
(五)新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除完成16号线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外,也在12号线西段、13号线和迪士尼线等在建线路中积极考虑区域特点、线路特征和历史文脉等因素,配合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与之相应的文化设施的设计。
(六)“追梦者”微电影社会征集活动
该活动旨在通过近年兴起的微视频为体裁,发动广大市民,征集积极励志的筑梦故事,彰显全国上下共同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愿景,活动共收到视频142部,评选出10部佳作,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
(七)公益广告
上海地铁积极做好各类公益广告的投放,完善日常上刊率。仅2014年,LED实际投放约6709592分钟,移动电视全网络投放约16459分钟,德高灯箱共使用3890块。
三、上海地铁公共文化的管理模式
纵观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公共文化尚处于“襁褓”阶段,因此上海地铁的公共文化建设势必是一段“从无到有,创新突破”的征程。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地铁逐渐“自成一派”,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工作机制
以集团党办为指导、审核部门,文化中心为统筹执行部门,维保、运营等相关单位为配合部门,三方共同协力,针对各类项目建立标准化流程,保障各项目的有序推进,保证日常管理和后续维护。
尤其在文化中心内部采用了以项目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每位项目经理分别负责一个或多个公共文化建设项目,互为支援,形成既可“单兵作战”,又可“协作共进”的工作机制。
(二)创意策划
除内部的“头脑风暴”外,上海地铁广泛听取社会建议,广纳社会优势资源,通过灵活运用“内外脑”,创造了大批堪称为地铁公共文化建设标杆的项目,如在音乐角项目上,至今已邀请了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族乐团、知音琴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等团队参与演出。同时,上海地铁还与上海市航天科技研究院、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提升了地铁公共文化的内涵。
(三)统筹协调
每个地铁公共文化项目的推进需历经整体构思、执行评估、资源筛选、现场勘查、内容审核、安全报备、对外宣传等多个环节,由文化中心扮演“统筹核心”的角色,与现场管理部门、各协办单位、公安、消防等紧密联系,构建了效率与效果并重的执行体系。
(四)对外宣传
上海地铁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与社会力量紧密合作,灵活运用报刊、微博、微信、灯箱、LED屏幕等各类媒体,逐渐形成“大传播”效应,拓展了公共文化的惠及面,扩大了影响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四、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发展的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稳步向前迈进,市民在精神文明上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上海地铁作为申城公共文化的重要阵地,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我们必须将地铁公共文化当作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来建设:
(一)明确宗旨,提升站位
上海地铁的公共文化建设应以“文化助推,自身锻炼,思想提升”为宗旨,以战略的眼光看待,纳入自身的“十三五”规划,遵循“总结、巩固、提升”的工作思路,明确文化服务于战略,品牌依托于文化,城市形象凸显于海派文化,使得地铁公共文化真正成为申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场。
(二)下移重心,丰富形式
未来,上海地铁应下移公共文化建设的重心,将系统内更多的单位与职工纳入文化建设体系,丰富表现形式,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创建文商结合模式,以品牌美誉度为主线,兼顾收支平衡。在下一轮建设中与时俱进,凸显智慧城市的科技概念,围绕“绿色、数字、安全”来优化、完善。
(三)分级分层,优化措施
以建设世界级的公共文化项目为目标,分级、分层推广,研究长效的发展机制,尽快构建一套符合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造血系统,通过市场化运作、财务统筹、争取市、区两级的相关政策等手段,延续其生命力。
(四)明确责任,注重激励
重视上海地铁内各单位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责任与激励机制的建立与执行,调动企业全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达到反哺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总结
上海地铁公共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新时期的“地铁人”将统一思想,创新突破,把上海地铁的公共文化建设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展示区域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