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015-04-29 16:51钱学梁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信息素质指标体系

钱学梁等

摘要基层农技员的信息素质水平对农技推广的成效有直接影响。该研究介绍了基层农技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评价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基层农技员的信息素质内涵、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对基层农技员的信息素质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S-05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368-03

农业科技是农业的第一发展动力,基层农技员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主体,在农业科技和农民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其信息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技推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科技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多个元素,同时也受基层农技员主体的客观条件制约。笔者概述了基层农技员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在并构建了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1基层农技员概述及其信息素质评价的必要性

1.1基层农技员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实际应用产生了脱节,农业科技不能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迫切需要建立农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正规化的农技推广体系在20世纪初首先由英、美等发达国家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才开始建立。农技推广体系中,基层农技员是推广工作的主体。

基层农技员是指长期工作在基层,根据农业生产的基础需求,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广大的农民朋友提供各类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员。

在新时期,基层农技员的基本职能不仅要为农民提供生产知识技术的指导和服务,还要更好地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将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致力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基层农技员队伍的人员来源主要有2类:一是近年推广机构招聘来的人才,这类人才学历和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较高,但目前仅占很少比例;二是原有农技推广队伍成员,这类成员的综合素质低于前者,但是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来提升技术水平。

就目前来看,现有的基层农技员队伍存在以下2个问题:①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基层农技员的年龄大多数处于 35 岁以上,有相当一部分甚至超过了50岁,这对于他们学习和应用新技术产生一定的阻碍。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基层农技员的学历水平不高,教育背景主要是初中、高中或者中专,其中掌握专业农业科技的人才更是缺乏。

1.2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评价的必要性

农技推广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农技推广的效率不高,除了推广手段和推广方法过于陈旧的客观因素之外,基层农技员本身的信息素质水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信息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基层农技员对农业信息获取、处理、吸收、传播的能力以及对最新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利用能力。在农技推广的过程中,基层农技员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充分了解基层农技员的综合信息素质,从而更好地进行农技推广服务,促进农技推广信息化,推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必要对基层农技员的综合信息素质水平进行评价。

2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内涵及影响因素

2.1信息素质概述信息素质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国外,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1974年,美国信息工业协会的会长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质这一概念。当时他将信息素质定义为:“经过训练能够在工作中应用信息资源的人就能够被称作具备信息素质。他们学习了广泛应用信息工具和原始信息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technique)和技能(skill)”。Behrens认为信息素质是现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1982年霍顿认为,“相对于计算机素质而言,信息素质反映了整个社会对知识爆炸的认识水平, 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在问题处理和决策过程中对所需信息进行标识、存取等提供知识的水平”,从此,计算机信息处理被引入信息素质概念之中。1987年Kuhlthau进一步发展了信息素质的概念,将图书馆技能和计算机素质纳入了信息素质的定义。1996年美国教育部对信息素质进行了界定,认为“这种知识已成为一个人的基本技能,正如读、写、算等技能一样”。

我国的信息化起步较晚,对信息素质的研究比西方晚大约20年。我国学者郑建明等认为,信息素质是属于人文素质的一部分, 是人文社会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接受教育、环境因素等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过来的。美国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质。

发展至今日,一般普遍接受的概念是:信息素质是个体在先天所赋予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实践形成的信息品质,它是社会成员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信息潜能等多项基本素质的有机组合。

2.2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组成信息素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从信息素质目标结构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觀点:①“二因素”说,包含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方面的内容;②“三因素”说,主要包含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和信息道德素质;③“四因素”说,包含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④“六因素”说,主要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潜能和信息心理;⑤“八因素”说,主要包含信息意识、创新精神、主体意识、评价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信息理论、保健意识。

从信息素质过程结构的理论研究,包括以下内容:明确信息需求、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交流)、评价结果和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素质的概念和内涵也不断发展和丰富,该研究认为信息素质一般应包括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等5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指标体系设计时,参照这5个方面进行分析。

(1)信息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对生产、生活中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信息的需求量。而基层农技员信息需求特指基层农技员的生产性信息需求和生活性信息需求。生产性信息需求是指为了生产活动而把信息作为生产资料,直接或间接地使信息参与生产过程;生活性信息需求是指个人或家庭为了满足生活上的需要而对于信息产品的需求。影响信息需求的因素有个体信息偏好、科技水平、信息部门的服务能力、信息商品的价格、经济发展水平等。

(2)信息意识主要指人们对信息做出的能动反映,具体表现为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敏感,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并善于依靠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信息意识是人们搜集、处理、分析、综合、利用信息等信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主要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信息评判意识、信息安全意识等。

(3)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信息常识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4)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活动中,人们应当遵守的信息规范,用来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信息道德可分为个体信息道德责任感和群体信息道德责任感。个体信息道德责任感是指个体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能够自我约束,恪守信息道德规范;群体信息道德责任感是指主体在群体环境中能够约束自己,例如,在網络中不传递虚假信息,自觉抵制违反信息道德的行为[12]。

(5)信息能力指理解、获取、分析、交流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

综上所述,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之上,基层农技员经过后天习得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等5个方面的信息综合素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农业向信息化发展,农技推广与信息化相结合,产生了农技推广信息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技推广信息化则对基层农技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技员不仅要熟悉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信息素质。首先,基层农技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了解相关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具备不断学习新的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和能力;其次,基层农技员要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推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再次,基层农技员要对实时信息保持高度敏感,并能够主动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价值;最后,基层农技员还需要具备对新的科技和信息产品迅速学习和掌握的能力。

2.3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的影响因素

基层农技员的信息素质水平始终受到主体的学历、年龄和收入3个因素的影响。

2.3.1学历。学历对基层农技员的信息素质影响尤为明显,学历越高,其知识储备越是雄厚,进而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分析能力。

2.3.2年龄。年轻的基层农技员可能缺乏经验,但是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同时其对新事物具有高度的好奇,能够主动接受并学习新事物。

2.3.3收入。收入是基层农技员维持生存和家庭生活的物质基础。充裕的收入,可以减少基层农技员为生计奔波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其能够全身心致力于农技推广事业。同时,收入也是基层农技员购买信息工具的保障,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工具是提高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的重要物质基础。

3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3.1设计原则

3.1.1全面性和重点性统一的原则。全面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系统的反映农技员的信息素质水平,重点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在信息素质的结构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全面而有重点地进行评价,所得出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才能得到保障。

3.1.2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信息素质是一个元素较多而复杂的综合体,集人文、技术和伦理道德等于一体,评价过程复杂,运用定性评估、定量计算的方法。

3.1.3导向性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符合基层农技员的实际和职业特点,才能准确、客观地评价其信息素质水平,分析出各变量对其影响程度,从而为提高基层农技员的信息素质水平的决策提供导向性作用。

3.2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2.1指标体系框架。

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为目标层,是最终需要评价的预定目标;中间层需要考虑决策的准则,包括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5个方面,这5个方面虽然属于不同的模块,但是彼此之间又会相互影响,它们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底层是由中间层的5个元素分别衍生出的若干二级指标,例如,信息意识会衍生出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信息评判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5个二级指标。无论是一级指标还是二级指标都受主体的3个因素影响,即年龄、学历、收入,为了分析这3个因素对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水平的影响程度,将其视为信息素质外部的3个变量,且这3个变量影响着信息素质内部所有因素。因此,基层农技员的信息素质指标体系由这3层共同构建而成,如图1所示。

3.2.2确定评价指标。最终确立的指标体系由1个目标层,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一级指标是目标层所包含的内容,而19个二级目标则是对一级指标的细化和分解,将问题细化。指标要素构成见表1。

4结语

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水平的提升对提高农技推广的效率至关重要。而基层农技员的信息素质评价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问题,该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几个关键因素来考虑的,没有覆盖每一个因素,在全面性上还有所欠缺。提高基层农技员信息素质,不仅要重视教育,更要重视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资源的投资。基层农技员本身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除了专业培训学习以外,在业余时间也要热爱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

参考文献

[1]

陈守合,李秀峰.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化发展分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4(9):58-64.

[2] 冯阳,王文生,郭雷风,等.新形势下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挑战与前景[J].农业展望,2014(10):48-50,56.

[3] BEHRENS S J.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1994(4):309-322.

[4] KUHLTHAU C C.Information skills for an information society: A review of research[M].Syracuse, NY:ERIC Clearing House on Information Resoucres,1987:3.

[5] 鄭建明,孙建军,邹志仁.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9(4):36-39.

[6] 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人类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新规律[EB/OL].[2015-08-30].http://czdj.czedu.com.cn/yjzy/llyj/sxm/sxmlw2.htm.

[7] 严丽.信息素质析义[J].情报资料工作,2003(2):11-14.

[8] 陈爱璞.信息素质概念研究综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51-153.

[9] 皮介郑.信息素质理论与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39-45,51.

[10] 赵岩红.河北省农户信息需求分析[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4:7.

[11] 徐仕敏.论农民的信息意识[J].情报杂志,2001(7):67-68.

[12] 范玉慧.基于模糊理论的初中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11-12.

[13] 刘孝文.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21-22.

猜你喜欢
信息素质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近十年来独立学院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
公共图书馆对用户信息素质的培养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信息技术与“测量学”课程整合实践与思考
数字图书馆对馆员信息素养的要求及提升途径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摭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