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西元
入蜀,体会“慢”的哲学。我从“快”的深圳过去,感觉更加强烈。看到成都人宣传自己的城市要用“慢”来形容,感慨万千!
三五知己泡一壶茶,漫无边际地神聊半天,或在林下看鸟、池畔赏鱼,或窗外听雨、山上观云……啊,“了然绝世事,此地云悠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我记起来这些句子。
噢,从那个有名的汉赋第一人司马相如开始,在古蜀的路上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高适、卢照邻、李商隐、苏东坡、陆游、黄庭坚……这队伍浩浩荡荡,各有佳作。好一个“自古诗人例到蜀”!
诗仙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振聋发聩!唉,他还写到了地震:“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我一下想到,人该怎么样活着?啊,原来可以这样生活!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这样了”?
或许这是一个只有诗才能回答的问题,可是,现在我们已经没有诗了!
我无法知道,大唐帝国,除了政治、经济、科技的骄人成就之外,如何成就了那么多诗人?
在杜甫草堂,我问这就是“为秋风所破”的茅屋吗?“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卷凤卧几诗客;先生也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我无法知道他们仅仅靠写诗,竟然生活得如此悠然自得!在今天,你如果只会写诗,恐怕??这就是今天没有诗的原因了!
在我的同乡诸葛亮(山东诸城人)的武侯祠,我找到了那有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恻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能不能说,不审势,即“快”“慢”皆误呢?我在想,在我们被时间追逐得透不过气来的今日,怎么样才能慢下来?从脚步到心灵。如果说,“快”需要能力,而“慢”却需要智慧!
在成都宽窄巷,据说有一家传统花生糖店,产品极受欢迎,可是,他们每天只卖个把小时的货就收摊,去晚了就买不到,只好等第二天再来。我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在金钱、物欲膨胀的今日,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小小花生糖店的意义?它起码在提醒我们,该如何静下心来,在赚钱之外,别忘记生命自身的价值。
我说不清那斑驳残缺的青砖墙、长满青草的灰瓦屋、那吱扭一声推开的破旧木门里,到底隐藏着什么,但是我知道,这些让我挪不开脚步!
啊,久违了—慢!让我们慢慢地品位生活、慢慢地体悟生活、慢慢地领悟生活的诗意。
乙未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