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华 邓振山 贺晓龙
摘要2013~2014年对陕西省烟粉虱的寄主植物进行了调查、鉴定,并应用危害指数对烟粉虱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表明:陕西地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达28科73种(变种),主要集中在5科植物(葫芦科、十字花科、茄科、豆科和菊科),其中蔬菜上危害达4级的寄主有7种。全省以陕南受害最重,寄主种类较多,陕北受害较轻,并依据寄主植物的分布情况分析了烟粉虱在陕西省的发生现状,预测了发展趋势。
关键词烟粉虱;寄主植物;危害程度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8-088-04
InvestigationonHostsofBemisiatabaci(Gennadius)andDamageDegreeinShaanxiArea
ZHAORuihua,DENGZhenshan,HEXiaolong(CollegeofLifeSciences,Yan′anUniversity,Yan′an,Shaanxi716000)
AbstractThehostplantsofB.tabaciinShaanxiwereinvestigatedanddamagedegreewasevaluatedbyhazardindexin2013and2014.Therewere73speciesofhostplantsofB.tabacibelongingto28families,amongwhichCucurbitaceae,Cruciferae,Solanaceae,LaguminosaeandMalvaceaearethemajorinjurious.7kindsofvegetablesbelongtothe4thdamagedegree.B.tabaciismoreseriousinsouthernShaanxiandlightlessinnorthernShaanxi.AndaccordingtothedistributionofhostplantsofB.tabaciinShaanxi,theoccurrencepresentsituationofB.tabaciwasanalyzedandthedevelopmenttendencyofB.tabaciwaspredicted.
KeywordsBemisiatabaci;Hostplant;Damagedegree
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食性广泛,寄主植物多样,主要为害蔬菜、棉花、观赏植物等,并且能够传播110多种植物病毒 [1-3]。20世纪末,随着苗木的调运,烟粉虱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并暴发成灾,成为许多国家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21世纪以来,烟粉虱的寄主范围不断扩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加严重。烟粉虱是一个正处于快速进化过程的复合种,由多种不同的生物型构成,至2005年为止被赋予特定生物型的种群有26个 [4]。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在寄主范围、传毒能力、地理分布及对农药敏感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目前全世界有纪录的烟粉虱寄主植物达74科600余种,主要分布在十字花科、豆科、菊科、锦葵科、大戟科等 [5-6]。我国在1949年就有烟粉虱发生的记录,但由于发生轻微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现烟粉虱危害,并有扩展、蔓延和暴发危害的趋势,该虫已成为我国经济作物、花卉等生产的主要害虫 [7-8]。据报道,目前在广州地区已发现的烟粉虱寄主植物达46科176种(变种) [9],在北京地区发现的寄主植物达24科74种(变种) [10],在江苏地区发现的寄主植物达31科101种(变种) [11],在山西地区发现的寄主植物达27科103种(变种) [12],台湾省已记录的烟粉虱寄主植物也有45属158种 [13]。陕西省自2001年在西安一品红上首次发现烟粉虱以来,至2007年该虫已在西安24科53种(变种)寄主植物上发生危害 [14-15],并且近年来在陕西许多地区已从次要害虫迅速上升为主要害虫。目前对烟粉虱在陕西省的寄主植物及分布危害情况还不清楚,为了查明烟粉虱在陕西省的主要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掌握其发生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于2013和2014年在烟粉虱发生危害高峰期对陕西省9个市区烟粉虱的受害寄主及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应用危害指数对不同作物上烟粉虱的发生危害程度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该地区烟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
2013~2014年在烟粉虱发生高峰期,分别在陕西省6个地区延安(陕北)、榆林(陕北)、宝鸡(关中)、西安(关中)、安康(陕南)和商洛(陕南)的农场、花卉生产基地、公园等调查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对象主要是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杂草和树木等。调查时把植物叶片轻轻翻转过来,观察叶片的背面,记录有烟粉虱成虫、卵、若虫或伪蛹同时存在的植物,把若虫或伪蛹带回实验室,进行镜检,将寄主植物鉴定到科、属、种。
1.2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危害程度调查
采用5点取样法。每个点随机选取10个植株,每个植株再分别选上、中、下3个部位的叶片各3片,把叶片轻轻翻转过来,观察叶片的背面,记录烟粉虱成虫数。同时采集叶片带回实验室,在解剖镜下观察统计烟粉虱卵、若虫和伪蛹的数量。有些寄主植物叶片比较密集,难以区分上、中、下3部分,则分别选取靠近植株中下部的老叶和上部的嫩叶各3片进行镜检,以叶片为单位统计寄主植物上烟粉虱若虫和伪蛹的数量,求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目前按照国内外有关烟粉虱危害程度的标准,危害等级划分为以下4级:1级“+”,代表每个叶片小于10头;2级“++”,代表每个叶片10~30头;3级“+++”,代表每个叶片30~50头;4级“++++”,代表每个叶片大于50头 [16-19]。同时寄主上发生危害程度以发生最严重时的样本记录危害等级。
2结果与分析
2.1寄主植物调查结果
2013~2014年在陕西3个不同生态区域6个市区的农田、菜园、花卉生产基地、公园等调查发现并记录了烟粉虱寄主植物共28科73种(变种),包括葫芦科7种、茄科9种、十字花科6种、豆科9种、菊科8种、大戟科2种、锦葵科2种、旋花科2种、蔷薇科2种、葡萄科2种、桑科1种、车前科2种、伞形科2种、石榴科1种、苋科2种、藜科2种、大麻科1种、唇形科1种、五加科2种、百合科1种、木棉科1种、铁线蕨科1种、报春花科1种、榆科1种、蓼科1种、蒺藜科1种、天南星科2种、楝科1种(表1)。
2.2烟粉虱对不同寄主的天然选择
调查、分级发现,虽然烟粉虱是多食性害虫,寄生植物非常广泛,但对不同寄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即使是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寄主。寄主植物主要集中在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豆科、菊科上,分别占寄主总数的9.6%、12.3%、8.2%、12.3%和11.0%,其他占46.6%,表明烟粉虱寄主在陕西地区分布较广泛(图1)。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
从被烟粉虱危害的程度来说,在农作物方面烟粉虱对黄瓜、西葫芦、番茄、甜椒、烟草、甘蓝、芥菜、芹菜表现出明显的嗜好,在其他方面则明显偏好于一品红、刺儿菜、葎草。危害达4级的寄主有9种,包括葫芦科2种、茄科3种、十字花科2种、大戟科1种、伞形科1种,其中蔬菜危害达4级的寄主有7种,占77.8%,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各1种,表现出虫口密度大,植株受害重(图2)。可见,烟粉虱虽然是多食性昆虫,但对寄主植物仍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2.3烟粉虱在陕西的发生发展趋势
通过调查分级发现,烟粉虱在陕西3个不同生态区域陕北、关中、陕南的寄主危害是有差别的,分别是18、27、29种,说明烟粉虱在陕西地区的扩散频率从北到南逐渐加强,这可能与陕西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关,如从陕北到陕南年均温度逐渐升高和年均降雨量逐渐增加。因此,依据烟粉虱寄主植物在全陕西的分布状况预测烟粉虱在陕西的发生、发展趋势,可以优化烟粉虱的防控策略。
3结论与讨论
2013~2014年调查了陕西省多个地区的烟粉虱寄主危害。从调查情况来看,陕西省烟粉虱的寄主数量、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都呈迅速上升趋势。在调查的范围内涉及28科73种植物,其中在葫芦科、十字花科、茄科等经济作物上烟粉虱发生危害较严重,主要对黄瓜、番茄、烟草、甜椒和西葫芦等寄主植物的危害较大,危害程度达4级的有9种,蔬菜就有7种,尤其是温室白粉虱不嗜好的十字花科蔬菜,烟粉虱危害相当严重。目前,烟粉虱已成为该地区农业生产中的严重威胁之一。并且农业设施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低温季节温室大棚和日光温室数量的增加,给烟粉虱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更容易度过寒冷季节,所以应加强对烟粉虱的监控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由于温室大棚内的越冬种群可能成为次年传播源,所以应该在揭棚前采取有效措施消灭传播源。此外,应集体防治烟粉虱危害比较严重的农作物,如棉花、蔬菜等。并且由于陕西省3个生态区(陕北、关中和陕南)的气候有所不同,对烟粉虱防治的时间和措施要做相应的调整。
从烟粉虱的传播途径来看,非常复杂,但随寄主植物,尤其是花卉的调运而扩散被认为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 [20]。在调查中也发现在远离花卉生产基地或花卉交易市场的一些地区尚未发现烟粉虱,但在这些基地或市场附近的很多植物叶片上均发现有烟粉虱的各种虫态,所以在调查过程中检查了较多种类的观赏花卉植物,如鸡冠花、吊兰和仙客来等。对一些尚处于烟粉虱侵入初期的地方来说,花木携带,尤其是一品红的频繁调运可能是目前烟粉虱的重要初侵染源。因此,在花木调运、生产和交易过程中要加强对烟粉虱的检疫,对烟粉虱刚刚侵入的地区一定要加强防治,这对于控制烟粉虱的传播危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该研究初步明确了陕西省烟粉虱的寄主范围及危害程度,这对于准确、合理地在该地区进行烟粉虱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JONESDR.Plantvirusestransmittedbywhiteflies[J].EurJPlantPathol,2003,109:195-219.
[2]OLIVEIRAMRV,HENNEBERRYTJ,ANDERSONP.History,currentstatus,andcollaborativeresearchprojectsforBemisiatabaci[J].CropProt,2001,20(9):709-723.
[3]IHARAM,BROWNLA,ISHIDAC.Actionsofimidacloprid,clothianidinandrelatedneonicotinoidsonnicotinicacetylcholinereceptorsofAmericancockroachneuronsandtheirrelationshipswithinsecticidalpotency[J].JPesticSci,2006,31(1):35-40.
[4]DELATTEH,REYNAUDB,GRANIERM,etal.AnewsiliverleafinducingbiotypeMsofBemisiatabaci(Hemiptera:Aleyrodidae)indigenoustotheislandsofthesouthwestIndianOcean[J].BullEntomolRes,2005,95:29-35.
[5]BROWNJK.CurrentstatusofBemisiatabaciasaplantpestandvirusvectorinagroecosystemsworldwide[J].FAOPlantProtBull,1994,42(2):1-32.
[6]BROWNJK,FROHLICHDR,ROSELLRC.Thesweetpotatoorsilverleafwhiteflies:BiotypesofBemisiatabacioraspeciescomplex[J].AnnuRevEntomol,1995,40:511-534.
[7]张芝利,罗晨.我国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和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2001,27(2):25-30.
[8]张慧杰,张战备,雷逢进,等.重要经济害虫烟粉虱的发生[J].昆虫知识,2002,39(1):79-80.
[9]陈连根.烟粉虱在园林植物上的危害及其形态变异[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7,15(3):186-189.
[10]邱宝利,任顺详.广州地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初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4):43-47.
[11]罗晨,张君明.北京地区烟粉虱调查初报[J].北京农业科学,2002(S1):42-47.
[12]张丽萍,张文吉,张贵云,等.山西烟粉虱寄主植物及其被害程度调查[J].植物保护,2005,31(1):24-27.
[13]柯俊成,杨宇红,谢丙炎,等.烟粉虱种群(Bemisiatabacispeciescomplex)分类学综述[J].台湾昆虫,2002(22):307-341.
[14]张世泽,李建军,许向利,等.西安地区烟粉虱寄主植物及其危害程度调查[J].西北农业学报,2007,15(4):231-234.
[15]田喜庆,李宁,刘晓才,等.蔬菜害虫烟粉虱的发生及综合治理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1):123-126.
[16]SUMMERSCG,ELAMP,NEWTONASJ.ColonizationofcomamentallandscapeplantsbyBemisiaargentifoliiBellows&Perring[J].PanPacEntomol,1995,71(3):190-198.
[17]MOUNDLA,HALSEYSH.Whiteflyoftheworld:AsystematiccatalogueoftheAleyrodidae(Homoptera)withhostplantandnaturalenemydata[M].London,BritishMuseum(NaturalHistory);Chichester,JohnWiley&Sons,1978:340.
[18]ATTIQUEMR,RAFIQM,GHAFFARA,etal.HostsofBemisiatabaci(Genn.)(Homoptera:Aleyrodidae)incottonareasofPunjab,Pakistan[J].CropProt,2003,22(5):715-720.
[19]HOELMERKA,OSBORNELS,YOKOMIRK.FoliagedisordersinFloridaassociatedwithfeedingbysweetpotatowhitefly,Bemisiatabaci[J].FloEnt,1991,74(1):162-166.
[20]万方浩,郑小波,郭建英.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