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015-04-29 14:06:27王贵斌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农业

王贵斌

摘要分析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加强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S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133-02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全州共辖9县1市,103个乡镇,1 098个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2014年末常住人口为272.80万人,有总耕地面积2.37万hm2以上。楚雄州境内气候宜人,属亚热带亚湿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因各地地形和海拔的差异,有明显的立体气候和小气候特征,呈“一山分四季,谷坡两重天”的特点。州府所在地楚雄市年平均降雨量为810.8 mm,年平均气温为15.6 ℃,年日照时数为2 400 h。由于自然资源和气候资源的多样性,楚雄州各种灾害发生频繁,尤其是农业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对楚雄州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农业灾害划分为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分干旱、洪涝、低温冻害和风雹4种,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鼠害和草害4种。笔者主要从加强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楚雄州开展农业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1当前楚雄州农业生物灾害体系的现状

1.1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基础设施得到逐步改善

楚雄州于1998年12月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楚雄州植保植检站,承担着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警监测、大面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植保新技术、新农药示范推广、植物检疫、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等主要工作职责,到目前为止,县(市)级有8个县(市)相继成立了独立的植保植检站,其余都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内设植保组。州级2001年争取了农业部投资建设的楚雄州重点植物检疫实验室建设项目,新建办公、检疫实验室、药械储备库等设施1 131 m2,于2007年2月投入使用。县(市)级从2008年至2013年相继有元谋、禄丰、永仁、楚雄、姚安、武定、大姚7县(市)先后争取了国家农业部投资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有7县(市)已投入使用。使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基础设施得到了逐步改善。

1.2主要农业生物灾害发生种类明确,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资料积累明确

楚雄州分别于1979~1982、1999~2002年在全州范围开展了2次农业生物灾害发生种类普查,截止到2014年底,共有各种农作物病虫草鼠害943种,其中,病害208种,虫害464种,草害267种,鼠害4种。在上述病虫草鼠害中,经过多年来开展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试验研究,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资料积累完整,为开展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州县(市)两级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基本健全

多年来,全州植保部门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人员在大春作物上主要开展了“四病五虫”(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玉米叶斑病、稻飞虱、稻螟虫、玉米螟、粘虫、地下害虫)的预测预报;小春作物主要开展了小麦锈病、白粉病、蚜虫、蚕豆赤斑病、褐斑病、油菜蚜虫、蔬菜病虫等病虫害预测预报,每年平均发布《植保简报》106期12 400多份;发送植保病虫草鼠害手机短信47条、2 491万条次,及时把病虫害发生趋势、防治对策通报给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农民群众。此外,在病虫测报站点的建设上,州县(市)级植保站的11个病虫草鼠害测报点已由过去的黑光灯完全更换成了新型自动虫情测报灯,使病虫测报手段得到了较大改善,测报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1.4大面积农业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成效显著

据2010~2014年统计,全州每年平均发生各种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约82.10万hm2次, 综合防治约116.22万hm2次,挽回粮食损失14.21万t,折合经济损失4.26亿元,挽回的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1.84%,为彝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1.5农业生物灾害统防统治覆盖率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调查,进行统防统治与常规单家独户的分户防治相比,可节约工时费、农药成本30.34%,提高防效22.37%,減少农药使用次数21.9次/hm2,增纯收益665.55元/hm2。全州现有127个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机构,有8 600多台机动、电动喷雾器,每年平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约30.0万hm2次,占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25.6%,统防统治覆盖率较10年前提高了11.30%。

1.6植保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

近年来,全州植保部门加大了农业防治技术,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性诱、色诱、光诱等“三诱”技术,生态调控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应用的力度,全州目前共有交流电、太阳能杀虫灯4 377台,覆盖面积达14 600.00 hm2,年平均推广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面积为3 533.33 hm2,推广生物农药、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面积为5 200.00 hm2,合计年平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面积为23 333.33 hm2,占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65%,较10年前提高了3.70%。

1.7农业有害生物疫情监管步入正轨

多年来,全州植物检疫执法人员积极对辖区内的种子、苗木繁育基地开展了产地检疫,每年平均开展产地检疫面积达2 800.00 hm2,在元谋能禹蔬菜批发市场、火车站、禄丰广通火车站、楚雄西园蔬菜批发市场、小姑英水果批发市场开展了调运检疫,每年开展调运检疫7 800多批次、数量21.3万t,经检疫后,一旦发现疫情或危险性有害生物,及时进行处理或销毁。

2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州县(市)财政困难,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资金投入较少,州级每年有一定投入,县(市)级投入很少甚至基本没有,以“十二五”期间为例,州县(市)级投入到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资金平均每年57.8万元,耕地年均投入2.55元/hm2。

2.2农业生物灾害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急待提高

在州县(市)级的86名植保科技人员中,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17.8%,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18人,占20.9%;高级农艺师仅有9人,占10.5%;50岁以上人员所占比例达24.0%,年龄老化,加之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学习培训的机会,知识更新缓慢,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较差,素质急待提高。

2.3乡村级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滞后

在全州103个乡镇中,除县城所在地的10个乡镇外,只有7个病虫测报点,仅占乡镇的6.8%,村(居)委会没有1个病虫测报点。因此,乡村级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十分滞后。

2.4植保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不够近年来,杀虫灯虽已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但由于维护管理滞后,实际能正常使用的杀虫灯仅占杀虫灯总数的70.0%,加之绿色防控技术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植保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5农业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和机率增加,防控工作难度加大

由于楚雄州交通区位优势较好,种子、苗木等植物及植物产品调运频繁,导致农业有害生物传入州内的机率和风险增加,防控工作难度加大。

3对策和建议

3.1健全和完善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应急处置预案

为确保在发生农业生物灾害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建议在原有州政府办发布的《楚雄州农业生物灾害专项应急处置预案》(州政办发[2007]2号)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农业生物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将在全州行政区域内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和严重损失的迁飞性、暴发性、流行性病虫草鼠害等生物灾害纳入防灾减灾体系规划建设。

3.2积极争取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

目前,楚雄彝族自治州尚有牟定、南华、双柏三县还未争取到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要及时编制立项报告,上报省农业厅和农业部,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列入农业部“植保工程”投资建设。

3.3加大农业生物灾害防灾减灾投入力度建议州级按照全州总耕地面积7.5元/hm2的标准、县(市)级按照3.0元/hm2的标准确定农业生物灾害防控补助经费,并列入州县(市)级政府财政预算。

3.4加强乡村级农业生物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建议在每个乡镇设立1个病虫测报点,配备1台自动虫情测报灯,明确1人作为病虫测报员;村级则确定1名兼职测报员,及时上报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病虫害突发时,快速组织村民进行扑灭。在具体的预报方式上,要把电视预报、手机短信、网络发布信息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预警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5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植保科技人员知识更新

一要加大农业防灾减灾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通过引进、在岗培养等方式,州级引进或培养1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每个县(市)要培养1名州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二要选拔部分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采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造,以及参与重大科研推广项目组织实施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组织实施重大科研推广项目的组织协调能力,创造一个使优秀中青年植保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成长环境;三要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拓宽视野,采取邀请有关专家到彝州讲学指导,组织各县(市)植保站长、专业技术骨干到州外、省外同行先进地区学习参观等多种形式,拓宽植保科技人员视野;四要加大知识更新培训力度,加快植保科技人员知识的更新,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3.6大力推行植保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要结合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力推广农业措施防虫避虫,性诱、色诱、光诱等“三诱”技术,生物农药,生物多样性控病技术,果园生草控病技术,天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7支持、鼓励组建多元化的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机构

要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培育典型、发展组织、规范服务等措施,大力扶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力争通过10~15年的努力,在全州100%行政村成立植保专业防治服务队,主要農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由目前的25.6%提高到45%以上。

3.8强化农业有害生物疫情监管及防控

一要强化引种检疫报备手续。凡州内种子、苗木科研生产繁育单位、园林绿化部门到州外、省外引进种子苗木时,必须到当地植保部门办理《植物检疫要求书》,向供货方提出检疫要求;二要强化产地检疫。要组织植物检疫执法人员,每年对辖区内的种子、苗木繁育基地开展至少2次产地检疫;三要严格执法,对经查实违反《植物检疫条例》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3.9将农业生物灾害列入种植业保险范畴,提高理赔率和理赔金额

要将农业生物灾害纳入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范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参保作物种类和参保面,提高理赔率和理赔金额,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保积极性,使种植业保险在降低农业自然灾害、生物灾害风险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我国将加快建设现代植保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能力[J].中国植保导刊,2012(11):52-53.

[2] 刘玉彬.云南省水稻螟虫发生规律初步研究[C]//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论文集(上册).云南农科院植保所,2008:257-264.

[3] 周金玉.性诱剂在云南省推广应用情况[M]//周金玉.云南绿色植保理念与实践.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19-321.

[4] 赵秀榆.大理州植保机构现状及体系建设对策探讨[M]//周金玉.云南绿色植保理念与实践.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4-587.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防灾减灾科普要从孩子抓起
科技传播(2016年23期)2017-03-01 13:32:57
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人民论坛(2016年38期)2016-12-23 09:38:28
浅谈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