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广西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野生茶树资源的分布、面积、数量、品种、树龄等情况,开展对野生茶树资源全面系统的调查、收集等工作,将为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改良、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广西;野生茶;资源
中图分类号S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001-03
基金项目广西野生茶资源调查收集项目;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20130110-1-1-2)。
作者简介诸葛天秋(1974- ),女,广西富川人,高级农业经济师,从事茶树育种、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824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Thea)。茶树是异交植物,其变异体非常多,在长期演化和传播过程中形成许多生态型,因而形成非常丰富的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包括茶组内的各个种、变种。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它的自然分布区主要在中国西南、华南及东南亚北部。我国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至2003年我国共收集和保存有3 300多份茶树种质资源。这对于开展良种选育、生物技术研究利用、促进茶叶事业发展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通过广泛调查、全面收集、认真整理、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发挥其潜力,对培育新茶树良种意义重大。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全区年平均气温16~23 ℃,年积温6 000~8 000 ℃,年降雨量1 000~2 000 mm,极适宜于茶树生长,被列为茶树适宜气候区。广西种茶历史悠久,距今有3 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与云南、贵州毗邻的地区為茶树次生起源中心之一。它横跨西南和华南2个茶区。特有的地理生态环境形成十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对广西8个地区62个县市进行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调查,发现广西有地方茶树种质资源70多份,其中,野生大茶树资源30多个,罕见资源5个。经过近30年对广西茶树资源利用,选育出5个国家级良种、3个省级良种,但是与毗邻的云南省相比甚远(至2009年云南省选育出国家级、省级良种21个)。目前,对广西茶树资源研究报道较少。王新超等对广西茶资源的研究所利用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在20世纪80~90年代征集保存的资源,实际上对广西原生地采集的资源的研究还未有报道。因而,对广西茶树资源的调查、收集,了解它的分布、面积、数量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更进一步加强对广西野生茶资源研究的意义重大,可促进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创新、选育及在生产上的利用。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为主要方法,以陈亮等的方法为依据,同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走访当地村民,了解分布、面积、数量等情况,实地对广西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植物形态特征、野生环境等进行观察、记录,并且拍照、压制标本、采集枝条进行无性繁育等。
1.2调查内容
以“茶树种质资源考察调查记录表”为调查内容,初步对广西凌云、隆林、西林、东兴、防城、龙胜、三江、昭平、金秀、贺州、崇左、梧州等野生茶树资源进行调查。了解这些地区野生茶树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采集枝条、种子,制作标本,进行野生茶树伴生植物种类的调查记录,并且将采集的茶树枝条进行无性繁殖。
2结果与分析
2.1凌云野生茶树资源情况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理位置为24°6′~25°37′N,106°23′~106°55′E。该地区为比较典型的山地地形,山高谷深,山地面积广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1 443 h,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401.05 kJ/cm2,年均气温19.0~20.4 ℃,年平均降雨量1 235 mm。伴生植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有香果树、巴尾树、八角、油茶、油桐、金银花、何首乌等。
岑王老山野生茶生长于凌云县原始森林,海拔1 715 m,乔木型,平均生长树高18~22 m,树幅 12 m,树姿半开张,胸部干径为53.4~55.0 cm,叶长12~21 cm ,叶宽4~6 cm,叶长椭圆形,叶基楔形,叶脉对数9~12对,叶身内折,叶面平,叶齿形态为锯齿形,芽叶黄绿,茸毛少,叶质中等,种皮色泽为棕色。
2.2隆林县野生茶树资源情况隆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处在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带,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气候属亚热带高山气候,四季较明显,温润多雨。天然植被类型有亚热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季节性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全县野生茶资源分布在原始森林中,种类多,半生植物大多有野生稻、野山楂、野山蕉、兰科植物、水蕨植物、猕猴桃、桫椤等。
斗烘坡野生茶生长于隆林县德峨镇原始森林中,海拔1 560 m,野生,有性繁殖,乔木型,干径20~230 cm,树高10~40 m,树龄100年及以上,特大叶,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长椭圆形,叶长14.5~26.0 cm,叶宽4.9~8.6 cm,叶身内折,叶面平,叶尖急尖,叶脉7~12对,芽叶黄绿,绒毛少,果实梅花型。
2.3西林县野生茶树资源情况西林位于广西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该地区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褶皱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平均气温为19.9 ℃,平均日照时数为1 659.5 h,平均降雨量为743.5 mm。全县野生茶资源分布在原始森林中,种类多,伴生植物有野生稻、野山楂、野山蕉、兰科植物、水蕨植物、猕猴桃、桫椤等。
2.3.1西林古障野生茶。生长于西林县古障乡,海拔1 800 m,野生,乔木型,树高20~30 m,散生,中叶类,树姿直立,树龄约100年,干径80~120 cm,叶长椭圆形,叶长8.7~14.0 cm,叶宽2.8~4.6 cm,叶身平,叶质硬,叶尖急尖,叶重锯齿,叶色绿,叶面平,叶脉6~8对,花果未调查。
2.3.2西林平老野生茶。生长于西林县足别乡央龙村,海拔1 000 m,野生,散生,树龄约100年,干径40~330 cm,乔木,大叶类,直立,叶长椭形披针,叶长10.1~20.0 cm,叶宽3.4~7.2 cm,叶身内折稍背卷,叶质中,叶尖急尖和渐尖,叶缘平,叶脉6~16对,叶色绿,叶面微隆起,芽叶玉白,芽叶茸毛多,花柱3裂,萼片5片,花柱裂位浅,果实球形或肾形。
2.4三江野生茶树资源情况位于广西北部,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7~19 ℃,年平均雨量在1 493 mm,年实际日照数平均1 333.3 h。伴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带,有山毛榉、青岗栎、麻栎、荷木、枫木、山槐等,山顶为苔藓短曲林带。
三江牙己茶生长于三江林溪乡,海拔465 m,地方品种,有性繁殖,种于屋前房后菜园边,树龄大约60年,小乔木,干径60~80 cm,树高2~5 m,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椭圆形,叶长8.3~19.3 cm,叶宽3.4~5.4 cm,叶身内折,叶面微隆起,中质中偏柔软,芽叶紫绿,绒毛少,果实肾形和三角形。
2.5扶绥野生茶树资源情况扶绥县位于广西崇左市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3~22.8 ℃,历年最低气温-0.6 ℃,历年最高气温39.5 ℃,日平均气温≥10 ℃的年累计积温为7 502 ℃,年总辐射量453.75 kJ/cm2;年平均日照1 693 h,无霜期长达346 d。全区年降水量1 050~1 300 mm,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养殖业、亚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
扶绥姑辽野生茶生长于东门镇,海拔568 m,野生。伴生植物有灌木、杂草,小乔木型,树高5~10 m,干径20~90 cm,大叶类,树姿直立,叶长椭圆形,叶长8.5~15.4 cm,叶宽3.2~7.5 cm,叶脉7~12对,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质中,芽叶黄绿,绒毛少,萼片5~11片,花柱3裂,裂位浅,果实球形、肾形、三角形,种子球形半球形棕褐色。
2.6贺州市野生茶树资源情况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9.9 ℃,日照1 587.3 h,降雨量1 550.3 mm,无霜期299 d。
2.6.1贺州开山白毛野生茶。生长于贺州开山镇,海拔1 085.1。伴生植物杂木,灌木型,树高2~5 m,干径20~300 cm,中叶类,树姿开张,分枝密,叶椭圆形,叶长4.2~125 cm,叶宽2.7~5.0 cm,叶脉6~10对,叶身内折,叶质中,叶面微隆起,叶色绿,叶尖钝尖,叶缘平,花柱3裂,裂位浅,萼片5~6片,果实球形、肾形、三角形,种子球形。
2.6.2昭平县野生茶树资源。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桂江中游,县域面积3 273 km2,23°39′~24°24′N,110°34′~111°19′E。昭平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8 ℃,年降雨量为2 046 mm,无霜期平均在310 d以上。野生茶的利用与开发有较长的历史,目前全境内已发现有4个野生茶生长区,面积在70 hm2左右。
昭平小临江野生茶位于文竹乡七冲原始森林中,野生茶核心区35 hm2内分布大小不等的野生茶,数量在1 000株以上。昭平七冲小临江野生茶分布密,树龄大概为130年,小乔木,半开张,分支密度为中,嫩枝有茸毛,树高5~6 m,树幅4.5 m×4.5 m,基部干径138 cm,胸部干径37 cm,叶长14.0~16.6 cm,叶宽5.0~6.0 cm,叶色绿,叶基楔形,叶脉10~12对,叶身平,叶尖急尖,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背茸毛较少,叶齿呈锯齿形。
2.7梧州市野生茶树资源情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年均气温21.2 ℃,年均降雨量1 506.9 mm,年均無霜期达331 d,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全县森林蓄积量945万m3,森林覆盖率达74.3%,是著名黑茶六堡茶的原产地。
六堡野生茶生长于六堡镇塘坪村,海拔477 m,地方品种,小乔木、灌木两类,树龄约30年,树高1~5 m,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长6~14 cm,叶宽为2.0~5.2 cm,叶脉7~10对,叶长椭圆形,叶身内折,叶面隆起,叶质硬,芽叶黄绿,叶尖渐尖和钝尖,无绒毛,萼片5片无茸毛,花柱3裂,裂位中,雌雄蕊等高,果实球形、肾形、三角形,种子球形、半球形。
2.8金秀野生茶树资源情况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109°50′~110°27′E,23°40′~24°28′N,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性气候变化很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1 269 h,平均气温17 ℃,全年无霜期283 d,多年平均降雨量1 648 mm。伴生植被类型有亚热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季节性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等。
白牛野生茶因产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生长于大瑶山原始森林中,外形色泽翠绿,显白毫,香气清新,滋味甘醇,属于国家级稀有茶树种质资源,因其能嚼碎铜钱而享誉海内外,在清朝末期被列为皇室贡品,故称野生白牛茶。小乔木,树高为50~150 cm,树幅30~100 cm,树姿直立,主干围径10~50 cm,最低部分为20 cm,分枝密,节间5~7 cm叶片水平或半斜状着生,叶片长11~17 cm,叶宽5~6 cm,叶片为椭圆,叶色浓绿,光泽中等,叶面隆起,有蜡质,叶边微波,锯齿细尖,叶质中等,侧脉10~12对,芽浅绿色,茸毛少,持嫩性强。
2.9龙胜各族自治县野生茶资源调查概况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109°43′28″~110°21′14″E,25°29′~26°12′N之间,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龙胜全县平均海拔700 m,最高峰福平包海拔1 916 m,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1 ℃,平均无霜期314 d,年降雨量1 500~2 400 mm。该地区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
龙胜陇泉野生茶生长于龙胜县龙胜镇,在当地生长茶树高为 5 m, 树幅为 1.5 cm×3.0 cm,树姿直立,主干围径 45 cm, 胸部干径43 cm,最低部分为 2.3 m,分枝较密,叶片水平或半斜状着生,叶片长13~16 cm,叶宽为5.0~5.5 cm,叶片为长椭圆,叶色浓绿,光泽中等,叶基楔形,叶质中等,侧脉11~12对,芽叶色泽为紫绿,茸毛少,叶尖呈渐尖。
2.10防城市野生茶树资源情况防城市地处107°28′~ 108°36′E,20°36′~ 22°22′N,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地处北部湾,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受海洋和十万大山山脉的共同影响,雨量较充足。年最大降水量为3 111.9 mm,年最少降水量为1 745.6 mm,多年平均降水量2 362.6 m,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5.2 d,历年平均气温为22.5 ℃。
2.10.1野生茶 “牛尿茶”。生长于防城区大箓镇米原始森林中,零星分布,35 hm2核心区约有1 000株以上,树龄5~8年,灌木,树姿直立,树高3.25~6.0 m,最低分枝为20~120 cm,树幅为0.5 m×0.8 m,基部干径为16~20 cm,叶长26~32 cm,叶宽12~14 cm,叶片特大,叶形为长椭圆,叶脉为16~17对,叶色黄绿,叶基为楔形,叶面隆起,叶缘为微波,叶背茸毛多,芽叶茸毛特多,花冠直径3.4 cm×3.7 cm,花瓣数8,花瓣色泽白,花瓣长/宽1.7 cm×1.7 cm,花柱长0.6 cm,花柱裂位浅,子房有茸毛,花柱开裂数为3裂,果实大小(果径/果高)1.8 cm/2.0 cm,果实为球形,持嫩性好。
2.10.2河洲野生茶。生长于防城东兴河洲村,海拔769 m,小乔木型,野生,数量不详,树龄约10年,中叶类,叶长7.2~12.5 cm,叶宽2.9~4.2 cm,叶脉6~10对,树姿开张,分枝密,叶长椭圆形,叶身内折,叶面微隆起,叶绿色,芽叶黄绿,叶背绒毛中,花和果没有调查。
2.10.3白石牙野茶。生长于防城港市,海拔600~700 m,乔木型,野生,数量不详,树龄大约10年,中叶,叶长7.2~14.5 cm,叶宽2.9~6.8 cm,叶脉6~10对,树姿直立,分枝稀,叶椭圆,叶身平或内折,叶面微隆起,叶绿色,叶芽白玉,叶质中,叶背绒毛无,花和果没有调查。
3结论与讨论
一般,野生茶树生长环境优越,海拔较高,常年云雾缭绕,土层中含有丰富有机质,在茶树分类、演化、变异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由于经济发展以及对森林的过度开发及近年对野生茶的追捧,广西野生茶树也在日渐消减。全面了解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现有状况,对加强保护、研究、利用、开发起重要作用。
(1)建立野生茶保护机制。建立保护管理条例,采用原生境和资源圃2种方法进行保护。原生境保护就是在茶树(群体)生长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点,使茶树得以在原生态条件下正常繁衍生息。这对保持茶树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稳定性是一个最可靠的方法。资源圃保存就是采用的异地田间保存方法,便于集中管理和研究、利用和开发,也可防止资源丢失。
(2)广西茶资源丰富。加强广西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分类、遗传多样性多析、优异资源和功能基因发掘等工作意义重大。
(3)建立广西野生茶树资源数据库,進行对野生茶资源信息管理,从基本做起,一步一步完善,让广西丰富的茶树资源为社会生产、科研等所用。
43卷29期诸葛天秋等广西野生茶树资源调查
参考文献
[1]
王春梅,陈叙生,曾旭,等.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宜宾科技,2012(1):15-20.
[2] 赵久然,杨国航,孙世贤,等.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现状及发展趋势[J].作物杂志,2008(1):85-89.
[3] 白琪林,陈绍江,戴景瑞.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分析[J].作物学报,2007,33(11):1777-1781.
[4] 王新超,陈亮,杨亚军.广西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3):309-314.
[5] 刘本英,宋维希,孙雪梅,马春雷,等.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805-812.
[6] 周炎花,乔小燕,马春雷,等.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J]. 林业科学,2011,47(3):59-67.
[7] 乔小燕,乔婷婷,周炎花,等.基于EST-SSR的广东与广西茶树资源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比较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6):3297-3311.
[8] 陈亮,虞富莲,杨亚军,等.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5,43(29):4-5,12
责任编辑刘月娟责任校对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