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出生,福建莆田人。本科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指挥学院,1991年进入北京画院研修班学习。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首届研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中国彩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徐国雄:我觉得“70后”和“80后”画家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70后”还有一种怀旧的情怀,特别是关于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的刻画有很大的区别。但两者都慢慢地成为当代艺术领域的主力军。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徐国雄:很难!“新水墨”只是艺术历史潮流中的一个过程。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您有什么看法?
徐国雄:一直以来在中国画领域,许多艺术家在创作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如何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这个问题又落实在处理写生与笔墨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我认为“纳百川入海”是最佳的选择。
《艺术沙龙》:老一代批评家和青年一代批评家谁对您的影响更大?
徐国雄:我很少去关注批评家的观点,只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艺术沙龙》:您更在意市场认可还是学术认可?
徐国雄:其实要做到两者都认可,很难。雅俗共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艺术家要进入市场,但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媚俗气息是创作上的大忌。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态度、对人生的看法、对世界的认识总是会通过作品或多或少地显示出来。
《艺术沙龙》:请聊聊您最喜欢的艺术家。
徐国雄:我喜欢的艺术家很多,如黄宾虹、李可染、石鲁、何海霞、张仃、吴冠中,他们都是我的偶像。
《艺术沙龙》:媒体宣传对您有意义吗?您觉得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哪种媒体更适合展示您的作品?
徐国雄:当下是多元化、信息化的多媒体时代,媒体宣传还是有必要做的。
《艺术沙龙》:您订阅期刊吗?近期关注的报刊有哪些?
徐国雄:我订阅的期刊主要有《中国美术》《美术》《中国书画》《荣宝斋》。近期关注一些跟现当代美术发展有关的期刊杂志。
《艺术沙龙》:您如何评价“为艺术家在杂志上办展览”的期刊立意?您认为在当下,这种期刊是否仍有存在的意义?
徐国雄:这是立意很好,有积极共赢的切入点。在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存在是必然的。
《艺术沙龙》:您认为互联网对自己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徐国雄: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信息量大又快,足不出门就能知晓天下事,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艺术沙龙》:相比随时可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手书信件在当下已具有了别样的意义。如今,您还会提笔写信吗?
徐国雄:现在已不提笔写信,用短信、微信来沟通。
《艺术沙龙》:您有拖延症吗?日常生活中您如何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徐国雄:我的许多作品都是逼出来的,一方面是自己逼自己,一方面是别人逼我。一个画家一旦进入创作状态,理性的力量微不足道,心里有什么都会从笔端流淌出来。当然,艺术源于生活,主观上的情感参与和意境的深化是艺术灵魂之所在。所以说,时间管理方面我是没有概念的。
《艺术沙龙》:过去的一年中,您邂逅了哪些好书?
徐国雄:我从小书就念得不多,这几年买得也少。现在身边一般只放两本书,一本是台湾作家刘墉写的《聆听心灵的声音》,一本是《六祖坛经》。
《艺术沙龙》: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创作,您有何打算?
徐国雄:还是继续做好《寻找美丽乡村》的写生和创作,把它写、画出来,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去做它,这是我一直想要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