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意识的强化:诉求与方法

2015-04-29 02:10:21刘刚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强化方法

刘刚

摘 要:客家意识强化是对当代多元思潮冲击的有力回应,更是对客家文化有效传承和保护的亟需。实现客家意识的强化,需加快推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进一步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与教育,着力开展客家文化的挖掘和创新。客家意识强化有利于促进客区人心凝聚、归属感提升,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促进客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并为其它地域文化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客家意识;强化;方法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3.016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5)03-0078-04

客家意识又称“客属意识”,它是客家人对外在事物的感觉与认知,是客家人对自己所属群体历史、文化、习俗和心理的认同。客家意识形成于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它是客家人所独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以中原传统文化为基础,不断吸收并融合当地的土著文化,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性、文化认知及心理认同。客家意识促进了客家人的精神蜕变,它不仅是当地土著对客家人的直观感知,更是客家人自我的文化观照。当前,客家意识置身于现代性思维的转变之中,面临着弱化的困境。因此,对客家意识强化进行探讨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强化之诉求

(一)客家意识强化是对当代多元思潮冲击的有力回应

“现代化”促进了多元思潮的滋生,也建构了文化间相互冲撞的语境。在多元思潮的影响下,客家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商业思维融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大潮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这既促进了客家文化的反思,也极大地冲击了客家文化固守的堤坝,对客家意识的挑战日渐加剧。此外,新一代移民浪潮如同客家人一样,正冲破地域的局限,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但这不同于传统的客家迁徙,其迁徙的主体更加广泛,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社会阶层和人群,其迁徙流动的速度也更为迅速。在迁徙地域上,不仅包含着国内各地,也涉及世界各地。在流动方向上,呈现于流进客区与流出客区两个维度。外来文化在客地的滋生及客家文化在非客区遭受的冲击,共同削弱了传统的客家意识。当然,在经济全球化及网络化的冲击下,文化的索取和流动也变得相对容易和迅速,而客家意识在新生代的成长中也变得越发淡化。因此,客家意识强化,是有效应对当代多元思潮冲击的积极探索。

(二)客家意识强化是对客家文化有效传承和保护的亟需

在当代文化丛生的挑战下,客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客家意识的弱化则是其保护的难点之一。随着当代工业与信息革命的深入推进,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亦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强大而彻底的商业运动和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面前,客家人传统的生产方式遭遇了挑战,现代化浪潮对传统客家生产工具进行了较大改变,对生产技术进行了巨大革新,对生产人才进行了全面培育,对生产环境进行了彻底重塑,对生产理念进行了全面更新。传统客家“择山而居”的生活方式,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挑战下越发衰微。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客家人“市民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此外,客家人生活环境的巨变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客家人思维方式的嬗变。改革开放进程中,客家人充分弘扬客家精神,敢于吃苦,善于挑战,敢闯敢干,他们走出客居的大山,一批批地流向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客家人的思维方式也由传统的农耕思维、小商业思维慢慢地转向现代性思维。实际上,在工业化冲击下,客家文化传承的原有载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客家文化的保护被提上日程。为此,客家意识的强化成为客家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手段和当代亟需。

二、强化之路径

(一)设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特定地区范围内,采取积极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使其与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形成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与自然、人文、社会等和谐共处的文化生态环境。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当前文化生态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强化文化意识的有效方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民族文化保护》中提出,要在全国“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对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基于当下尚处于“试验性”层面,各保护区暂命名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0年5月,文化部批准梅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从而为客家文化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客家意识的强化提供了载体。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尚处于试验阶段,当前为了有效强化客家意识,亟需以实验区为基础,加快推动“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首先,突破实验区区域,以传统客家集中区为保护区域,将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覆盖到广东东部、北部和西部片区以及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实际上,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已经覆盖了客家文化的重要地域元素,如“客家祖地”三明石壁、“世界客都”梅州、“客家古邑”河源、“客家侨都”惠州、“客家摇篮”赣州、“客家首府”龙岩长汀。其次,推动客家地区政府层面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加快推进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规划及建设。在政府层面,要加快建立客家地区政府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客家文化信息的共享、措施的联动、资金的统筹。加快推进福建、广东、江西三省的合作联动,出台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着力推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共建。再次,加快设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基金。广泛开展“保护基金”募捐,着力开拓“政府投入、社会募集、民间捐赠、个人捐献”的多元资金来源渠道,加强资金的监管与审计。实际上,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为客家意识强化建构了良好的场域,更为其提供了路径指南。

(二)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与教育

一是进一步强化客家文化的舆论宣传,加大客家文化活动的举办力度,提高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进行立体式宣传,促进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有效结合,实现纸质媒介与网络媒介的结合、广告媒介与声频媒介的结合;以举办旅游、经贸、论坛、祭奠、宗亲、节庆等大型活动为契机,做好客家文化的高质、高效报道及传播;做好客家文化电视频道、广播频道的开设、增设,实现以客家话为主要语言的电视、广播节目的24小时播映,促进客家文化栏目走进央视、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等国内重要媒体;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客家文化活动,扩大客家文化知名度,借助名人效应,邀请客家名人走进故里,带动客家文化宣传。

二是促进客家文化进课堂、进讲坛、进教材。加强客家文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客家文化学者、客家民俗专家、乡土名家为主体,采取专兼职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的办法,优化客家文化传播队伍;推动客家文化相关课程的研发、设计和相关教材的编写,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开发不同教育课程、教材,实现通俗与高雅、乡村与城市、民间与社会的有效结合;促进客家文化进客区的乡土课堂、进客区的中小学课堂、进客区的大学课堂以及市民讲坛、专家论坛、百家讲坛等;开展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学术研讨等活动。

(三)促进客家文化的挖掘和创新

进一步挖掘客家文化资源。以各地客家文化研究会、客家联谊会、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宁化世界客家文化交流中心、世界客家恳亲大会等为载体,以《客家文化》、《客家人》、《客家摇篮》、《天下客家》等杂志为纸质平台,以台湾客家电视台、梅州电视台客家公共频道等为电视平台,以“好客ING-客家影音网络平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客家之声等为网络平台,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客家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开展客家文化的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大力发挥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的作用,积极推动客家文化专著的出版,促进客家文化学者的不断涌现与成长。

积极推动客家文化的“非遗”申请,做好客家文化的传承。在充分挖掘客家文化的基础上,推动客家文化的分类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申报。客家地区的文化部门应切实做好“非遗”传承人的帮扶,做好“非遗”的传承工作。发挥“客研会”、“客联会”等社会组织和乡土名人、乡土专家的作用,为客家文化的“非遗”工作建言献策、贡献力量。积极培育客家文化传承新人,通过开设客家文化培训班、客家文化艺术辅导班等形式,加快人才培养。

积极推动客家文化创新。客家文化的延续在于传承,活力在于创新。当前,着力促进客家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成为客家意识强化的重要途径。一要大力鼓励客家文化艺术创作。积极促进“客家”原创作品的不断涌现,重视“老人”,培育“新人”,坚持长期扶持、培育一大批有创作能力的中青年作家、艺术家。二要加快设立客家文化艺术创作基金。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资助赞助等形式,促进客家文艺作品的创作、出版、发表、演出、展览。加快做好客家文化专项课题的设立、申报、调研、攻关及成果应用。三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大力推动客家文化的形式创新,积极采用数字技术、3D技术,大力打造3D客家动画、3D客家电影、数字客家影院等,为客家文化的弘扬及传播注入新的内容与形式。

三、强化之要义

客家意识的强化有利于促进客区的人心凝聚、归属感提升,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客家人人数众多,分布地区广泛,全球大约有8 000万客家人,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目前重要的客家社团组织约有300个,遍布五大洲的许多国家”[1]。由此也可见,客家文化成为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和连接纽带,客家人秉承团结、合作、进取的传统精神,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客家意识的强化有利于客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客家有光耀中华的“祖训家规”,据《客家言志》记述,客家先贤祖训,要求客家人“敬祖奉宗,仁孝礼信,革命进取,义勇忠孝,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崇文尚武,重教崇文,耕读为本,诗书继世”[2]。客家家规要求客家人“耕读传家,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克勤克俭,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团结协作,救危济贫”[2]。千百年来,客家人正是在祖训家规的熏陶下开埠四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客家人抓住机遇,弘扬客家固有文化中积极进取的优良传统,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在全国和世界的大舞台上努力拼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当前,强化客家意识,弘扬“祖训家规”,有利于促进客家人的守礼、持仁,有利于促进客家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有利于世界客家人认祖归宗,团结合作,友善共生。近年来,客家地区纷纷以客家文化节、客家宗亲联谊、祭祖等为契机,积极开展客家地区的产品营销、项目招商、经贸交流等活动。海内外客家人以回报乡里、投资故土为荣,纷纷馈赠故里,捐资助学、出资修路修桥,广行善事,广播善行,为客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客家意识的强化为其它地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借鉴。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文化灿烂,因地而生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近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域文化日渐式微。由此,地域文化的保护被提上日程,而针对保护方法、措施的探讨与实验也层出不穷。实际上,客家意识的强化以对客家文化的保护为出发点,作出了大量的有益探索,为其它地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范本和启示。客家意识的强化,在一定意义上唤醒了人们对地域文化保护的重视和反思,要从意识路径出发对地域文化进行保护,在思想、认知、理念等层面发挥人的最大主观能动性,着力在思想认识、理念更新、科学规划等方面予以重视保护。

[参考文献]

[1]丘恒兴.客家人与客家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174.

[2]钟昌荣.客家先贤的“祖训家规”[EB/OL].(2008-09-26)[2015-02-20].http//www.meizhou.cn/news/0809/26/080926071.html.

[3]谢重光.客家文化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86.

责任编辑:韦梦琦

猜你喜欢
强化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25:07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9:32:00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4:46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03:16
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
用对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