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 王永慧 王海洋 高进 蔡立旺 施庆华
摘要:通过在长江下游地区(盐城)种植中ZM1514,考察其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中ZM1514的籽棉、皮棉单产与当地主栽品种苏棉22号(CK2)相当;其田间虫相、虫态和天敌数量与转基因品种鄂杂棉10号(CK2)无明显差异,但田间棉铃虫幼虫数量比非转基因品种苏棉22号明显减少。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中ZM1514;适应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562.0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5)03-0039-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5.03.009
O 引言
中ZM1514是以丰产、高衣分、抗病能力强的鄂抗棉9号为母本,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为父本,配组杂交,经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铃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为评价其在长江下游地区(盐城)的生态适应性及安全性,作者于2013-2014年以中ZM1514、转基因抗虫棉对照鄂杂棉10号、非转基因抗虫棉苏棉22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旨在为该品种在长江下游地区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态适应性试验
试验以中棉所提供的中ZM1514为研究对象,市场购得的鄂杂棉10号为第1对照(CKI),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生产的苏棉22号(非转基因)为第2对照(CK2),共3个材料,3次重复,小区面积40㎡;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8日播种,5月16号移栽,移栽密度27000株/h㎡,其他栽培技术及管理全试验统一进行。生长期间定点定期调查棉花植株性状,吐絮后分小区收花计产,10月中旬分处理采收50铃,测定单铃重、衣分、籽指等。
1.2 安全性评价试验
试验材料同生态适应性试验,每个品种种植40㎡,不设重复,同一品种设治虫和不治虫区,调查记载两品种的生物学性状、田间生物种群分布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株性状
生态适应性主要从棉花的单株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评估。从表1可以看出,中ZM1514的植株性状与2个对照品种基本一致,其中,果枝层数以中ZM1514最高,为21.8个/株,单株结铃数以苏棉22号最高,为29.4个。
2.2 产量性状
由表2可以看出,中ZM1514的产量性状与长江流域两个对照品种无明显差异。其中,单位面积总铃数以苏棉22最多,为793800个/h㎡,单铃重以鄂杂棉10号最高,为5.9g,衣分以苏棉22最高,为40.2%。籽棉单产和皮棉单产均以鄂杂棉10号为最高,经DANCAN'S新复极差测验,籽棉、皮棉产量差异未达0.05显著水平。
2.3 田间抗虫性
2013年6月下旬利用庆大霉素1000mg/kg,对供试材料进行涂叶测试,结果显示中ZM1514抗虫株率达98%,转基因品种鄂杂棉10号抗虫株率为89%。8月19日调查田间棉铃虫、盲椿象、甜菜夜蛾等害虫及七星瓢虫、草蛉等的发生情况,调查数据显示中ZM1514与鄂杂棉10号无明显差异(见表3),说明中ZM1514对棉田生物种群的影响与转基因品种鄂杂棉10号无明显异。与非抗虫棉苏棉22相比,中ZM1514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中ZM1514百株虫量为17头,而苏棉22号为67头,但两者之间卵量相差不大,说明对落卵量影响不大(见表3)。
2014年的结果与2013年相似。8月4日通过调查各类棉田的生物种群,中ZM1514与两对照相比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表现出一定抗性,与非抗虫棉苏棉22相比,中ZM1514棉铃虫、甜菜夜蛾百株虫量分别为0和8头,而苏棉22号分别为3和28头,这两种害虫发生量相差较大,但两者之间棉铃虫卵量相差不大(见表4)。2014年棉铃虫发生轻,与当年8、9月份雨水多,对棉铃虫成活不利有关。
从表4还可以看出:抗虫棉中ZM1514种植区与非转基因品种苏22种植区的天敌数量相近,表明中ZM1514对天敌种群的影响与非抗虫棉无明显差异。
3 结论
通过对供试材料生态适应性的研究,中ZM1514棉花品种在长江下游地区(江苏棉区)种植是适宜的,籽棉产量接近3750kg/h㎡,皮棉产量接近1500kg/h㎡,与当地主栽品种无明显差异。该品种种植后,棉田生物种群与非转基因品种苏棉22号相比,棉铃虫幼虫减少明显,但落卵量无明显差异;与转基因品种鄂杂棉10号相比,棉田虫相、虫态和天敌数量均无明显差异,说明中ZM1514选育所采用的转基因技术有效的,对环境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