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2015-04-29 00:44洪玲,胡甜甜
景德镇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青花景德镇瓷器

洪玲,胡甜甜

中国是最先发明瓷器的国家,外国人把中国称作“瓷器之国”,所以英语中的“china”既名瓷器,又称中国。中国陶瓷之所以享誉世界,当然离不开景德镇陶瓷。想要解读中国陶瓷发展,首先就要了解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瓷都”的景德镇瓷器早在唐、宋就已向全国各地伸展,与当时的官、汝、定、哥、钧五大名窑争奇斗艳,最后脱颖而出,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陶瓷之都。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史呢?走近千年瓷都景德镇,解读陶瓷在这座城市的创新与发展。

一、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开端——汉到五代

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始于汉室”(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瓷器“自身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同俗粗用”,并不远销。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公元557-589年)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景德镇名新平镇。东晋(公元317-420年)时有人名巧工匠赵慨,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历朝奉祀。公元583年,南朝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华的庭台楼阁,诏令景德镇的窑户烧造雕镂精致的陶瓷石柱。

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犬两座,奉于显仁宫”,当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己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瓷器产品也有了较大影响,以致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注意。短促的隋朝倾圮之后,强盛的唐朝继位。唐(公元618-907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新平县,镇改为县。但在今景德镇昌江之南,故又为昌南镇。此时出了两个名人,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据志书记载“唐武德中,镇名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为什么称之为“假玉器”,史书记载“陶窑,唐初器也,土堆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陶玉是镇里的钟秀里人,他所烧的“陶窑”瓷器“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珍如玉”。霍仲初所烧制的霍窑史书上记载“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体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这些文字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时的景德镇地区从汉到唐,不仅一直从事陶瓷生产,而且经过千年来的探索和追求,早己有制陶阶段进入制瓷阶段,唐代的瓷器己有相当大的成就,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代饶州刺史元催写了《进瓷器状》记录并赞颂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五代(公元907-960年)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分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景德镇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体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达1150-1200摄氏度,孔隙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在五代时,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可见一斑。瓷质远远超过了越窑,冠于当世。

二、景德镇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宋

景德镇的命名是在宋真宗(1004年)改变的。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落款“景德年制”四字,因御瓷“光致茂美,四方则效”,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因此而得名,并延用至今。

宋代以前景德镇都是以白瓷为主,没有什么装饰图案和绘画。但到宋代这些都已出现,人们在陶瓷上表现时代的特征和与时代相吻合的文化气息。值得后人慢慢品读。在宋代,景德镇瓷器以轻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著称于世。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己呈现繁荣局面,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这些都是留在景德镇这块宝地上的文化遗产。

三、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创新时期——元

为什么说元代是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创新时期呢?因为此时期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这个时期除在宋代基础上继续大量烧造的青白瓷外,其最大成就就是创制成功至今仍享有盛誉的青花瓷。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走向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类。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创新时期,元代还作出奉献的有在高温颜色釉方面烧制的突出成就。设立于1278年的浮梁瓷局的“枢府”瓷,胎体厚重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又称“卵白釉”)。这种洁白光泽的枢府卵白釉是青花和釉里红等彩瓷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也为以后釉上彩瓷器和明初“洁白”瓷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其它色釉如红釉、蓝釉、金釉等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己有熟练的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四、景德镇陶瓷发展的高潮时期——明

早在元代景德镇就设置了全国唯一的一所为皇家服务的专门机构一一浮梁瓷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其进一步正规化,以国家生产及计划为国所用,烧制瓷器,烧制地方的建立就是御器厂。专门为皇家烧制各种宫廷、外交、礼品用瓷。御器厂的建立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一件不容忽略的大事。厂里的服务人数达2000人。

明代,景德镇真正成为了“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除了在继承前代技术并发扬光大的重要烧造方面外,明代景德镇还消化和吸收了各大日益没落的著名窑场的优秀技艺并广采博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新的装饰,真正是“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而所有的这些创新,不仅造就了明代景德镇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而且光照千秋,辉映千古。

明永乐时,景德镇成功地烧制出了玲珑瓷。永乐时的色釉也非常出色,高温单色釉(烧成温度在1200摄氏度以上)和低温单色釉(烧成温度在1200摄氏度以下)瓷器洁白纯净。宣德(公元1426-1435)的汁水莹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玉。当时的宝石红釉就是汁晶莹似红莹石,胎质细腻坚致。且永乐宣德时的青花料采用的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到成化(公元1465-1487年),又造出精细的青花玲珑瓷,玲珑瓷碧绿透亮,青花青翠幽雅,融为一体,引人入胜,此时,青花料则使用产于江西乐平“平等青”料,呈色稳定淡雅,清晰明快,蓝中泛青。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新时代。成化时期的斗彩,釉上色彩一般都有三、四种,多者达六种以上,而所施色彩的特征又极其鲜明,比单纯的釉下彩或釉上彩更加绚丽。给人以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之感。嘉靖(公元1522-1566年)青花则用西域的回青料,色泽浓翠艳丽。万历(公元1573-1619年)时与嘉靖的彩瓷一致,都以图案花纹满密,色彩浓翠而行于世。到万历后期青花则用浙料,青花明快,能迅速提高发色质量。

五、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巅峰时期——清

清代前期的景德镇陶瓷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产品造型,装饰技法还是装饰题材,装饰风格,都达到了“参古之世,运以新意,佣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的极度繁荣境界,制瓷技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清代由内务府主管御窑厂,派专人来监督制瓷生产。清代前期的御窑厂,各窑辈出,创新层出不穷。

康熙年间著名的官窑有“臧窑”,“郎窑”。康熙青华色彩艳丽纯净,莹澈明亮,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誉,别具风格而“独步本朝”,尤其是名窑青花更为清代青花的典型代表。康熙五彩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而成了彩瓷的又一个转折点,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而且,随着色彩的增多,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嘉靖在樊红、霁红等釉上描金的单一手法,而使康熙五彩鲜艳富丽,光泽透彻明亮。郎窑以仿明宣德和成化窑器而著称。郎窑的杰出成就,是仿制明宣德祭红釉而创制的以郎窑红为代表的颜色釉,郎窑红“华而不俗,色正朱”,其深艳的色泽,犹如凝结的牛血一般鲜红(故也称其为牛血红),釉面透亮重流,器物里外开片,既像玻璃般光泽鲜艳夺目,又像红宝石一样瑰丽,极为名贵,为世代珍品。康熙时还曾烧制出与郎窑红齐名色调淡雅的豇豆红,也称美人醉,用诗“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形容它极为贴切,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于康熙朝始创的粉彩,到雍正年间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有“清一代,以此为甚”,材料中砷元素的掺入,加上国画没骨法渲染手法的运用,突出了画面的阴阳、浓淡、深浅的立体感,同时粉彩的烧成温度较古彩低,色彩对比比较和谐,因而显得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烂雅丽,形象逼真,构图文雅隽秀,所谓“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而又为景德镇瓷业生产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督陶官唐英主持下的唐窑,成就辉煌,既是乾隆一朝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史成就的代表。唐英督陶长达28年,并身临其境,与瓷厂职工同吃同住,苦心研制陶瓷,让景德镇陶瓷达到了巅峰时期。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唐英奉命到景德镇御窑厂协理窑务,他以陶人之心主持陶政。胎质、釉面、器型、品种、工艺手法、装饰形式、釉上和釉下彩绘,无论仿古、无论创新,无不登峰造极。从乾隆中期开始,景德镇的瓷业己露衰落之端儿,到晚清而日趋衰落,道光以后,一直到公元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景德镇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

猜你喜欢
青花景德镇瓷器
瓷上赏青花
因为有你
——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歌
景德镇颂歌
不忘你,景德镇
青花赋
问一声,景德镇
青花
青花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