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娜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游戏情境,创设形象情境,创设自然情境,创设实验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讨论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情意;产生兴趣;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67-01
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以便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诱思探究教学把“创设情境,激发情意”作为两个重要要素。
一、创设游戏情境
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往往有好奇心,在教学中我常设计游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兴趣。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开始就贴出6只可爱的小白兔,立刻吸引了学生。接着,让学生从左到右反复地数这6只小白兔,只要学生报出你数到几,我马上就能说出你数到了第几只小白兔。例如,学生报“9”我马上就能说出你数到了第3只小白兔。学生继续报数,我次次猜中。这时,我告诉大家,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
二、创设形象情境
新颖别致的教具,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很快接收信息。例如,在教学“认识年、月、日”时,出示“时光老人像”贴于录音机前,然后说:“同学们,你们认识吗?时光老人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我们中间,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应该记住这难忘的时刻:×年×月×日×时×分×秒。在这些时间单位里,时分秒我们已经学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较大的时间单位。”教具的出示,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热情洋溢的掌声,创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三、创设自然情境
情境多产生于学校和日常生活经验中,特别是中低年级教学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数学问题从情境中自然发展而成,使数学与生活变得更为密切。如在教学归一问题时,发给同学们一张32开的白纸,让他们用直尺量出长宽(能很快量出,并能正确回答)。然后问:请你们量出这张纸的厚度(学生量来量去量不出),由此展开探究。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境)出现一个问题,并与数学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讨论,得出可以几张或几十张叠在一起量,然后求出一张纸的厚度,自然而然地引出归一问题。
四、创设实验情境
一个教学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情境,要善于设置鲜明有趣的演示实验,特别是探索性实验,以便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未知世界,开始对新知的探索。例如,在教“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时,学生们众说纷纭。到底谁的答案正确呢,不妨让大家来拼拼看。于是,我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板去拼摆。在拼摆过程中,同学们一直都是兴趣盎然,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五、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四舍五入法试商时,要重视计算的关键环节。第一,要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第二,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可以根据学生知识基础,采取以下的做法:(1)让学生口答接近几十的数,如57、64、78、89,等等。(2)继续向学生提问: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3)让学生计算230÷34=?这道题除数的个数是4,试商易大,需要往小调。要求学生弄清几个问题:把34看作多少去试商?商几?为什么商会大?调商到几?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生获取新知识创造了条件。又如在教“年、月、日”的闰年时,设计“小王的爸爸1996年过第9个生日,谁知小王的爸爸1996年是几岁”的问题。当学生回答9岁时,再问“爸爸9岁会有儿子吗”。课堂哗然,学生兴趣很高,整个课堂都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六、创设讨论情境
讨论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它的教学效果是单纯讲授不可代替的。课堂讲授中适当组织讨论,可以创设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氛围。例如,在讲授230÷38=?这道题时,先以前面学习的230÷34=?为诱导。我问学生:“如果我们把除数改成38,要看作多少来试商?是四舍还是五入呢?”学生答“是五入”。再问:“230里面最多有几个40呢?”学生答:“有5个,商是5。”我接着问:“还原试商,是和38相乘,还是和40相乘呢?为什么?”同学们回答:“和38相乘,因为40是我们假设的一个便于计算的除数。”再问学生:“试商会大还是会小呢?”然后让学生实际算一算。学生们通过计算发现:商5小了。于是,我继续提出问题:“商5为什么会小呢?为什么多调?”抓住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挖掘了新知识的难点。又如,在讲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求法时,出示图形后先让学生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言后,再因势利导或赞成其解题思路,或纠正其错误想法。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贵在参与,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结束语
凡是有兴趣的事物,学生总是想办法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营造出师生情感、学习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学生自我需求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谢明初.情境认知理论对数学教育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9(08).
[2]单肖天,景敏.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8(05).
[3]曹一鸣.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