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出家在家,在家出家

2015-04-29 00:44凌朔
新传奇 2015年32期
关键词:戒律泰国人僧侣

出家在家,在家出家。泰国的僧侣不把出家和在家隔绝,不隐于崇山峻岭之间,不讲渡人济世。他们居于市井边,讲自我修行,也教人修行,更接受世俗的监督。

最近,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卷入了舆论漩涡。尽管事件真相仍在调查,但一场“骂战”已在网上“隔空”掀起。外界在惊讶的同时,也对中国某些僧侣的修为唏嘘不已。

与中国类似,佛教在泰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僧侣中亦不乏德高望重之辈。在这些国家,僧侣即使“入世”却不敢懈怠自身修为。尽管已历经百年,但外在戒律、内在自律的精神仍旧被传承。

寺庙:贯穿百姓一生始终

这些年,少林寺多次赴泰演出,而且每次演出都爆满。泰国人爱武术,不虚。不过,爱看武术,对泰国人来说,更多是一种视觉需求。但泰国人一定是要把佛教与武术区分开的。再怎么说,拳术是个人喜好,但佛教,是泰国人的宗教信仰,是个严肃的话题。即便在泰国,也很少能见把泰拳与佛教结合的佛家弟子。

泰国全国信仰佛教的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5%。泰国男子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一生中都必须出家一次。因其僧人身穿黄色袈裟,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称。上至僧王下至普通僧人,在整个泰国社会普遍享有较高的声望。家家户户设有佛龛,沿路佛寺佛龛众多,路过者每每双手合十礼拜。公共交通工具以及一些公共场合,都有为僧人让座的明显标志。泰国至今仍有“沙门不拜王者”之说。一般佛教徒对僧人施礼、跪拜,僧人一概不予答礼,即使国王也如此。

泰国有大小佛寺3.3万座,撇开其中6000多座废弃寺庙不谈,仅王家寺庙、或称官庙,就有82座,另有平民寺庙和乡村寺庙2.6万座。这些寺庙能够生存并绵延香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佛寺与当地人的生活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即便是王家寺庙,也绝不高高在上,普通人也可每日参拜观摩。

在泰国,寺庙不仅承担着宗教场所的功能。泰国人一生的轨迹,包括生老病死,无一不与寺庙相关联。

從子嗣出生开始,信仰佛教的泰国人就会去寺庙还愿祈祷求福。孩子到了学龄,许多家庭会把孩子送到寺庙里去读小学。很多寺庙是兼具小学功能的,除传授佛教文化外,也要教授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在就读于寺庙学校期间,许多男孩子会出家为沙弥,开始人生中第一段信仰旅程。

一些寺庙还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任务,一些懂医术、特别是传统泰医的僧侣会在寺庙里为信众治病,有些泰国人一生都没有去过医院。还有,几乎所有的大寺庙还充当着火葬场的功能,除了有特别的水葬或土葬信仰的人以外,大多数泰国人终了都是在寺庙中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场仪式。如有家人故去,男性后辈还需再次出家,短则数日,长则数年甚至终身,类同于中国的守孝。

当然,泰国3万多座寺庙,僧人30万之众,不可能处处是净土、人人是圣贤。今年泰国著名的法身寺也曾爆出大方丈拥有巨款的丑闻;一些寺庙也成为政客避难所,比如当年反英拉的政客素贴在多事之秋躲进庙中,近日又大摇大摆地还俗了,并且刚还俗就开始就国家改革等议题发表了长篇大论。

僧侣:是信众诉说的对象

寺庙对于泰国人而言,已是生活的必须。寺庙不分三六九等,寺庙之间没有竞争,所有寺庙都没有门票一说,寻常百姓要进,王室权贵也进。进庙也不止为祈祷,更多的是与僧侣交心,以求心灵的解脱。所以,泰国人对于僧侣,既有敬意,又很亲近。

在乡村地区,许多当地人还秉持着传统的布施仪式:每日清晨,附近寺庙的僧侣会排着队,托着钵,行走在寺庙周围的街道上,而当地人则会早早地做好糯米饭等食物,跪在路边,等候僧侣经过,而后把饭菜放入每一位僧侣的钵中。而在城市,因为环境的改变,很多人会去寺庙里布施。所有的布施一般都在上午完成,因为泰国的僧侣信守过午不食的戒律。

平日里,一些信众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时,也会求助于僧侣,讲述内心的困惑,而后者则会用佛法教义解释他们所受难处的因果,帮助他们内心解脱。即便是政府官员或王室成员,在遇到一些困境时,有时也会求助于大德高僧。从某种程度上,佛教为泰国社会化解了小至家长里短、大至治国方略的一些矛盾。

在泰国,平常人想见寺庙方丈、住持不是难事,他们很少在外抛头露面,通常在寺庙中,或自我修行,或讲经传法,或等待与信众的交流。在泰国时,记者曾试图采访一些高僧大德,但旁人告诉我,僧人不必“采访”,他们每日都在那里,人人可与之促膝谈心。

修行:接受监督更要自律

正因为泰国人把佛法僧三宝看得很重,所以,泰国全国27万僧人也接受着较为严苛的戒律规范。从制度上说,泰国宗教局管理所有寺庙和僧侣的行为规范;就日常而言,所有信众都监督着每一座寺庙和每一位僧侣的行为做派。

泰国佛教有严密的组织,对僧人进行管理。最高领导为僧王,由国王任命,终身制。僧王下设高僧委员会或称“大长老(僧伽)会”。它由以僧王为主席的13名委员组成,4位副僧王为当然委员;其他8名由推选产生,任期2年。这个高僧委员会可以决定对僧伽的戒律、规章、行政、教育、宣传、福利等。

不仅如此,据泰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总裁、泰亚传媒集团董事长吴南江向记者介绍说,对应泰国行政区划上的府(省)、区、县、村,泰国这些行政区划内的寺庙也是分层管理,有对应级别的僧人管理委员会和管理佛寺委员会。僧人管理委员会是佛教界的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辖区的住持、僧人进行戒律管理。管理佛寺委员会则由僧人和村官共同组成,主要负责管理佛寺的钱财等事务。

如果僧人触犯了戒律,僧人管理委员会将做出裁决,严重的就要驱逐出佛门,强制其还俗。如果僧人触犯了法律,尤其是刑法,那么僧人被强制还俗之后,就将面临国家警察和司法部门的调查和法律惩罚了。如果泰国僧人有被举报的情况出现,那么早在司法未介入之前,僧人管理委员会和高僧委员会就会着手调查并根据结果做出相应举措。

泰国信奉的是上座部佛教,在大乘佛教地区,上座部佛教被称作是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一样,所定戒律几乎相同,但在戒荤腥方面有不同主张。大乘佛教要求吃斋,而上座部佛教的弟子可以吃荤。所以,泰国的僧侣是吃肉的,信众布施什么,就吃什么。

应该说,正因为泰国人敬佛、礼佛、重佛,他们对佛家弟子本身的德行也尤为重视。这些年,受时代变迁、新风化流行等因素影响,泰国社会也出现过不少引发社会大讨论的新现象。

例如,大约十年前,社会曾有过关于僧侣是否应该买彩票的讨论。尽管一些僧人称买彩票是为了为佛寺贴金,但这种“财欲”仍不能为大多数信众所接受。再有,在过去几年泰国的政治动荡中,一些僧人现身有政治倾向的集会现场,佛教是否该为政治服务等问题也让整个社会反思。

但在涉及“禁区”的问题上,泰国社会毫不宽恕。最近几年,泰国宗教局曾揪出几位在德行风化上严重违背教义的僧侣,有人敛财,有人诱色,有人行为不检。在泰国,女性是不能触碰僧侣的,据信那样会毁掉僧侣的修行,但少数僧侣不仅与女性有肌肤之亲,甚至留下子嗣,为泰国社会所不容。

去年,泰国佛教办公室专门开通了举报热线,欢迎民众举报行为不检的僧侣。

出家在家,在家出家。泰国的僧侣不把出家和在家隔绝,不隐于崇山峻岭之间,不讲渡人济世。他们居于市井边,讲自我修行,也教人修行,更接受世俗的监督。

与外在的约束相比,其实更重要的,或许是自身的内在修为与把持。与大乘佛教不同,小乘佛教注重自身修为,追求自我解脱和升华。所以,泰国小乘佛教的僧人,可以说从教义之始,就十分注重内在的自律自制。

(新华社2015.8.3、《国际先驱导报》2015.8.5凌朔/文)

猜你喜欢
戒律泰国人僧侣
泰国人对数字化生活习以为常
夕阳下的僧侣与大佛
泰国人对“路边野餐”情有独钟
泰国人买彩票痴迷车祸数字
僧侣的祈祷
自觉遵守“十条禁令”、“十条戒律”承诺书
西夏僧侣社会活动管窥
戒律和自由
论鼎湖山庆云寺的戒律学传统与地位
教育孩子的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