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我一起生活后,总觉得有些寂寞。因为我太忙,在报社做编辑,上夜班,每天晚上两三点钟才回家,上午半天又睡觉,稍有点空就得写稿子,或参加作协的活动。妻子教中学,天天有早晚自习。女儿读中学,更是忙得很。我知道母亲过世后,父亲寂寞,于是专门在他的寝室安上了电视,还给他一些零花钱,让他随便玩。可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父亲,真的不知道如何玩。
终于有一天,父亲向我提出,他要上大学。开始我以为听错了,快七十的人了,上什么大学?想了一下才明白,是老年大学。我心里一下乐了,父亲还认不到五百个字呢,但我没有反对,因为那里都是他的同龄人,或许在那他能找到快乐。于是我爽快地同意了,还特意给父亲做了两套好一点的衣裳,怕他在那里寒酸。因为上老年大学的,大多是机关退休干部,或是有文化的人。
于是父亲和女儿一样,每天按时去上学。他还捡了女儿的一个旧书包,洗干静,天天背上。每周五天课,早九晚五。
嘿嘿,你还别说,父亲一上大学,脸上就有了红光,人也精神多了。
不久,单位派我到沿海的一家报社去学习,这一走就是一个月。等我回家的时候,妻子神秘地对我说——父亲有了女朋友!
哈,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女朋友呢?我不敢相信。因为我知道父亲的为人。母亲去逝后,当时还不到六十的父亲,身体也硬朗,还能种自己的包产地。那时我们黑水凼最出名的媒婆曾给他提过一个女人,但父亲拒绝了,他说:他要进城去,和儿子一起生活,如果带个后妈去,给孩子的负担加重了。现在城里生活不容易,买套房,要十几年才能还清债!
现在父亲七十岁了,还有那种心思?
不过,我还是认真关心了一下。那天我专门去老年大学,他在工人俱乐部楼上。我躲在偏僻的地方,到中午时,父亲和一个老太太一起走出了校门。他们来到一个快餐店,点了两份炒饭,俩人的神情十分暧昧。
我是做报业的,调查是我的专长。不出三天,我就搞清楚了老太太的身世。她六十二岁,有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早去逝了,退休前是街办的干部。
父亲终于有一天忸忸捏捏地对我提出这事。我当然很高兴,但我不明白他们怎么走到一块的。父亲不好意思地笑笑——都是上大学的缘故。
原来,那个老太太一天在课堂上昏倒了,她有高血压,这时所有的男人都不能站出来抢救,因为他们都是城里人,上了年纪没有体力。是父亲把她背下楼,打120抢救,才让她活过来,老太太后来请他吃饭,再后来俩人就有了那种意思。
如今,他们住在一起。我有约:父亲的生活费和医疗费我一分不少。老太太说不要,但我坚决要给。
父亲仍在读大学,因为这大学不发毕业证,也没有毕业时间限制。
节假日我去看父亲,他更是健康了,呵呵地笑,特别是他说——他是我们黑水凼的第二个大学生,我差点笑岔了气。我是我们黑水凼的第一个大学生,这是真的。可是父亲读的大学也算大学吗?
回家我把这笑话讲给妻子听,原以为她会笑的,结果她一脸严肃地告诉我:父亲读的才是真正的大学,因为大学不仅仅应当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生活!呵,我不得不佩服妻子的见解。
父亲的大学,更是他美丽的人生。(重庆 马卫)
读者评刊
山东 张作光: 今年《新传奇》第35期刊登的《留点事给老人做》写得真是太好了,如今不少年轻人老让自己退了休的父母在家享清福,可我们这些刚刚60多岁的人,成天光闲着吃穿,用不上三个月,就准会闲出病来。
《留点事给老人做》不仅是说给老人听的,也是说给老人子女们听的,愿越来越多的老人和他们的子女都能多看看这篇文章,让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样不仅让老年人能够发挥余热,体现退休后的价值,还能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开心、更幸福些。
有用的文章大家爱,所以我最爱看《新传奇》上的文章了。
《读者园地》征稿启事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为增强编读互动所增设的《读者园地》版块,其设有“读者来信”、“读者评刊”、“原创天地”、“读者诗词”等栏目,如果您有相应作品渴望刊登,或有建议和意见想要表达,均可与我们联系。
参与方式:目前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到指定投稿邮箱(请在邮件标题上标明“读者园地”字样,并请留下包括电话在内的详细联系方式)。
栏目主持人:刘黎
投稿邮箱:
greenhome123@126.com
新传奇杂志社
·读者诗词
退休乐
(李本秀)
退休老人趣事鲜,
各显神通把身炼。
跳绳踢毽打太极,
买菜抱孙炊事员。
写诗作画聊聊天,
游山玩水脑清闲。
身强体健老来俏,
开心乐观度晚年。
岁 月
(邰志勇)
一夜秋风遍地黄,
俯首稻谷弃绿装。
回眸古稀人生路,
岁月雕得满头霜。
少年方去朱颜老,
沧桑原来并不长。
壶酒研墨润狼毫,
不论功过只为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