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共识?

2015-04-29 00:44曹晓昂
汽车纵横 2015年4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国务院标准化

曹晓昂

在雾霾现象越来越频繁,城市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环保”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已经不容回避。虽然围绕“汽车与环保”这个命题似乎成为了新的“罗生门”——政府相关部门、汽车企业、油品供应商以及普通民众都有各自的视角和利益诉求,但相互的推委、指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已经到了必须直面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它的时刻。

首先,面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我们必须清晰我们的正确态度到底应该是什么,是抵制,还是适应或者是引领?从短期看,严格的排放标准将会使技术力量储备薄弱的中国汽车企业面临“阵痛”,但如果中国汽车产业的目标是“由大变强”,那么环保技术的提升就是我们必须要越过的“门槛”。在采访中,有专家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强”的标志应该是能够“走出去”,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上并确立自己的地位,但如果连汽车的环保指标无法达到要求,又如何谈“强”?

此外,涉及到汽车的排放管理,粗粗算来就有工信部、环保部、质检局……等多个部门在“关注中”,但为什么如此多个部门却管不好“汽车排放”问题?从表面上看,在汽车排放方面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车、油标准的不匹配;排放标准与产业、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以及由此造成的环保标准不但不能促进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反而却形成了市场乱局。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环保标准如何有效地制定和落实才是目前最为突出的矛盾焦点。

“目前我们的很多环保政策和标准就是个纸面文章,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很多人在抱怨,为什么有关部门辛苦制定的环保标准会沦为一纸空文?首先是在标准的制定环节各方缺乏有效沟通。这里存在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本身不重视,有人戏称当前许多涉及汽车产业的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时的状态是“政府忙得团团转,企业坐着等着看”。此外,由于在汽车环保领域的相关部门的实际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强,还有些企业不是从提升自己技术实力出发努力对接和达到标准的要求,而是期待能够蒙混或侥幸过关,这也是企业不重视环保标准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也一定要充分征求企业和其他各相关方的意见。事实上,任何的行业标准都不可能让全行业所有的企业都达标,都涉及到如何设置标准以及如何让标准实际落地的问题,这就需要给企业一个足够的过渡准备时间,而制定标准和政策的相关部门需要做的则是如何把握好合理的平衡点。“汽车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探讨,但中国目前还缺乏有效平台和机制。”由于缺乏前期的有效沟通,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环保标准的执行陷入了恶性循环。此外,有行业专家尖锐地指出,环保主管部门与其他的行业主管部门没有形成协调一致,为了追求环保目标不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一意孤行,结果是好心办坏事,目的没有实现甚至适得其反,同时还造成社会成本、管理成本的严重浪费。

那么,我们又究竟该如何管理汽车的排放?当前,全球汽车产品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欧盟为代表的“型式认证+自愿召会”;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我认证+强制召回”。我们是否应该在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汽车排放管理体系?

此前,我国的汽车排放国家强制标准曾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各自制定,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协调后确定为国家环保总局制定汽车排放标准,由两家共同发布。不过在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证草案)》中,规定由国家环保部制定并发布汽车排放标准——但这种由单一部门制定标准做法是否会造成排放标准与汽车、石化产业脱节的矛盾?环保工作是系统工程,法规标准的设立需要考虑全社会的需要,更需要全社会参与。近期《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的改革措施里明确提出“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为召集人、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承担。”这为今后标准制定、实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其核心思想还是“标准的制定要走技术法规的路”。虽然我们不能很快建立技术法规的制定这条立法路线,但可以把环保标准制定得更科学。例如,标准中的纯技术要求和减排目标的应当由环保部门根据国家整体减排要求制定,这是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其中涉及和管理有关的,需要相关行业甚至全社会配套的内容应当像制定法律一样,前期充分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取得一致后方能出台。

围绕汽车环保标准的制定和落实,有效管理好汽车的排放,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但如何借此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公开透明的竞争的市场,这应该是我们需要建立的共识。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国务院标准化
国务院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
标准化简述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国务院确定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