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安东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病例分析
纪安东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目的: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促进医疗质量的改善。方法:临床药师与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协作,深入临床,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师。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医院应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抗菌药物在临床得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抗菌药物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及人工合成抗菌药。目前,抗菌药已成为治疗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但药物的作用分为两重性,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也不例外,虽可治病,也可引起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各种不良反应,尤其是不合理运用,会导致药源性疾病发生,还会产生耐药性,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虽新的、强力广谱的抗菌药不断开发上市,但人类和细菌感染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究其原因乃不合理甚至滥用抗菌药的结果。
1.1 资料与方法
通过随机性抽取在院治疗过程中使用过抗菌类药物的400份病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资料汇总分析来反映当下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状程度。其中属于治疗性类的抗菌药物案例为200份,而围手术期对于预防性类的抗菌药物使用案例为200份。而后通过抗菌类药物使用的相关指导性文件进行药物使用的问题分析,而后总结本地抗菌类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临床现状。
1.2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均采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录入统计,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方式与各类不良反应表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法,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性不合理抗菌类药物使用比例为23%,预防性不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比例为33.5%,400例案例中113例为不合理用药,总不合理用药比例为28.25%,总体来说不合理用药情况比例较高。通过对113例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分类发现,由于无指征性药物使用比例为23%,药物用药方法和数量不合理比例为11.5%,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比例为18.6%,给药时间不合理比例为25.7%,用药时长不合理比例为21.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方式与各类不良反应表现的相关性经Person相关性分析后,无指征性药物使用、药物用药方法和数量不合理、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用药时长不合理等因素,均与不良反应显著相关(P<0.05)。
近年来,临床上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频频报道,而抗菌药物则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这可能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及使用量有关,在医院使用的各类药物中,抗菌药物是使用频率最高且应用量最大的药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菌药物而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抗菌药物不断出现,且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尚缺乏科学性,导致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时,无指征性药物使用、药物用药方法和数量不合理、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用药时长等不合理现象,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住院费用,而且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因此,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相关性研究,对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抗菌药不合理应用的原因
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究其原因,除医院方面还存在以药养医现象,医务工作者医德和责任心较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从思想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外,主要还是作为抗菌药物的使用主体的医师、护士、药师药品知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欠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药物因素: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所以对新上市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慎重,对其不良反应还有待观察。(2)患者因素:由于个体差异,同种药物治疗同一疾病,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差异,属不可预见的因素,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给药个体化,并注意观察。还有患者未按照医师、药师的指导用药。(3)医师因素:医师对抗菌药物的知识掌握不够,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知识缺乏,对抗菌药物的适应证、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半衰期、禁忌证和配伍掌握不熟,导致用法、用量、给药方案、联合用药、配伍不合理规范、重复用药,甚至导致二重感染、细菌耐药。(4)药师因素:药师配药审方未严格审核,或由于自身抗菌药物知识的欠缺,未及时发现、反馈、指导不合理规范的处方。(5)护士因素:护士由于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缺乏,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未发现溶媒使用中的不合理之处,在操作中未注意滴速等操作细节。
由于以上的原因,造成了抗菌药物在临床的滥用,从而造成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甚至导致配伍禁忌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3.2 抗菌类药物的使用原则
用药指征:对于Ⅰ类型切口的用药指征:(1)手术部位范围大且出血时长较长;(2)手术项目设计到人体重要内在内脏器官;(3)有非自体物质植入;(4)其他危险性因素,如果高龄者、糖尿病严重者、肿瘤化疗期者、免疫力低下者等。Ⅱ类型切口及Ⅲ类型切口中污染较为轻微者使用预防性类抗菌药物;而Ⅲ类型切口中污染较重及Ⅳ类型切口开始者都使用治疗性类别的抗菌药物。
用药种类选择:主要根据手术位置的容易感染的菌群类别来选用,具体执行方式可以参照卫生部的38号文件中常规手术关于预防性抗菌类药物使用的具体条文来做。
预防性用药的时间:一般在术前0.5~2h为最佳,如果遇到剖宫产案例可以在脐带结扎后用药,在术前用药可以让手术产生切皮程序时组织可以有充足的抑菌药物浓度。
预防性用药的时长:Ⅰ类型切口在24h以内,Ⅱ类型切口在48h以内,Ⅲ类型切口在3~7d内。
3.3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措施
医院应建立与完善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加强与规范制度管理,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大幅度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强化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法规意识;重视抗菌药物遴选与评估,严格品规管理。在医院临床用药遴选专家库抽出一定数量的专家,对品种的安全性与风险进行客观分析评估,多数票通过后,才能准入该药品(抗菌药物和非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同时跟踪该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应规范处方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行之有效的处方点评工作,有效地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
[1]王雷,赵久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典型病例分析[J].齐鲁药事, 2009,03:184-185.
[2]郭其,初翠英.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病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10:125-126.
[3]徐芸.某三甲医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