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湖南 娄底417000)
地方性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各体育院(系)的基础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也是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或长期系统锻炼后的生理机能、生化代谢、心理机能改变的规律等,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因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拟从分析地方性高校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着手,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体育院(系)运动人体实验室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随着国外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发展迅速,先进的仪器设备不断的引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推动了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的发展。但是从多数地方性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实验室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实验设备陈旧、简陋,大量存在“超期服务”现象。许多体育院(系)实验室因缺少新的、有技术含量的设备投入导致一些在运动实践中使用广泛的技术性实验项目未能开出,如机能评定中“血乳酸测定”等,这就使得课程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高层次人才缺乏,业务能力不高,专职师资力量明显薄弱,是当前地方性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师资力量的现实。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过程的执行者,也是进行实验创新、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的主要力量。众所周知,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需要采用小班授课的形式,教师工作量增加数倍。据王红调查显示,山东省8所院校中实验教学师生比最大为1:240,最小为1:122,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专职教师数量少,使学生实践的机会减少,从而导致实验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长期以来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可有可无,这种落后的观念使很多师生不重视实验教学。在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实验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课,实验内容都穿插在理论教学之中,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开设缺乏全面“系统”统筹的安排和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之间联系不紧密,存在着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开设比例不合理,实验开出率不足的现象等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在整个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使得实验教学几乎被边缘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达成。
我国的实验教学模式起源于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模式。目前地方性高校体育院(系)实验教学基本沿袭着这个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实验教学内容只考虑与相应的理论教学挂钩,各课程的实验教学彼此独立,导致实验内容重复,学生很难形成“生物统一体”的科学整体性概念;实验类型偏重验证性和演示性,三性实验比例严重偏少,不符合课程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常常花大部分时间讲解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而学生只能是被动机械地参与实验,这种为实验而实验的手段,难以体现“学”的主体地位。所以当前的实验教学模式没有呈现出运动人体科学应有的专业特色和时代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形同虚设。
当前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没有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综合测试指标体系。与理论课相比,实验教学没有科学完善的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单一,考核成绩所占比例很小。比如说,有的考核标准过低,甚至完全依赖于看实验报告,这种混乱、不统一、不具有科学性的考核方法使得考核缺乏全面性、公平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导致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考核结果无法将实验教学的真实效果和真实的水平表现出来。
优良的实验设备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硬件条件,而地方性高校普遍存在设备落后“利用率低、损坏率高”等情况,难以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各地方性高校的体育院(系)在新形势下应积极重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加大必要设备的经费投入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行。此外,还可以拓宽实验室的功能。比如,通过开放实验室,对内使学生能自主支配实验时间和仪器设备等,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对外可以通过实验室资源共享,与其他专业或院校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拓宽实验室在教学之外的功能。
一支高水平实验室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实验室队伍建设要在实际运转中不断补充,不断调整,不断提高。地方性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建设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高水平实验队伍,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水平。针对目前有些学校不重视专职实验员队伍的建设,不但在配备上轻视,而且在待遇上也轻视,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新的改革形势下,应重视专职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增配专职实验员的数量,并在待遇上公平对待。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尝试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即将涉及人体科学的各门理论课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单设学分。建议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分两个学期进行,每学期2学时,记4个学分,每学期进行一次课程成绩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组织能力。同时根据独立设课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实验指导教程,达到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目的。
改革以往教学内容陈旧、实验类型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设计,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重点在三方面的改革:一是课外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锻炼机会,让学生能用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完成实验,更深一步地挖掘学生应用和学习知识的潜能,培养更扎实的、基础的实验技能。二是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要盲从,培养学生从新的视角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三是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让学生充分利用其学过的理论基础知识,查阅相关的实验资料,拿出最科学的实验方案,实验教师检查过后再提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更加理解整个实验的精髓。
由于学生对实验教学缺乏认识,可能只重视实验报告而忽略实验本身,与实验教学的目的不符。传统实验教学考核过程中,仅仅考虑学生的实验考试水平,忽视了整个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考核。因此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结合有效的考核指标,包括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全面把握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思维,为评估学生自我素质和实验教学水平提供客观的参考。
[1]王红,吴国生.地方本科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教师队伍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10):47-48.
[2]刘忆冰,于淼.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8:17-18.
[3]王莹,袁键.安徽省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3):113-116.
[4]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