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探索

2015-04-27 16:32高润生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美育教学活动美的

摘 要:美术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绘画技巧与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本质而言也就是对学生实施美育,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中适时地融入德育,不仅是一种美的培养,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合作学习的影响、课堂作业的渗透、教师言行举止的直观性等方式开展德育渗透,可收到德艺双丰收的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36-02

收稿日期:2015-02-01

作者简介:高润生(1968-),男,台山市联合职业技术学校美术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广东 台山 /529200)

美术教育是培养人们认识美、爱美、创造美的教育,它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美育具有培养和提高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职能,使人们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的作用;而美术学科因其本质特性,它与德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从现代教育的范畴出发,致力于研究美术教学与德育之间的渗透发展是我们美术教师的责任。美育与德育有其共性,两者都作用于人的心灵,着重人性、人格的修养,美育通过对人的情感陶冶和审美的修养,促使人的意志行为的优化和伦理道德的养成。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渗透有其独特的优势,美术教育因融入德育而使人心灵充实,德育因承载于美术教育之中而深入人心。

一、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元素,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美术教材处处蕴藏思想教育内容,有着丰富的思想营养,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入手,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紧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因素,把蕴含在美术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

在美术教学中,笔者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上的一些名家故事,如《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不厌其烦地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最后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通过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美好的东西往往要经过艰辛的磨砺才会显现出更持久、更夺目的光芒,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美术教材中许多民间艺术作品,如刺绣、剪纸、风筝、脸谱、年画等,是美术中的“中国风”。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基础,虽然有些作品(如剪纸等)属土俗艺术,但它却与所谓“高雅”艺术具有同样审美价值,是我国民族美术和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育之目的和爱国教育之效果。

二、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随着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模式已经成为了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与分工合作,能够锻炼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对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形成相互促进、互助启发、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局面。例如,教师在开展图案课理论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内容,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使得他们丧失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但倘若不开展理论教学,学生又难以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课题教学活动,笔者就经常使用小组竞赛学习理论知识的方式,而不是直接讲解。

小组竞赛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收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三、通过作业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创作意念

美术课的作业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笔者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非常注重发挥作品的教育功能。例如,可以定期以“校园多美好”、“家乡的老房子”、“我们的将来”等为主题的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构思,设计出他们理想中的校园、家乡的老房子和对将来的愿景,这不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校园与家乡的情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以“校园多美好”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中,学生将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了出来,从多角度表现出校园的美。例如,有的学生表现出了校园两侧的装饰墙画,有的表现出了观看自己作品展的场景。这些学生创作的作品,表现出的生动、自然画面,令人刮目相看。

四、通过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增强德育渗透的直观性

教师之所以成为“人师”,是因为其能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美术教师由于其专业特性,在校园中充当美的使者角色,往往会成为校园中的“明星”,在个人行为修养上更应成为学生的典范。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不仅应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礼仪修养,这些都是美术教师职业特征的典型体现,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方面,笔者坚持做到,一是平时非常注意自己的穿着,在学生面前尽量保持端庄、大方、文雅、礼貌的形象,以优雅的形象和艺术的气质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二是能够在言行举止上做到礼貌、谦让,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换,尽量多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针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多采用积极善意的方法引导,以意见或建议的方式进行指导。如在美术创作中如何着色,我就常用“试试用这种颜色是否更好”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四是在与学生相处时以诚相待,做到不说假话、空话。多关心学生的成长,不仅做他们学习上的老师,同时要做他们生活上的老师。这些都会对学生今后人生“自我形象设计”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担当起德育教育重任,引导学生在道德上受到正面影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理想。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美育教学活动美的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