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卫玲
学校是传承知识和培育人才的摇篮,具有鲜明文化性和人性化的特征。教育没有文化,不能算强;文化没有教育,难于发扬。这一独特关系客观上决定了学校管理者在履行学校管理职责的同时,必须担负起传承、塑造和升华奋进型学校精神的神圣使命。学校精神是一种文化,这是题中之义。对于学校精神的诠释,历来学者见仁见智,但共同之处有两点:第一,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活动中逐渐积累下来的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和学校氛围;第二,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追求、教育理念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总和。城基中学学校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核心”和“三个引领”的相互作用。
一、一个核心——提炼“城基”的精神指南
翻开城基中学的历史,不难发现,不论是哪一个时段,哪一任校长,都特别注重学校精神的选择、凝炼和升华,从而给学校的不同办学年代注入生命色彩,为学校提供一种不竭的奋进动力。城基中学没有百年老校的历史积淀,但大多师生每到一处都能显现非同一般的精气神:教师严谨自律、积极上进;学生阳光向上、彬彬有礼,个中原因跟学校校训的浸润不无关系。学校的校训为“修德立身,力学报国”。这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中逐步发展丰富而来,其内涵是:师生要注重“德”的涵养,以“德”作为为人、处事、做学问的第一准则,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品格作为人生的首要追求;师生要广泛学习,勤奋学习,要有渊博而精深的知识;要以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为前提,具备报效祖国的志向和情怀。这种学校精神内核,已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真正是精工烹制的师生心灵鸡汤,渗透到每个城基人的灵魂深处。她已经不是空泛的文字,而是城基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指南。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城基中学走过了艰辛的崛起历程,且以其品牌效应,以名校合并民校的形式于2008年创办城基实验中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解决潮州市区优质学位紧缺、学生入学难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得到社会群众的高度赞誉。
二、三个引领——凝聚心中的精神力量
引领是教育的最有效方式。那么,如何在师生中进行精神引领,营造积极的精神文化,使师生心中有信仰、前进有方向、行动有准尺?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健康向上舆论氛围的引领。
学校舆论氛围是指含藏在学校整体环境中,体现着学校所推崇的价值追求、特定传统及行为方式的有意或无意的言论,它以其隐性形态让学校全体成员受到感染,进而产生思想的变化和自觉自愿的行动。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来自老师、同学舆论氛围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超过父母的影响。
学生一进城基中学,学校给他们上的第一课便是城基的文化和历史,也即学校校训的解读以及学校的过去和未来的憧憬,同时告诫他们:进入城基,不是因为她过去的声誉,而是为了让她的未来声名远扬。学校的发展史就是和外界不断抗争、自身创新发展的战斗史,这种力量和信念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和积淀,造就了学校的自信和勇气,这种精神也传到了学生身上。
习总书记说,广大教师要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正是如此,在德育实践上,学校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构建初中阶段德育体系,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教育主线,进行爱国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把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成学生情商培养的系统工程,构筑起一条完整的初中思想教育主题链条,极大地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和精神情感的升华作用,并把握和引领学校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以此引导师生朝着预定的愿景和目标而努力。
(2)榜样人物标杆航向的引领。
榜样引领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在促进学校精神形成过程中亦同样如此。需要指出的是,学校在关注时代模范人物对学校师生榜样引领的同时,没有忽视校内榜样的影响。追求卓越、积极进取的学校行政领导;对教学充满激情和对学生充满热爱的教师;学校所设置的奖项和所表彰的榜样师生等,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和影响着师生的精神追求和奋斗方向,引导着师生的言行和实践。
学校领导班子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历来有较高的声誉,他们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带头承担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例如,许副校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对待工作的严谨细致影响和带动学校的教师,为学校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李副校长在分管的工作上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很有创意地开展工作,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丁副校长分管学校政教工作,工作较为繁杂琐碎,但也能从大局出发,克服自身的实际困难;陈副校长来校时间不长,能迅速熟悉学校情况,融进学校这个集体之中。这种团结协作、勤政务实的领导班子产生了良好的整体效应,学校行政领导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地开展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在学校行政领导的引领下,教师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教师们的奉献精神、教育智慧、治学风格,在社会上有口皆碑。这是学校无形而宝贵的财富资源,大力地对这些优秀教师予以褒扬,就赋予学校精神以有形的参照和典范,他们的模范作用,更易让人产生亲近、钦佩和敬慕,也更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很多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就是对学校精神的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学校还通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评选十佳教师、最美教师、首席教师以及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德育能手、教学能手、优秀督导老师、优秀级长、优秀班主任等活动,树立教师中的标杆人物,形成了干事创业人人向往、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在学校充满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下,教师独特的教育个性被激发,强烈的责任感被唤醒,和学校共荣辱、共命运成为城基中学教师的自觉追求。如教师外出比赛同科组全体教师献计献策,特别是分管学科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废寝忘食,目的只有一个:为学校取得好成绩,为学生赢得好未来!2014年12月谢钰洁副主任在珠海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现场研讨赛,牵动着在潮州的所有“城基”教师的心,她们通过微博、微信、QQ跟开课者联系,为她找有关资料,为她出谋献策,为她加温鼓劲。当得知谢副主任获得一等奖的时候,他们兴奋、他们欢呼!因此,从某个角度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比赛获奖本身,而成为学校精神之树结出的一颗甜实的果实。
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师们的积极、勤谨的工作热情以及充满正能量的工作状态又从另一侧面感染了学生,感动了家长,促使学校形成一种和谐、良性的校园氛围以及家校协作氛围。
(3)特色活动潜移默化的引领。
纵观中外名校,一个突出特点是艺术体育活动多、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校内外的各种竞赛比赛活动频繁。活动以及竞赛过程中所凝聚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所激发的求胜意志和信心,所焕发的团队合作精神,竞赛获奖后的激情体验,失败后苦闷情绪的调节等,都在彰显和强化着学校精神。因此,组织丰富而有特色的活动,提升和鼓舞师生士气,成为培育和发扬学校精神的另一重要园地。
学校规定,每一届新生入校后都要参加入学训练活动。在活动中,学校会举行仪式,向学生颁发校服和校章,象征其正式融入了“城基”大家庭,在学生成长路上树起显眼的精神界碑,以此培养学生的“城基精神”。学校组织的每年一次的文艺汇演和体育运动会,是学生们最为激动和紧张的时刻。 “让梦想领航,让城基腾飞。”“离文艺汇演还有两周时间,太疯狂了。”是学生表达的对此类活动的期望和态度。“我想看到活力,我想看到好的结果。”是学生对活动结果的期盼。在去年的学校艺术节上,一位徽标设计获奖者说:“我非常喜欢设计,看到自己设计制作的徽标展示出来,真的很幸福,很激动,我也希望今后朝这个方向发展。”学校正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激发自己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成长的空间。
实践证明,学生在校所受的教育是其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体验的总和,二者缺一不可。相对于课内的学科学习,实践活动和课余生活对于学生情绪与情感的激发、价值观的塑造、人格形成等的影响,更直接、也更能给学生内心世界留下深远印痕。学校注重将学生社团打造成连接社会、生活的桥梁,每学期都会组织部分社团学生到偏僻的山区学校去,让学生体验山区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部分学生都能处处、时时维护学校的声誉,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不少原来内心世界相对不够充实的学生还能从丰富的活动中确立自信,找到自我,发展自身,奔向未来。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表现,学校管理者只有以学校精神来引领学校的发展,方能形成高尚、高能、高风、高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为学校的不断发展积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从而实现学校、个人发展的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