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磊,王学真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12)
【统计应用研究】
居民目标消费率及消费稳定性研究
吴石磊,王学真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12)
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表现为居民消费存在目标消费率,而且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特性。以过度消费的欧美国家与消费不足的东亚48个国家和地区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首先根据单变量组间差异检验及回归分析确定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利用居民消费的拟合值作为目标消费率的衡量指标之一。其次运用部分调整模型证明居民目标消费率的存在。最后运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证明各个国家居民消费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居民消费存在目标消费率,并且由于国家内部的个体效应,各国居民消费长期来看具有稳定性。
居民目标消费率;居民消费稳定性;单变量组间差异;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大国,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总体持续下降,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阻碍因素。可见,研究居民消费行为及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学者们将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分为三类: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制度因素。
第一,经济因素,包括收入、利率等。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指出,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变量。利率可以说是对储蓄的补偿,与消费率呈负向相关关系[1]。此外,根据经济学理论,居民消费也受收入类型或收入性质的影响。王学真等研究表明,收入增长性和收入永久性与农村居民各类消费都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而收入不确定性对各类消费的影响方向有所差别。同时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2]。
第二,人口因素。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初步在理论上揭示了人口因素对储蓄、消费等方面的影响。Modigliani 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储蓄率和人口抚养比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呈现出稳定的相关关系[3]。Horioka等以中国各省为研究对象,利用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人口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认为人口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不显著[4]。
第三,制度因素。Hall第一次在消费模型中引入不确定性和理性预期,开辟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5]。随后,产生了许多新的消费理论,主要有预防性储蓄理论、流动性约束理论和过度敏感性理论等,现代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体系逐步形成[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人们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预期,有助于刺激消费[7]。Deaton指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消费有显著影响,若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则不利于消费者借贷,从而不利于消费[8]。
根据上述理论难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居民消费始终是消费不足,而美国居民消费表现出过度消费的特点,一个直观的想法是文化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文化是不易改变的,从而居民消费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特性。
本文采用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国、哥伦比亚、捷克、埃及、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香港、匈牙利、冰岛、印度、印尼、伊朗、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新西兰、挪威、基斯坦、日本、菲律宾、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南非、卢森堡、马来西亚、墨西哥、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国、土耳其、英国、美国、越南等48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时间范围为1978—2007年,研究居民目标消费率的存在以及消费的长期稳定性。
本文的主要贡献为:第一,在理论层面上,指出居民目标消费率的存在,丰富了居民消费的相关研究;第二,从实证层面上,以欧美国家与东亚国家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变量组间差异、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等计量方法检验居民目标消费率的存在以及居民消费的长期持续性;第三,对扩张消费尤其是对中国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单变量组间差异检验
表1是根据居民消费率的第25、50、75百分位进行分组,将所有国家在每一年度分成四组,分别为居民较低消费率组、居民低消费率组、居民高消费率组、居民较高消费率组,进行相关变量的单变量组间差异比较。我们感兴趣的是拥有居民消费率高的国家特点,比如在四组的那些国家(居民较高消费率组)和在第一组的那些国家(居民较低消费率组),收入gdp(人均gdp取对数)、教育水平edu(大学生入学率)、真实利率Real_i(一年期储蓄率-CPI增长率)、利差Rategap(市场长期利率-短期利率)、社会保障ss(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总支出)、负担系数Depend(≤15岁和≥65岁人口数/ 总就业人数)、金融市场发展bank_w(银行部门提供的国内信贷除以GDP)、文化sex_feq(性生活频率:一年当中性生活次数/360 天)的差别[9-10]。居民消费率、人均gdp、教育水平、真实利率、负担系数、金融市场发展相关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发展数据库,利差来源于IMF国际金融数据库,社会保障来源于IMF政府财政年鉴,性生活指数来源于Durex全球性调查报告。相关数据的选取与获得借鉴叶德珠等人的方法并得到其帮助[11]。
利用t检验,检验第一组和第四组相关变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别。国家的特点并不随着居民消费率的差异呈现单调的关系,因此通过比较第一组和第四组国家的居民消费率并不足以描述居民消费率和国家特点之间的关系。
由表1第四列可知,第四组国家和第一组国家的居民消费率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对于其它变量而言,除收入外,第四组和第一组的差异均至少在10%水平上显著。具体来说,居民消费率高的国家比消费率低的国家拥有更高的大学入学率,居民消费率与大学入学率呈现单调递增关系。拥有类似结果的变量还有描述文化的性生活指数变量,居民消费率高的国家拥有更高的性生活指数。居民消费率排序前三组的国家负担系数相似,但第四组国家负担系数明显提高。利差与居民消费率存在单调递减关系。社会保障水平在第二组急剧提高,随后逐渐下降。然而真实利率在第二组中急剧提高,随后在第三组和第四组逐渐减弱。
表1 根据居民消费率分组的国家特征
注:数据来源于单变量组间差异检验结果。方括号上方是平均值,方括号里面是中位数,圆括号上方为t检验值,圆括号里面是t检验的p值。
(二)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检验
表2提供了1978-2007年间居民消费率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检验结果。表2第一列是混合OLS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率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费率降低,并在1%水平上显著。随着大学入学率、利率、负担系数、金融发展水平、性生活指数的增加消费率显著增加,利差和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没有显著影响。表2中第二列加入年度效应,第三列是考虑个体效应的固定效应估计。除了利差变得显著,符号变为正,负担系数符号发生变化,金融发展水平变得不显著外,第二列和第三列的结果和第一列结果大体相同。
这样,影响目标消费率的因素包括:收入、教育水平、真实利率、利差、社会保障、负担系数、金融市场发展、文化。将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些常规要素与消费进行回归,得到的消费拟合值作为居民目标消费率的衡量指标。
表2 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注:样本数量均为590。括号内为z值,***、**分别表示在1%和5%的水平上变量显著。
居民消费是否存在目标消费率也就是检验居民消费率是否存在均值回复过程。如果不存在均值回复,我们就能拒绝居民目标消费率存在的原假设。我们通过如下各个国家一阶自相关模型,检验均值回复过程是否存在:
Δ(consume/gdp)t=α+βΔ(consume/gdp)t-1+εt
(1)
其中consume/gdp表示各个国家居民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Δ是一阶差分。若存在均值回复,则系数β应显著为负。
表3是β的统计特征,可知居民消费率存在均值回复,也就是说,各个国家存在系统性要素使得居民消费率不至于太高或太低,围绕目标消费率波动。
表3 回归模型系数(β)的统计性描述
表3证明居民消费率存在均值回复过程,为进一步检验居民目标消费率的存在性,设定如下动态模型:
(consume/gdp)t+1-(consume/gdp)t=a+b[(consume/gdp)t-(consume/gdp)*]+εt
(2)
其中(consume/gdp)*表示居民目标消费率。
表4是对居民目标消费率采用不同的衡量方式,根据模型(2)进行的回归分析。第一列采用滞后四期居民消费率的平均值衡量居民目标消费率,第二列和第三列是将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些常规要素与消费进行回归,得到的消费拟合值作为居民目标消费率,即第二部分测算的结果。第二列采用的是OLS估计,第三列是采用Fama-MacBench的方法,即在不同年度上分别回归,然后计算各年系数的平均值[12]。
表4 居民消费的动态调整分析
注:括号内为z值。***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上述研究表明居民消费存在目标消费率。为了检验这种稳定性,我们利用居民实际消费率与收入、教育水平、真实利率、利差、社会保障、负担系数、金融市场发展、文化拟合的目标消费率之差作为居民异常消费率(包括过度消费与消费不足)[11]。表5是居民异常消费率的统计特征。由表5可知,本文所选样本在样本区间内既存在居民过度消费的国家,又存在居民消费不足的国家。
表5 居民异常消费率的统计性描述
进一步,根据计算出的居民异常消费率,在每个年度上将其分为四组。表6是居民异常消费持续性检验结果,其中panelA是在样本区间当年属于第四组的国家,在随后一年有48%仍属于第四组。在第五年,仍有32%的国家属于第四组。同样的结果表现在当年属于第一组的国家,见表6的panelB。可见,无论是居民异常消费最高的组还是居民异常消费最低的组,都是长期存在的,且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表6 居民异常消费的稳定性检验
本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存在目标消费率,并且由于国家内部的个体效应,各国居民消费长期来看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在现实意义上,各个国家由于个体效应的存在,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长期稳定性,要想改变居民消费行为,必须从国家个体效应着手。特别对于中国来说,在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形下,中国的经济增长亟需由出口依赖转向扩大内需,改变中国居民保守的消费心态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1] Summers L H.The After-Tax Rate of Return Affects Private Saving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4,74(2).
[2] 王学真,吴石磊,高峰.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J].东疆学刊,2011(2).
[3] Modigliani F,S L Cao.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1).
[4] Horioka C Y,Wan J.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Saving in China: A Dynamic Pane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Data[R].NBER Working Papers,2006,No.12723.
[5] Hall R E.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8,86(6).
[6] Flavin M A.The Adjustment of Consumption to Changing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Incom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5).
[7] Hubbard R G, Skinner J,Zeldes S.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Social Insur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2).
[8] Deaton A.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J].Econometrica,1991,59(5).
[9] 谢贤芬,王斌会,李雄英.城镇居民消费能力区域差异的基尼系数测度[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6).
[10]吴石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4.
[11]叶德珠,连玉君,黄有光,等.消费文化、认知偏差与消费行为偏差[J].经济研究,2012(2).
[12]Fama E F, MacBench J D.Risk, Return, and Equilibrium: Empirical Tes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1).
(责任编辑:李 勤)
Household Target Consumption Rate and Consume Stability
WU Shi-lei,WANG Xue-zhen
(School of Business,Shandong Universti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12, China)
This article study the culture's influence on residents' consumption.Culture is hard to change, thus, the performance of culture's influence on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is residents' consumption exists target consumption rate, with relatively stable characteristics.The article using panel data covering 48 countries over the year 1978 to 2007 from Europe America (excessive consumption) and East Asia(insufficient consumption)with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nd consumption shortage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1978-2007 panel dat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the single variable interclass difference tes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n use partial adjustment model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household target consumption rate, and the existence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stability in each country using the Markov state transition matrix.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household target consumption rate,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stability in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because of the internal individual effect.
household target consumption rate; household consumption stability; single variable interclass difference test; Markov state transition matrix
2015-04-15
山东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项目《扩大居民消费视角下文化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及管理政策研究》(B00013)
吴石磊,女,黑龙江鹤岗人,经济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王学真,男,山东临朐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F063.2
A
1007-3116(2015)09-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