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快乐地走进名著的殿堂

2015-04-27 03:45喻铁军
师道·教研 2015年2期
关键词:居里夫人名著鲁迅

喻铁军

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搞好阅读的关键。

一、要善于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节选自名著的课文,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笔者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讲居里夫人《我的信念》时,想知道居里夫人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提炼出“镭”元素的故事吗?那么就看《居里夫人传》;讲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想知道英子最后的结局吗?那么就看《城南旧事》;讲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一个高傲的法国人,为何对落后、愚昧的旧中国抱有极大的同情?那就看《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吧;讲《列夫托尔斯泰》时,想知道托尔斯泰为何以82岁高龄从家中出走,在寒冷的路途,在一个无名小站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天吗?看一下他的《复活》吧。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反之,强行摊派阅读任务,常会令学生感到沉重的负担,从而对名著敬而远之。

二、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本学期,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五分钟“名著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每周一节的名著阅读课,我要求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到作品的内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就像听柔美悠扬的古典音乐一样,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去联想,去想像,去感受,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陶冶精神,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达到阅读作品的真正目的。

三、要善于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

名著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同样的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我们要允许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比如,笔者曾放手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在学生通读作品之后,曾提问学生“你们从作品中读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读出了鲁迅的斗争精神,有的说看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世俗画,有的说感受到鲁迅温馨的回忆,有的说看到作品中理性的批判,有的说看到了鲁迅成长的历程……答案丰富多彩,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个性的光芒。我想,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详细地解读文本,向学生灌输诸如作品的主题等这样的内容,学生就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了。当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便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本身就是思想的碰撞和融合,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

四、要善于运用新型资源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观看易中天讲三国时,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就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同学们各执一词,我就借此引导学生到《三国演义》中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到作品中去,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具有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它内容博大精深,隽永耐读,但也不乏深奥抽象的。为此,我有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名著改编的影片,让学生看过影片之后再看文本。这样,学生借助电视剧或电影理解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例如,《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文言文语言,学生读起来很吃力,也没有耐心读下去。我在指导时就让学生先观看部分精彩剧集,像“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隆中对”、“赤壁之战”、“诸葛亮吊孝”、“空城计”等,看了影片后,学生理解了故事情节,再去读原作,去揣摩写法,品味语言,感觉好多了。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居里夫人名著鲁迅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鲁迅《自嘲》句
科学奇女居里夫人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居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