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进提质 升级增效

2015-04-27 12:36周开斌李尧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增加值全省制造业

周开斌+李尧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特点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湖北省工业战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了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逆势进位,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增速逆势进位。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突破四万亿,达到4.26万亿元,同比净增4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8%,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比2013年前移6位;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同比持平。上半年工业增速持续稳定在11.7%左右,进入四季度则稳定在10.8%左右。从月度工业增速运行轨迹看,上半年增速在11%以上运行,下半年以来受2013年较高基数影响增速明显回落,处于相对低位,分别为10.6%、8%、11.4%、9.7%、9.2%和10.3%。

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增长幅度高于全国。一是收入增长平稳。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708亿元,增长9.6%,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比重提升至3.7%。二是利税规模扩大。全年实现工业利润、税金为2174.6、1811.8亿元,分别增长5.9%和7.4%,高出全国2.6和1.2个百分点。三是亏损面不断降低。亏损面由一季度12.8%、二季度10.6%、三季度9.9%逐步下降到12月的8.1%。

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从轻重结构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快于重工业增速3.1个百分点,轻工业占比提高至37.5%。从制造业看,精深加工比重提升,结构改善和升级势头明显,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分别增长12.6%、13.3%、11.5%,结构调整为38.1:34:27.9。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工业增长13.9%,快于国有工业增速11.8个百分点,占比提高至72.9%。从能耗结构看,全省10个行业34家列入淘汰落后的企业全部关停,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6.4%,同比放缓3个百分点,占比降至27.3%。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出口增长快于内销。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14万亿元,增长11.9%;全省重点监测的563种产品中,444种产量保持增产,增长面达到78.9%,工业品产销率97.1%,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1784.3亿元,增长17.9%,同比提高15.5个百分点。出口大户支撑作用明显,富士康完成出口交货值202亿元;冠捷显示、联想、新冶钢、枝江奥美等13户出口在10亿元以上企业,合计占全省出口交货值的28%。

重点城市增势较好,区域工业均衡发展。“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对全省工业增长支撑作用突出。武汉增长10.9%,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宜昌、襄阳均增长11.2%,位居全省第2位,“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51.9%。全省17个市(州)中15个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相差仅在1个百分点左右。鄂州(11.3%)、荆门(11.2%)、荆州(11.1%)、孝感(11.0%)、随州(11.0%)、仙桃(11.0%)等地增速位居前列。

工业投资结构改善,技改增速位居前列。2014年,全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43.24亿元,增长16.7%,占全社会投资的43.8%。武汉完成工业投资2606.3亿元,增长15.4%;宜昌、襄阳工业投资双双过1200亿元,达1226.3、1214.4亿元,分别增长20.3%、16.4%;工业投资增长较快的还有仙桃(37.3%)、天门(32.2%)、黄冈(27.7%)。全省制造业完成投资9633.9亿元,增长17.2%,其中食品制造、医药制造、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增长35%以上。全省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871.6亿元,增长25.1%,居全国第1位。

生产要素保障有力,煤电供应平稳有序。2014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6312万千瓦,增长5.38%,电力保供能力增强。全省发电量2395.28亿千瓦时,增长7.16%;全社会用电量1656.54亿千瓦时,增长1.64%,工业用电1129.75亿千瓦时,增长2.15%,工业用电增幅高于全社会0.51个百分点。12月当月,工业用电115.2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76%。截止12月31日,全省16家统调电厂合计存煤491.8万吨。

二、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

全省41大类行业中,37个增加值实现增长,24个保持两位数增长,14个增速超过15%;27个利润保持增长,10个利润超过10%。三大制造业运行情况如下:

(一)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好

受市场需求回暖、新项目投产等因素拉动,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速,增长13.3%。

汽车行业:受去年较高基数影响,行业增速呈现环比回落态势,全年增加值增长9.4%,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收入4917.5亿元,增长10.9%;实现利润400亿元,增长6.9%,行业销售利润率8.1%,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税金209.5亿元,下降8.8%。汽车产量完成174.5万辆,增长9.4%,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分车型看,轿车、越野车在市场需求拉动下继续保持增长,产量增长14.3%、21.4%;客车、载货车持续疲软,产量分别下降26.5%、7%。神龙公司产值增长25.7%、神龙襄阳工厂增长34.3%、东风乘用车增长17.9%、东风本田下降4.1%。

机械行业:随着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力度加大,机电设备、家用电器、农用机械等需求回暖,全行业增加值增长13.8%,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收入4198.6亿元,增长11.9%;实现利润、税金209.6、114亿元,增长16.1%、7.1%。分子行业看,通用设备制造业保持20.3%的较快增长,同比加快4.6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放缓至7%;在家电企业带动下,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14.5%,空调、冰箱产量增长21.2%和7.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2月增长14%,环比加快11.6个百分点,全年增长4%,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船舶产量呈恢复性增长,在武船新订单增长拉动下完成190.1万载重吨,增长36.8%。

电子设备制造业:受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政策、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提速以及联想武汉基地等新项目投产出力拉动,全行业增加值增长20.9%。实现主营收入1512.1亿元,增长19.9%;实现利润、税金31.6、23.8亿元,增长7%、17.6%。技术含量较高领域企业表现更为突出,华灿光电、天马微电子、九州方圆产值分别增长18.2%、15.2%和14.2%。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增长3倍,光电子器件、印制电路板、计算机整机分别增长78.1%、72.7%、23.3%。

(二)消费品工业增速回升

在农副食品加工、烟草、纺织等行业拉动下,今年消费品工业扭转高位放缓局面,增加值增长12.6%,增速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半年回升1.9、0.2个百分点。

食品行业:下半年以来,随着消费逐渐转入旺季,全行业(含烟草)增加值增长12.5%,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收入6640.7亿元,增长12.5%;实现利润341亿元,下降0.2%;税金188.5亿元,增长17.5%。分子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增长13.4%,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增长9.7%,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高端消费仍未好转,饮料酒仅增长2.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放缓3.7个百分点。湖北中烟中高档烟比重提高到50%以上,烟草行业累计增长15.2%,同比加快8.9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12月纺织业、服装业分别增长20.4%和23.4%,环比分别加快7.5和12个百分点。全行业全年增加值增长11.8%,同比回升1.7个百分点;实现主营收入3096.7亿元,增长11.1%;实现利润、税金141.4、98.1亿元,增长3.4%、17%。其中纺织业回升1.4个百分点,主要是医用纺织品增长较快所致,无纺布产量增长12.6%,枝江奥美增长9.9%;服装业增长11.7%,同比加快4.1个百分点,服装产量9.5亿件,增长0.8%;化纤业增长由正转负,同比下降6.7%。

医药行业:受国家基本药物降价影响,加之我省去年行业增幅较高,人福医药等大企业产值增速回落,行业增势放缓,增长12.2%,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收入953亿元,增长9.6%;实现利润、税金71.7、42亿元,增长2.4%、10.2%。中成药产量86.8万吨,增长3.9%;化学药品产量25万吨,下降7.2%。

(三)原材料工业持续放缓

受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双重因素制约,原材料工业总体延续调整分化格局,今年以来呈现持续放缓态势,增加值增长11.5%,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因部分钢铁大省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严格管制,我省钢铁企业以价换量订单有所增加,全省钢材产量3429万吨,增长2.5%。品种结构因市场变化出现分化,特厚板、厚钢板增长40%以上,中小型钢呈下滑态势,下降13.5%。12月末,武钢、鄂钢钢材出厂均价3460、3150元/吨,均比三季度回升90元/吨,武钢产值下降5%,鄂钢产值增长5.6%。全行业增加值增长5%,同比回升6.9个百分点,但月度波动态势不改,12月份增加值下降0.4%,生铁、粗钢、钢材当月产量分别下降9.8%、5.7%和2.1%。效益仍未有明显起色,全年实现主营收入2691.5亿元,下降7.3%;实现利润25.8亿元,下降21.2%;税金65.4亿元,增长21.7%。

石化行业:全行业增长12.8%,同比、环比分别回落1.8和1.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收入5762.5亿元,增长11.7%;实现利润、税金219.4、252.7亿元,增长5.7%、0.9%。分子行业看,石油加工业增长10%,受上年80万吨乙烯投产基数抬高和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增速环比下降3.2个百分点,12月下降24.2%;化工行业受益转型升级加快、化肥出口关税调整以及产品价格回升,增加值增长14.3%;橡胶塑料行业汽车轮胎、塑料制品等需求较旺,增加值增长15.8%,橡胶产量增长32.9%;石油开采业受原油价格波动和成品油价格下滑影响,增加值下降18.6%。

建材行业: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以及产能过剩矛盾制约,主要产品价格呈震荡下行走势,全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1.5%,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收入2766.9亿元,增长11.8%;实现利润、税金190、111.9亿元,增长5.8%、7.4%。12月末鄂东水泥(强度等级32.5)出厂价在291元/吨,较年初下降54元/吨。全省水泥产量达到1.17亿吨,增长3.1%,混凝土、陶质砖、平板玻璃产量分别增长22.1%、13%、11%。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支柱产业分化和企业经营困难局面仍未有效改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凸显。

(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增幅均出现回落,房地产市场调整分化格局更趋明朗,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7%,增幅同比下滑36个百分点。从全省工业看,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近半数增速同比回落。12月份,工业增速为10.3%,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较低增速月份之一。从用电看,全省工业用电1129.8亿千瓦时,增长2.2%,处于相对低位。12月当月工业用电量115.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从效益看,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下滑超出预期,同比下降22.8%,将利润增幅由1—11月10.2%拉低至全年的5.9%。随着基数不断抬高和2015年全省重大增长点拉动作用减弱,未来我省工业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加大。

(二)支柱产业持续分化

今年以来,我省工业主要行业运行总体稳健,但支柱产业分化苗头加剧,尤其是拉动作用突出的汽车、石化等产业均出现放缓势头。汽车行业增速已由一季度的13%、上半年的11.3%回落至9.4%;石化行业增速由一季度的19.2%降至14.6%,化肥产量增幅由一季度的5%降至1.9%。从行业内部看,汽车行业中轿车产销两旺,客车、载货车仍未摆脱困境;食品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烟草制品业增长13.4%、15.2%,酒及饮料茶制造业增速不到10%。此外,建材、有色等行业增速不同程度回落,电力行业降幅仍在两位数左右。

(三)企业经营困难加剧

一是产品价格下滑。全省工业品出厂价连续36个月下降,钢材、水泥、化肥等价格持续下行,磷酸二铵、棉纱、平板玻璃价格跌幅超过15%,磷酸一铵、尿素等跌破成本线。二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省经信委选取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显示,四季度全省主要工业产品产能利用率为77.8%,较三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三是资金矛盾加剧。金融机构惜贷现象突出,部分银行“只收不贷”或“多收少贷”,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及中长期贷款余额环比分别下降4.66亿元和15.26亿元,应收账款占贷款余额的比重85%左右,少数地方出现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跑路”现象,停产半停产企业呈逐月增加苗头。

四、当前工业经济走势评析

2014年,湖北工业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在国内经济普遍下行的情况下,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国,逆势进位、质效提升、韧性增强。但多重矛盾交织,多重任务叠加,需要深刻认识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新趋势、新特点,敏锐把握新常态下工业增长动力转换的新阶段、新机遇,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四大效应”。

(一)转换效应

当前工业经济增速放缓,由超高速、高速度向中高速转换,既是工业化阶段特征,又受基数增大的影响。其内因是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调整交织,但主要是结构性的矛盾,增长动力转换所致。从市场结构看,由外需拉动增长为主转向以内需拉动增长为主转换;从需求结构看,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增长转换;从投资结构看,由铺摊子型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为主向产业升级型装备投资为主转换;从消费结构看,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换,由中间需求为主向终端需求为主转换,由低端需求向中高端需求转换,由日用消费向时尚消费、耐用消费转换,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这些转换所呈现出的需求新常态,对供给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保障量的供给向满足多样化需求转变,由原材料制造为主转向消费型终端产品生产为主;顺应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塑造新的供给结构,推进工业迈进一个质量并重发展的新时期。

(二)分化效应

当宏观经济处在顺周期景气区间时,各行各业呈现出万马奔腾,齐头并进,欣欣向荣景象,多年来,全省工业绝大多数行业均都呈现同步高速增长,重点行业增速普遍保持30%左右,甚至部分行业增速超过了50%。而当经济进入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变化时,部分行业间则出现增速下滑、效益分化现象。行业增长发生结构性变化,由整体趋同性高速向结构性分化增长转变。从增速看,2014年全省41个行业中14个增速超过15%,但当月环比回落有18个、下降8个,同比回落有24个,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部分高耗能行业、特别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生产增势明显放缓。从利润看,全省原材料、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3%、3.4%、7.9%。总体看来产业链下游行业好于上游,高加工度行业好于初加工行业,这些分化特点还将趋势性持续。工业企业要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常态,找准定位,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三)质量效应

“十二五”以来,我省工业经济运行存在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生产增速下台阶,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保持基本稳定态势,2010—2014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逐年下台阶,分别为23.6%、20.5%、14.6%、11.8%、10.8%,主营收入利润率分别为5.8%、5.7%、5.1%、5.5%和5.4%。生产增速放缓,既有需求不足、企业原有低成本比较优势弱化等因素,也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加大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力度,还有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剥离,这些都是增速放缓的因素。利润稳定增长,虽然有煤炭、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增利因素,但也有企业用工、用地、融资等成本大幅上升的减利因素。整体来看,主要是企业积极调整的结果,主要靠强化管理、挖潜增效、开拓新兴领域、转型升级。速度虽慢了,但工业发展质量、整体素质却得到了提升、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增强。这也仅仅是开端,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特别是要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加快从传统“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步伐。

(四)蝴蝶效应

随着经济进入错综复杂的敏感时期,多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成本上升与产品价格下降并存,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矛盾并存,产成品资金和应收账款上升与融资难融资贵并存,企业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问题并存。在复杂环境里,初始条件下细微的变化却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即所谓的“蝴蝶效应”。这种现象在2014年的经济运行中也有显露,如气温和油价变化对工业的增长和效益变化产生了较大波动,8月份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减少了企业对电力等能源需求。在夏天长期低温天气出现属小概率事件,却致使全国工业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当月增幅为2009年以来的低点。国际油价波动,也影响了12月份工业整体利润的大幅下滑。从调查的企业停产半停产情况看,停产半停产企业多半因生产订单减少、银行抽贷压贷、资金周转不灵等偶发因素产生。尽管停产关门企业数量占比不大,但在少数行业、少数地方表现较为突出,特别资金链断裂引发的风险,存在苗头性向局部性扩散、由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传导,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认真应对,防止苗头性问题向趋势性和系统性风险转化,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作者单位:湖北省经信委)

猜你喜欢
增加值全省制造业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2015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