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威
(谷城县人民医院 康复科,湖北 襄阳 441700)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陈中威
(谷城县人民医院 康复科,湖北 襄阳 44170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半年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研究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0%;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5.0%,研究组患者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肩周炎;针灸;刺络放血拔罐;痹症
肩周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祖国医学也称之为“冻结肩”“五十肩”等,认为主要是气血不足,外感寒、风、湿邪,以及外伤劳损所致阴阳失调与气血不畅,不通则痛、筋失所养,不荣则痛而发病[1]。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以西药口服为主,严重时可实施手术,但效果不佳,且复发率较高。我院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接诊的76例肩周炎患者,入院后皆经X线检查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严重肩关节外伤、脱位、骨折,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严重贫血、血小板等凝血机制障碍以及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6~75岁,平均(60.2±5.9)岁;病程10天至4年,平均(1.2±0.8)年。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5~72岁,平均(60.5±5.4)岁;病程19天至4年,平均(1.5±0.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皆愿意配合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入院后皆予以常规宣教及护理,之后单纯实施西药治疗,所用药物按照《实用关节炎诊断治疗学》中口服阿西美辛缓释胶囊处理,每天1次,每次90mg。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具体为:针灸肩髃穴、肩井穴、肩贞穴、天宗穴、曲池穴及阿是穴。随证加减:风湿证者加足三里与阴陵泉等;风寒证者加风市与风府等;肝肾亏虚证者则加用太溪与太冲等;针刺手法选用平补平泻法,患者取坐位,选用合适的针灸针处理,其中0.30mm×30mm针灸针直刺肩井穴与天宗穴0.5~0.8寸,以患者微弱酸胀感为度,0.30mm×40mm针灸针直刺肩髃穴等往肩关节1.0~1.5寸,而阿是穴、曲池穴及肩贞穴等则直刺1.0~1.5寸,同样以微弱酸胀感为度;根据辨证,实证予以提插捻转泻法,虚证则予以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0.5h,每天1次;起针后,对肩髃穴、阿是穴、天宗穴等处实施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取穴1~3个,以每个穴位渗出少许鲜血为度,同时加用火罐5min,隔日进行1次。每次治疗完毕,嘱患者做肩关节外旋、外展、前屈、后伸、旋转等活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予以半年随访,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及随访半年时复发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3]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治愈、显效、有效均计入总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随访半年,研究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0%;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5.0%,研究组患者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不流……”,多为年龄增长、人体机能代谢下降、局部血运受到影响等,引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乳酸堆积等,若感受风寒湿邪等,经络极易受到外邪侵袭,导致肩关节等充血、水肿等,以及气血凝滞不通[4]引发本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以西药为主,尽管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复发率较高。国内有学者认为可以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
为了进一步观察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我院针对76例肩周炎实施了对照研究,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研究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0%;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5.0%,研究组患者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中选穴非常关键,中医将其归为“痹症”范畴,辨证属虚实夹杂证[5]。肩髃穴与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是经脉所至,主治所及,本经正可治疗肩前臑痛,针刺曲池穴可清热疏风、解表通络及调理气血,针刺肩髃穴则可实现通经活络与散寒止痛等效果,加之肩髃穴为手阳明与阳跷交会穴,而跷脉主肢体运动,针刺之自然可达到舒经活络的效果;肩贞穴与天宗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穴位,经脉所至,主治所及,针刺之可治疗肩后廉痛,同时肩贞穴针刺后可舒筋利节及通络散结,而针刺天宗穴后则可舒筋通络;肩井穴属于手足少阳、阳维脉及足阳明交会穴,针刺可舒经活络,调节全身气血,达到通利肩臂等效果;阿是穴针刺后则可达到疏通局部经气与祛除病邪等效果。
综上所述,肩周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而中医治疗本病已有多年历史,尤其是针灸治疗,其有着起效快、副作用低、预后好及价格低廉等优势,通过针刺达到调整气血阴阳,结合刺络放血拔罐处理,可进一步实现祛风散寒、消肿止痛、通经活络及行气活血等功效,二者配合相得益彰,效果更为明显,相较于西药治疗,安全性更高,疗效更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黎文杰.刮痧刺络放血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2):97-98.
[2] 张建君.分期综合治疗肩周炎[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35-36.
[3] 康明明,王漫,石学敏,等.针刺阳陵泉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4):442-444.
[4] 卢华锋.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42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13(20):611-611.
[5] 李涛,李晓玲.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8(17):16-17.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2-23
陈中威(1988-), 男,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康复。
R274
A
1673-2197(2015)13-0104-02
10.11954/ytctyy.20151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