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兰
(宣化县医院 内三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宁水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4例临床观察
汪春兰
(宣化县医院 内三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目的:探讨宁水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宁水汤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肾功能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Cr、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水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对于改善肾功能、提高预后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慢性肾小球肾炎;宁水汤; 肾功能;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表现为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临床可见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可反复发作,以中青年男性居多,可导致肾脏双侧性损害,继发肾小管、肾间质病变,甚至发展为慢性肾衰竭[1]。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辨证论治,临床效果显著。本研究采用宁水汤治疗5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10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37例,女17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37.6±4.1)岁;病程1个月至4年。对照组男39例,女15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38.2±4.3)岁;病程1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6月发表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中的诊断标准,经血、尿检查确诊,24h尿蛋白定量>300mg,Cr≤442μmol/L;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及严重心、脑、肝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低蛋白饮食,根据水肿程度计算盐的摄入量;酌情选用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剂;给予被那普利控制血压,5~10mg/次,2次/天,必要时联合服用代文40~80mg/天,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酌情给予降脂、抗凝治疗;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及时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宁水汤,药方组成:山药30g、黄芪20g、女贞子15g、石韦15g、蝉蜕10g、连翘10g、水蛭8g。随证加减:湿热明显者加龙胆草6g、栀子10g;血瘀明显者加丹参10g、桃仁8g;水湿明显者加猪苓10g、泽泻10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情况,包括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观察有无腹泻、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
1.3 疗效判断标准[3]
完全缓解: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检测呈阴性,24h尿蛋白定量<0.2g,肾功能恢复正常超过3个月以上;显著改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检测较治疗前减少超过50%,肾功能基本恢复超过3个月以上;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检测较治疗前减少超过25%,肾功能改善超过3个月以上;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检测仍呈阳性,肾功能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BUN、Cr、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1例胃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头痛、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患者均未经特殊治疗,停药后自行缓解。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s)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尿血”等范畴,其病位在肾,与脾、肺有关。本病的起病方式不一,病情迁延反复,进展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多由于脏腑虚损,复感外邪,为正虚邪实之证,正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邪实未湿热、水湿、瘀血等,根本在于脏腑功能的虚损,正虚无以抵御外邪,使风、寒、热、湿等外邪易于侵袭[4]。因此,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中夹实,治疗时应根据病机特点中虚实的比重,急性与慢性的特点,水、血、气三者失调的程度,分清主次,补脏腑虚损,兼顾清除病邪。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仅有15%~20%的患者由急性肾小球肾炎迁延而来,其他则可能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引发。
本研究中采用的宁水汤,方中山药、黄芪为君药,益气固表、补益脾肾;女贞子益肝肾、清虚热为臣药;石韦清热利湿,蝉蜕散风除热,连翘清热解毒,三药共为佐药;水蛭破血逐瘀为使药。全方重在补益脏腑,兼顾清除血瘀、热毒、水湿等病邪,标本兼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够调节肾小球蛋白质,改善机体代谢紊乱,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液中白蛋白,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山药可调节免疫,减轻肾缺血带来的再灌注损伤,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女贞子可调节机体免疫状态,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增强作用;石韦能够对抗病毒、细菌,抑制炎症反应,激发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蝉蜕可抗变态反应,产生免疫抑制;连翘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还可解热抗炎;水蛭可促进肾脏血流,改善肾功能,对抗血栓及纤维化。因此,宁水汤具有显著的保护和修复肾功能、调节免疫、解热抗炎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Cr、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充分证明宁水汤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白正学,李志炎.宁水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1):24-26.
[2] 王力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
[3] 徐武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74-75.
[4] 钟瑜,陈钦,鲁盈,等.3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11):967-969.
[5] 卜慧.益气护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证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3-08
汪春兰(1967-),女,河北省宣化县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
R256.5
A
1673-2197(2015)13-0134-02
10.11954/ytctyy.20151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