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彪
(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 儿科,宁夏 吴忠 751900)
中药熏洗灌肠联合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研究
周 彪
(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 儿科,宁夏 吴忠 751900)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灌肠联合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药熏洗灌肠联合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治疗前、治疗3天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天时白细胞计数、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普通型手足口病;中药;熏洗灌肠;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HFMD)是5岁以下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等部位疱疹及皮疹性表现,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EV71感染,在春夏季多发。手足口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现代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温病”“时疫”范畴[1-3],主要为湿热疫毒从口鼻浸入肌肤,进而对肺、脾、心侵犯所致。目前对手足口病的治疗西药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有限。中医在“温病”“时疫”的治疗上有传统优势,可根据患儿病情进行辨证论治,给予口服中药汤剂或中药注射液治疗均能明显提高疗效,但中药熏洗灌肠治疗手足口病的研究较少。我院对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中药熏洗灌肠联合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了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10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相关诊断标准[4];②患儿发病在48h以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②合并有其他传染病、免疫系统疾病;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④拒接接受中药治疗者。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个月至6岁,平均(21.38±3.79)个月,病程12~48h,平均(21.42±5.22)h;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21.55±3.16)个月,病程12~48h,平均(21.17±5.78)h。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5%葡萄糖注射液100mL进行静脉滴注,1次/天,同时给予退热、口腔喷药、维生素C静脉滴注等对症支持治疗,伴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时间为5天。
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药熏洗灌肠联合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利巴韦林用药同对照组。将中药苦参20g、地肤子20g、蛇床子15g、徐长卿20g、混合研磨,开水1 000mL冲开药物,先熏后洗患处,2次/天;中药连翘、金银花、青蒿、甘草、荷叶、蝉蜕、竹叶、谷芽各5g,呕吐加鸡内金、陈皮、法半夏;夜惊加僵蚕、钩藤;泄泻加葛根、山楂;肤痒加白鲜皮、地肤子;高热加知母、石膏。将以上药物煎汁,温度在36~38℃,取适量药液进行保留灌肠1h左右,1次/天,保留灌肠药液1岁以下患儿取药液10mL,1~3岁取15mL,3岁以上取20mL。治疗时间为5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治疗前、治疗3天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进行疗效评定[5]。显效:治疗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食欲恢复;有效:治疗3~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食欲明显好转;无效:治疗5天后体温仍然未恢复正常,皮疹消退不明显或加重,食欲差,病情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比较 (±s)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CRP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白细胞计数、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时比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t=8.69、t=13.64,对照组t=6.76、t=9.20,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CRP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n(%)]
手足口病在西医中确定是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EV71等感染所致,因此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常用药物为利巴韦林,利巴韦林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能选择性抑制病毒的复制,对RNA及DNA病毒均可起到抑制作用,是治疗手足口病的主要药物。由于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被新西兰所报道,我国在1982年首次发现此病,因此在祖国医学中并无此疾病名称,但是根据其症状进行辨证,可将其归纳为“温病”“时疫”范畴,目前认为其病机有以下几个学说[1-3,6]:①外感时疫之气,致时邪,性质可为热毒挟湿、风热挟湿,时邪侵入内脏可致肺、心、脾发病;②外邪、内湿、外湿相因,致湿热、心火炽盛,从而发病;③小儿脏腑功能欠佳,脾失健运,如积滞不化、饮食不节,则积热内生,导致发病。可看出中医认为此病是“湿”“热”为本。《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对普通型手足口病中医治疗原则推荐为“清热解毒、化湿透邪”[4],因此治疗要以具有以上疗效的药物为宜。
本研究对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中药熏洗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熏洗药物中有蛇床子、苦参等,具有除湿止汗功效,灌肠药物中有连翘、金银花、青蒿、甘草、荷叶、蝉蜕、竹叶、谷芽等,可起到清热解毒、抗内毒素等作用,同时根据病证辨证加减其他药物,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单纯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治疗3天时白细胞计数、CRP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可见中药熏洗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利巴韦林治疗。中药熏洗治疗能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并且药物能直接在患处起效,中药灌肠药物在直肠局部吸收较快,药物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比起口服药物更容易被患儿接受,治疗依从性高,并且从中医角度来说“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认为肺和大肠是存在经络关系的,两者在病变上互为影响,通过中药灌肠可经脉络作用于肺,“肺朝百脉”而将药物输送至全身而起到治疗作用[7]。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利于症状快速消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丽,李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9):47-49.
[2] 胡燕,王孟清.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1):29-32.
[3] 刘鉴,张敏涛.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概述[J].陕西中医,2015,36(5):639-64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5] 沈惠娟,刘喆,易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6):22,28.
[6] 王绪韶,姜开军.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456-457.
[7] 张子侠,张国梁.中药灌肠法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3):411-414.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8-10
周彪(1968-),男,回族,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科肠道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R254.3
A
1673-2197(2015)21-0114-02
10.11954/ytctyy.20152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