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军
“人们在把他们的机密想法展示给微软之前应该三思。”1991年,Go公司联合创始人杰瑞·卡普兰这样说。
卡普兰的说法引起了盖茨的不满,他给对方打电话,恶语相向。
卡普兰起初想起诉微软,但随后放弃。因为他认为美国的公司法是为大公司制定的,只保护那些财力雄厚能够打法律持久战的人,与微软相比,“Go公司几乎付不起到法庭的车费。”
创意来自飞行途中的假寐
“我经常是一觉醒来就有了创意。不是我拥有创意,而是创意拥有我,这我可控制不了。”曾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员的卡普兰这样说。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人工智能博士,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80年代初,莲花公司创始人米切尔·卡普尔找到了他,想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管理个人信息,比如处理日历、日记、办事清单和手机短信等,双方一拍即合。
1987年2月的一天,两人一起乘坐私人飞机,从波士顿飞往旧金山。当时机舱里只有他们两人,围绕公司业务、技术趋势等问题,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交谈中,米切尔拿出一台康柏286笔记本电脑,这是当时具有台式机功能的第一代笔记本电脑。他打开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然后以让卡普兰眼花缭乱的速度,从外套、衬衣和裤子的口袋中拿出了五花八门的便笺,上面记着随手记下的各种信息,如公司业务、个人事务等,随后将它们录入到自己的电脑中。
看着卡普兰有些目瞪口呆的样子,米切尔自嘲地笑了一下,从衣兜里又摸出了一张,这次是一张写了几行字的餐巾纸。他无奈地对卡普兰说:“你知道,这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它让我在整理信息上事倍功半。我真希望能有种办法,让我不必使用这些便笺,而直接把这些信息录进电脑。”
米切尔的问题引发了卡普兰的思考。在随后的半小时里,卡普兰缄默不语,沉浸在畅想中。当时,笔记本电脑刚面世不久,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这种最先进的康柏286笔记本电脑只能叫做移动式电脑,并不方便携带,让其变得更加轻盈便携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键盘可以压缩的空间有限。就是说,如果未来电脑仍采用键盘输入方式的话,其体积缩小的尺寸有极限。
因此,未来电脑要像便笺纸那样轻便,就不能采用键盘,但肖尔斯QWERTY键盘是100多年前诞生以来西方世界最流行的输入方式。其实,这种键盘布局并不合理,因为当年的打字机技术无法支持快速录入,所以肖尔斯重新安排了字母键的位置,把常用字母的间距尽可能排列远一些,延长手指移动的过程。
比尔·盖茨曾用这种键盘来说明什么叫“事实上”的标准:“英语打字机和计算机键盘上排字母的顺序是QWERTY,没有一条法律说它们必须这样排列。但它们却行之有效,大多数用户会执着于这种标准。”
最早的个人电脑牛郎星采用的是开关输入法,但很快被乔布斯的采用肖尔斯键盘输入法的苹果电脑所取代,这种键盘格局也就成为电脑输入的通用方式。因此,新一代电脑输入方式如果要挑战这种流行了100多年的标准,失败的几率会很大。米切尔说如果把键盘缩得太小了,就没法正常打字了,“甚至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只能用指甲去戳键盘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体验。
百思不得其解的米切尔和卡普兰休息了一下去吃饭。
饭后,卡普兰仰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想假寐一会儿。
此次飞行过程比较顺利,途中没有什么大的颠簸,卡普兰随后睡着了。有人说,大脑潜能巨大,人休息时,大脑的某个部分会继续思考主人未解的难题并找到答案,所以有时候不要急于寻找问题答案,而应让问题先在脑海中挂个号。
果不其然,睡醒的卡普兰有了答案,他对还在录入便笺上信息的米切尔说:“试想一下用手写笔而不是键盘进行录入如何?”
技术先驱分道扬镳
“什么东西应当出现?对我来说,这是个可以想象的最令人激动的问题。在我们没有的东西当中,我们需要有什么?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潜力?”这是微软联合创始人、盖茨的创业伙伴保罗·艾伦说过的一段很有哲理的话。
作家威廉·吉布森说过:“未来(技术)其实已经在这儿,只不过它的分布不那么均匀罢了。2002年11月7日,盖茨曾回忆:“当艾伦和我讨论开办微软公司时,讨论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从大公司使用回归到个人使用的本质时,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将个人电脑软件的功能延伸到人们阅读和书写领域的问题。”
但在1987年前后,把这个问题思考得比较清楚的技术先驱名单中没有盖茨,其中有米切尔和卡普兰,有苹果公司的让·路易·嘉塞和史蒂夫·山口曼,还有一批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工程师。米切尔和卡普兰是本文的主角,而嘉塞和山口曼则是未来影响苹果iPad走向的重要人物。
1987年的一天,米切尔和卡普兰这对组合,加上米切尔的一位同事,和嘉塞和山口曼组合会面。当时是个冬天,户外寒风刺骨,室内则温暖如春,一是因为壁炉烧得很旺,二是因为笔输入和手写市场火红的前景点燃了他们胸中的激情。他们全穿着统一的夏威夷风情衬衣,以示志同道合。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准备成立一个面向笔输入和手写市场的新公司。但问题随后产生了,除了山口曼以外,其余4个人都想成为这个新公司的总裁。
这让想起《应谐录》中的那则“争雁”的小故事:兄弟俩外出打猎,发现一群大雁,两人准备弯弓射雁。哥哥说:“雁很肥,射下来可以煮着吃。”弟弟反对:“还是烤了吃好,又香又酥。”两人为此争执不休,一直争到村里的长老面前,请他裁判。长老给他们出了个主意:“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兄弟俩同意了,但等到他们再回去射雁的时候,那群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山口曼对这种争论很反感,他说自己参与这个“项目”是想从苹果的公司政治中解脱出来,不想再深陷漩涡。山口曼随后退出这个小联盟,嘉塞也跟着退出,他们回到苹果公司,将讨论中的创意用到了苹果的项目中。后来,山口曼成为苹果牛顿掌上电脑的项目启动人,嘉塞则在其分管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实践着某些探讨中的理念。不过不幸的是,嘉塞为苹果开发的第一代笔记本电脑遭遇滑铁卢,山口曼启动的牛顿掌上电脑后来也失败。但他们为乔布斯后来的iPad成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经验。
米切尔和卡普兰则联手成立了Go公司,前者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后者负责研发。卡普兰称:“公司名字的意义就像‘向前进,‘朝目标前进、‘朝黄金前进。”他还说:“新的科技就像救世主一般出现,展现出他那直接和纯净的力量。”字的意义就像‘向前进,‘朝目标前进、‘朝黄金前进。”他还说:“新的科技就像救世主一般出现,展现出他那直接和纯净的力量。”
Go公司开始研发手写输入设备,也就是掌上电脑的前身。Go的理念深受投资界人士的欢迎,风险投资人士认为投资Go可以打出一记“全垒打”,获得20倍以上回报。
IT领域著名的技术专家埃斯特·戴森也大力支持Go公司,他说技术上的创新一般来自像Go这样的小公司,Go开发的系统将成为继1984年苹果麦金塔电脑之后的第二个大飞跃。以今天的眼光来看,Go的理念超前时代20年,因此在CPU、显示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上面临着数不清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大笔的资金。起初,风险投资商被它的理念所吸引,投入了数千万美元。Go公司随后以疯狂的方式烧钱,该公司一位高管后来感慨:“最有趣的是,如果它能比较谨慎地花钱,这家公司很可能活到现在,并找到一条实在的出路。”
在寻找资金投入的过程中,卡普兰接触上了比尔·盖茨。
底牌亮给微软看
“一个瞬间或许会令我们抱憾终身。”作家约翰?盖伊曾经在《乞丐的歌剧》中这样写到。1989年,卡普兰与盖茨会见,谈及Go公司的蓝图,希望微软投资。听完对方的陈述,盖茨表示微软公司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与Go公司合作,要么是等它成功了后再拼命追赶。
不过盖茨不打算投资Go公司,但他又表示要和卡普兰合作。他让公司软件项目组的杰夫·莱克斯与对方联系,莱克斯奉命开始召集研发人员评估为Go公司产品开发应用软件的可能性。卡普兰后来在他的书《Start up》中这样描述:“我们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他要提供人研究我们的技术并且评估微软的机会,我们要培训他们并且提供技术支持。文件写道,‘各方同意以推进这个联合项目的目的使用对方的机密信息。参与联合设计和实施工作的微软和Go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能代表自己公司,从对方拥有的商业秘密中谋取利益或占有之。”
当时,微软的应用软件研发项目组希望能为Go公司开发产品,同时微软的操作系统项目组则与Go的笔输入操作系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卡普兰担心会产生泄密问题。莱克斯向卡普兰重申了微软的技术防火墙政策,即微软内部不同的研发小组在为合作伙伴开发应用软件时,会彼此进行严格的隔离保密,譬如,微软曾经同时为处于竞争状态的苹果和IBM开发应用软件,两个不同的小组之间绝不通气。卡普兰相信了。
在后来任微软笔输入项目主管的马林·埃勒看来:“Go打算从零开始发展他们的软件,这意味着它不能与包括Windows应用软件在内的市场上原有的任何软件兼容。让微软为一个还没有操作系统的硬件开发新版的Word 和Excel,这种想法是荒谬的。”
双方不欢而散,但是微软摸清了Go公司的底牌,起初微软将Go看做一个可以成为合作伙伴的硬件公司,但了解到其在操作系统上重起炉灶的决心后,立刻将Go公司列入“格杀勿论”的名单中。因为对于微软来说,操作系统是别的厂商不能动的禁脔,这是它的核心资产,是其起家和生存之本。1990年2月,微软成立笔输入及手写技术研发小组,由马林·埃勒负责,目标直指Go公司。
“铁骑无声望似水。”盖茨亲自指导这场战役,他获悉英特尔准备投资Go公司后,就给英特尔CEO格鲁夫写了一封信件。在信中,他认为英特尔对Go的投资是对微软不利的,要求格鲁夫不要对Go进行投资,结果英特尔放弃了这项投资计划。多年后,在一起官司中,这封信件被作为呈堂证供,被世人所知晓。
六周内的复制
“当微软的战车已经轰隆隆地驶向Go的时候,Go还毫不察觉。”马林·埃勒这样回忆。
微软派员“潜伏”进晚会探营,由于Go此次发布会邀请的对象是波士顿电脑用户协会的成员,微软职员温克·索恩在晚会举办前以某种名义加入了该协会,取得了当年的入场券。
在绚丽的舞台上,满脸喜悦的卡普兰演示了Go的新系统。当电脑识别出其手写内容时,现场沸腾了,观众的欢呼声几乎把会场屋顶掀掉。但有一个人没有投入到这欢乐的海洋中,这就是索恩,他提心吊胆地在隐蔽处用自己的手提摄像机录下了整个演示会的内容。
晚会结束时,观众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索恩也舒了一口气,悄悄溜出了会场。他第二天就飞回微软总部复命,微软笔输入及手写技术研发小组迅速组织起来,像看NBA篮球赛那样,聚在会议室里观摩这场演示会的录像。
虽然影像质量不佳,但所有观看者都一丝不苟,甚至有一种亲临现场的紧张感。当播到电脑识别出卡普兰手绘的圆圈时,包括项目主管马林在内的项目组成员都倒吸了一口凉气,Go公司在手写技术上显然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六周以后,微软也举办了自己的笔输入及手写技术发布会,其演示的技术与Go公司发布会的内容很相像。这让卡普兰非常恼火,他当时不知道微软的秘密拍摄举动,而认为是微软员工在两年前的那次合作中深入Go窃取了技术资料。
马林后来解释说:“诀窍在于我们有灵活的体系和高效率的研发团队,还有一个比起Go要根深叶茂的操作系统。但关键是,我们只是把他们所做的一切在我们的屏幕上演示出来。这跟切实可行的编程不一样,演示只是想告诉人们我们能够做什么,他们的演示也是这样。但他们的演示告诉了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则在最短的时间把它复制出来了。”
微软的动作迅速给市场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他们用不着从头接受像Go这样新的系统,微软能在原有的体系上拓展这项功能。一些原准备投资Go的风险资本及准备采用其技术的合作伙伴随即作鸟兽散,但有两家公司仍准备支持Go,一家是康柏,另外一家是IBM。
IBM则不吃它这一套,微软也不敢对IBM挥舞大棒。不过微软派员反复劝说IBM不要站错技术路线,最后,IBM决定不再支持Go,但它也没打算支持微软,它准备在自己主导的OS/2操作系统中增加这项新功能,但OS/2后来失败了。
马林后来回忆,微软启动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是为了对Go“迎头痛击”,所做的一切全是为了阻止Go在市场上崛起,避免其打碎微软操作系统这个金饭碗,“我们不是在试图销售软件,我们是在阻止其他人销售软件。”
“我们打败了Go。他们花了7500万美元打造的市场,却被我们用400万美元击垮了。他们是失败者,这个公司已经死了。”马林说。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十年后风云再起
“真正的问题不在计划为何无法完成,而是为何它存活这么久。”卡普兰在他的书中这样无奈地评价Go的发展历程,称之为“六年的地狱生活。”
命运多舛的Go公司1994年被AT&T并购,1996年又被卖给朗讯公司。到了2005年4月份,卡普兰重新获得了Go的所有权。
2005年前后,微软在一列反垄断官司中败北,卡普兰认为微软当年对Go公司也采用了不当的竞争手段,因此也对微软提起了诉讼。
卡普兰的诉状称:“微软试图扼杀Go,其使用的手段与微软对付网景、Sun和Novell等竞争对手的阴谋如出一辙。”称微软对康柏、富士通、东芝等打算采用Go公司操作系统的公司进行“恐吓和威胁”。诉状还指控微软窃取了Go的技术。
“诉状中提到的指控可追溯到20年前,在过去是毫无根据的,今天更是如此。”2005年7月,微软发言人斯坦丝·德雷克针对状告进行了反驳。
斯坦丝还说,这都是过去二十年的陈芝麻烂谷子了,受软、硬件方面的限制,当时笔输入及手写技术并不完善,当年,有许多公司都在进行类似研究,但无一取得了成功。
斯坦丝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末,笔输入及手写技术在市场上基本上是失败的。一直到了2007年,苹果iPhone才让手写技术大放异彩。通用电气的传奇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市场是不成熟的,但有时思想是成熟的。”
据《福布斯》杂志近年来披露的结果,在阔别榜首3年之后,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以760亿美元的身价重返全球首富的宝座。即便是已经把380亿美元交付给自己的慈善基金会,但是比尔.盖茨的个人资产每年都在不断增长。
卡普兰早年的博士生导师乔希曾对他说:“要谨记一点,那就是想法要比人和物更恒久,所以只要你别把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捆绑在一起,你的想法就一定能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