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小雅 吴昆仑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2级硕士研究生 银川750004;2.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上海20035)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1]。女性由于产伤冲任,血不循经且素体虚弱,气不摄血,造成产后失血。失血过多(postparutmhemorrhage,PPH)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量大时可造成休克,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产科出血是导致世界范围内30%孕产妇死亡的直接原因,且一直是中国产妇的第一死亡原因[2]。而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受体质差异影响,不同的体质对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不同[3]。我们采用中医学中治未病的思想,对孕妇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产后出血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若依据体质辨识结果进行“因人制宜”的个体化干预,希望可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并减少并发症。
1.1 临床资料 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集506例初产妇均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年龄19~35岁、平均29.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上海市居住5-10年以上的居住孕妇;年龄范围在20-40周岁之间满36周孕妇。
1.3 排除标准 (1)有心、脑肾严重疾病的;(2)有传染性疾病的;(3)年龄在20岁以下或40岁以上;(4)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使用四诊仪的孕妇;(5)生产时采用顺产外的生产方式的孕妇。
1.4 剔除标准 不能完整接受四诊仪体质辨识的,生产时未能自然生产。
1.5 体质分类标准 根据道生牌DSA-01中医四诊仪对产妇进行体质辨识、由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个亚型构成。该仪器九种亚型分类标准参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4],已经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认定为学会标准(试行),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应用[5]。
1.6 方法
1.6.1 体质辨识 首先满36周孕产妇填基本资料包括孕次、胎次、慢性病史、妊娠合并症史年龄、出生日期、联系方式,产妇编号等一般情况,及生活习惯等特殊情况。根据基本资料确定研究对象为初产妇,通过中医四诊仪进行体质辨识,全部完成者1 080人,待1 080位孕妇生产后排除非顺产者,将其余506名产妇纳入。
1.6.2 产后出血量计算方法 阴道分娩产妇:当胎儿娩出且产妇羊水流尽后要及时在产妇臀下放置一块干净的专用纸垫(对指定纸垫进行称重),产后结束后24h将所有使用过的纸垫减去未使用前纸垫重量即为出血量。
表1 不同体质类型产后出血量比较(¯x±s) mL
1.7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产后出血量为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时做进一步比较。检验水准α=0.05。
分析结果,不同体质类型产后出血量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F=371.927,P<0.001),见表1;进一步比较可知,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平和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平和质产后大出血人数共5人,占总平和质的2.03%;气虚质大出血人数为5人,占总气虚质孕妇的13.89%;气郁质大出血1人占总人数2.17%;湿热质大出血人数5人占总湿热质人数13.16%,血瘀质3人占总血瘀质人数13.64%;阳虚质大出血人数1人,占总阳虚质人数的3.57%;阴虚质2人,占总阴虚质人数的3.13%;痰湿质大出血人数0人;特禀质大出血人数0人;
表2 不同体质类型产后出血人数占比比较 例
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体质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在先天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个体特征。那么体质是受先天和后天共同影响的,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受体质差异影响,体质是疾病的活性载体,不同的体质对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不同。
本研究结果表明平和质产妇出血量较其他偏颇体质最少。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平和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痰湿质和特禀质未出现大出血,可能是由于痰湿质和特禀质人群较其他体质样本量较小的原因。平和质大出血概率较其他体质较小。
产后出血量大在中医学属产后血崩,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为病,气血运行失常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宫,血行于脏腑,注之于冲任,若脏腑受损,冲任不固,则产后出血。
表1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出血量明显高于平和质,有统计学意义。符合中医学产后血崩病机。如血瘀质孕妇多有脉络受损,使瘀血阻滞冲任、子宫、胞脉、胞络。血溢脉外,离经成瘀。瘀血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瘀血阻滞冲任,停于经脉,不仅会导致冲任损伤还会导致血液不能正常循行,血不循经,溢出脉外而致产后出血。故血瘀质产后出血量较大。而气虚质产妇,则因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而导致出血。《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滞内瘀。”体弱气虚,化源不足,使气血虚弱,行血无力原动力不足导致血行不畅,血行迟缓,缓则易致瘀露停滞经脉,导致血不循经而出血瘀而出血。故气虚质产妇产后出血量较大。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云:“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主”。女子多血病。阴虚质孕妇,产时数又伤血,易造成血液的耗损与不足。血属阴,血失则为阴液的流失,阴虚而生内热,热扰冲任,产后出血增加。或阴虚后内热煎熬阴液而成瘀血导致出血。
体质是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我们可以将孕产妇中医体质评估与孕产妇保健联系在一起,对中医体质有偏颇的孕妇进行干预,辨体施膳、辨体施养、辨体施治使偏颇的生理状态得以改善和纠正,最终达到平和状态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
[1]坎宁汉,赖文诺,布鲁姆,等.威廉姆斯产科学[M].段涛,丰有吉,狄文,主译.第2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1.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7)554-557.
[3]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4]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5]任小娟,王琦.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研究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4(9):580-581.
[6]钱会南,郑守曾.中医体质学说现代研究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