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好朋友

2015-04-24 07:22林青霞
妇女之友 2015年4期
关键词:林青霞秋瑾蒋勋

写文章以后,认识了许多文化界的朋友,收到的书就更多了,现在我的客厅、书房、睡房、洗手间和镜子上,到处都是“字”。

本来以为搬家最多的会是衣服、皮包、鞋子。进了新家,推开房门,墙边堆了一摞摞的书,以为还没上架,秘书说书柜已经塞满了,画册暂时放在电视柜上。怎可能有那么多书?我疑惑地打开书柜,哇!整墙的书,看了好高兴,仿佛李白、李清照、曹雪芹、沈从文、张爱玲、圣严法师、大宝法王和我友人金圣华、琼瑶、章诒和(微博)、董桥、白先勇、龙应台、蒋勋、马家辉都在跟我打招呼,要我听他们的心事,听他们讲故事,阅读他们的思想。这些年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更结交了一些杰出的作家朋友,朋友们和出版社都会送书给我,日积月累,竟不知数量如此可观。

手指滑过书架,停在蒋勋的《孤独六讲》上。记得这本书内有一张秋瑾的照片,她挽起日式发髻,一身和服,戴着黑手套的右手握着一把匕首,英气逼人。

书上说秋瑾有诗“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她手上那把剑就是徐锡麟和朋友凑钱买给她的,因此耗尽千金以至于付不出酒钱,秋瑾为了让大家喝个痛快,不惜把身上的皮大衣当了换酒钱。她和徐锡麟之间是革命友情,也是爱情。在她听到徐锡麟起义失败,惨遭清官剖心时,立刻起义。她的起义可以说是一种自杀的形式。在被捕后受尽了酷刑,被逼写参与革命者的名单时,她先写一个“秋”字,表示只有秋瑾一人,顿了一下,接着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翌日清晨,秋瑾在绍兴的街市口被处以斩刑。

蒋老师形容她的美是一种把生命活出极致的美,真是贴切极了。看完她的故事我久久不能释怀,知道鲁迅的小说《药》夏瑜一角是以秋瑾做蓝本,赶快找来看,更是震动。那患痨病的小栓吃的血馒头,不会就是秋瑾被斩首的血吧,那血还是热的呢,千万不要是秋瑾“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血啊!这样一个烈女子,怎一个“恸”字了得。

手指滑过龙应台的书,忆起她在香港大学教书时与我所结的缘。在交往的过程中,眼见她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如何下笔而苦恼,眼见她大江大海地奔波而心力交瘁,阅读的时候,真是大珠小珠落纸上,为她笔下的亡魂落泪,为离乡背井到台湾的老兵落泪,她的文字深深地感动了我。

书架上也有章诒和的书,因为喜欢她的文字,她来香港时我特别早起去听她演讲,很欣赏她直话直说的性格,她讲京剧泰斗梅兰芳和程砚秋的真实小故事,兴起时还会站起来表演,有趣得不得了。那晚我在床头读她的第一部小说《刘氏女》,写的是和她一起坐牢那些女子的悲惨故事,我被情节吸引得姿势都没换,歪在床上一口气把它读完。读到刘氏女杀夫那一幕,吓得头皮发麻。后来好奇地问她这小说有多少真实性,“百分之百”,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她小名叫小愚,我称她愚姊,有时跟她电邮往返,虽然她很忙,但看了我的文章后却从不吝啬赠我几句。

林青霞和她的“引领者”

谈到写作,林青霞毫不避讳,说自己从来就“没有信心”,每篇发表的文章都经过香港翻译学会会长金圣华教授认定“不丢人”才敢发出。相识多年,从到给林青霞送书,到渐渐鼓励她写书,金教授说林青霞的进步太大了。“她写得很苦,有时就几个字,改十次十五次的时候也有。”写书期间遇到没有灵感,她常想起当时不理解电影《2046》里男主角执笔良久难下笔的画面, “需要这么久吗?镜头这么慢?”

她曾痛下决心 “为了写书,不打麻将了”。金教授反告诉她,打麻将可以放松身心,“麻将台和书台能兼顾”。结果,那天深夜两点打完麻将开始动笔。次日六点,文章完成。那篇颇得好评的《虎穴寺》也是在打完麻将后写就的。

她的不少文章都是在家里的洗手间写的。她家的洗手间里有沙发,有书台。

导演、摄影师杨凡被林青霞称为良师益友,1975年认识,她做了母亲后跟她熟悉起来。他们经常通电话,几乎无话不谈。当偶然看到林青霞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后,大受感动,随后就带着一大沓稿纸到林青霞那里,叫她“一定要写文章”。“青霞有毅力,想做一件事,就努力做成。”

读国际学校的女儿中文阅读不好,但她总愿意托着下巴听妈妈念文章。“我不会写,会听。”念到精彩处,女儿就连连叫停说好。这些都给了她写作下去的勇气。

编辑/周六

猜你喜欢
林青霞秋瑾蒋勋
不要躲避,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神回复
蒋勋:梵高的受苦与救赎
大卫——破石而出 本文节选自《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
亦刚亦柔林青霞
A Study on the Far Wake of Elliptic Cylinders
蒋勋艺术美学6册套装
秋瑾年谱的几个问题
林青霞:成也琼瑶,败也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