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东方
【摘要】本文针对笔译课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对笔译课程改革思路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提高笔译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笔译课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笔译 教学大纲 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大纲
1.笔译课程在英语专业中的地位。《笔译》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课程,是一门训练学生翻译基础技能特别是词汇、语法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主干课程。笔译课的课程目标是: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当代翻译理论及翻译流派,掌握翻译的基本技能和重要的翻译方法,能够进行不同体裁和文本进行翻译,同时强化和训练学生中、英文功底,提高学生未来作为翻译的基本功。以大量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翻译实践为基础上,以中英文翻译理论为主线,夯实学生的英汉两种语言基础,促进学生掌握翻译方法,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教学的目标。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较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能在外事和教育和商贸领域从事翻译、管理或者从事英语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外语专门人才。
2.课程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本课程总学时7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38学时.时间跨度为两个学期,每周两学时。本课程的重点是英汉互译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翻译的标准和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通过各种文体的翻译实践,训练学生从词义、语序、语法、逻辑、文化、句子结构、篇章结构、习惯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逐步掌握英汉、汉英互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的培养目标,侧重培养学生英汉互译的实际能力。
二、笔译课教材和教学资料
1.教材的选择与适用性。教材《实用翻译教程》主编:范仲英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994 第一版2004年修订版,选择这本教材的原因是,它是英语专业本科权威教材,在全国各高校英语专业均普遍采用,一些著名的大学外国语学院使用教材。它的特点是翻译理论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揭示翻译的基本规律,解决翻译中的困难和问题。
2.主要翻译网站。学生学翻译就必须接触英语原版的资料和文章,因此阅读英文报纸、期刊、听英文广播必不可少,下面是一些英语翻译学习网站和英美主要报纸:英汉翻译网站;汉英翻译网站;重庆语言桥翻译网站;中国翻译杂志网站等等。这些资料的优点是原滋原味,内容丰富详实,但缺点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西方对崛起的中国会有一些歪曲的报道,不符合实际的东西,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和配合相关的学生工作部门对学生进行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念教育,一切观点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三、说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方法。(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课内与课外结合,用课下实践利用网络功能补充学生基础知识的欠缺。将翻译课上所讲内容与外语系学生就业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增添动力。(2)实践教学。实施导师制:组织学生课外学习小组:每周至少一次。根据本溪当地经济并结合外语专业就业的现状,将学生按照市场需求分成:工程、医药、外贸三大模块。(2005—2008统计)其中工程类中分:机械(汽车)、电子、冶金、材料(耐火材料)医药分为:中医和西医两类,按以上三大模块将学生分组,选出组长每周定期活动,主要内容是收集相关翻译文献及翻译文本进行联系性翻译,翻译完成后,组内评论,互相讨论,最后教师评价。翻译课结束时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互联网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并进行翻译实践。
四、学生的英语基础及语言功底
1.学生的基础。英语专业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普遍较差。主要是学生自学能力有待提高,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工科的思路教翻译,以工科的思路学翻译。培养学生学习翻译的一丝不苟的精神。作为译者在翻译文章是,要一丝不苟的进行语言分析,要细致入微的进行语境(上下文)分析。仔细研究字里行间的意思,做到理解—表达—校对。以提高翻译能力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提升。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与未来就业结合起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2.学生的语言功底。利用课下时间培养学生深厚的语言功底。学生的语言功底在于:(1)扎实的英语基础,特别是具有很强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2)扎实的汉语基础,特别是具有很强的汉语表达能力。(3)广博的文化知识。(4)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5)英汉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两种文化差异的知识。(6) 翻译理论以及与翻译研究相关学科的知识。(7)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译前准备,实际翻译,译后校核)。
科研对教学具有促进作用,科研源于教学,教学离不开科研;就翻译课而言:科研是对本科学生所提出问题的解答和深入探究,然后理论化。反过来,科研对教学和课程改革又会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